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諸暨企業生產情況

諸暨企業生產情況

珍珠是珍貴的水產品,在我國水產養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漁業界的同仁們能夠共同努力,讓中國的珍珠產業發展的更好更快。

壹、中國對世界珍珠產業發展的貢獻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珍珠的國家。據《尚書·愚公》古籍記載,珍珠在公元前22世紀,即距今約4200-4500年的夏禹時期,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貢品。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培育珍珠的國家。據宋代龐撰寫的《溫昶雜錄》詳細記載了我國人工育珠的創始人和具體方法:“禮部侍郎謝有壹種育珠方法...取壹只稍大的蛤蜊,用清水浸泡,待其開口,用珍珠(人工珠核——作者註)匆匆壹拋,勤換清水...過了兩個秋天。這壹記錄表明,珍珠是1500年前中國人工培育的。南宋時,湖州的葉錦洋用百褶冠蚌培育出“佛珠”,是歷史上又壹重大發明,為外國學者所稱道,距今約900年。國外最早有人工培育珍珠記錄的是瑞典博物學家須奈亞彌。他在1761年得到了帶柄珍珠,距今只有232年,比中國晚了1200年。

中國、埃及、波斯王國、古希臘和印度是古代生產珍珠的主要國家。但由於天然蚌的珍珠產量低(只有萬分之壹),產量十分稀少。到19世紀,中國的珍珠文化在清末傳入日本。20世紀40年代,日本的珍珠產業開始發展。1966年,日本珍珠養殖場7000家,年產量104噸。據有關統計,這壹時期前20年日本珍珠的外匯收入達20億美元,日本漁業為戰後國家經濟重建做出了重要貢獻。1969年,日本珍珠產量達到111.3噸,為歷史最高年產量。此後,由於水汙染等社會因素,珍珠產量急劇下降,基本在每年30-40噸之間擺動。相反,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的珍珠產量大幅上升。1979年世界珍珠產量60多噸,其中日本35噸,中國25噸,全國產珍稀蜘蛛3-5噸。1980年世界珍珠產量70多噸,其中日本還是35噸,而中國珍珠產量上升到38噸,首次超過日本,居世界第壹。1984年,我國珍珠產量達到117噸,超過日本1969的歷史峰值產量。1986年,中國江蘇省珍稀蜘蛛年產量達到137噸,即中國壹個省的產量超過了日本的歷史最高產量。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珍珠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據權威統計,從65438年到0996年,我國珍珠總產量達到2027.4噸(其中淡水珍珠2002噸,海水珍珠25.4噸)。另據報道,1999年世界珍珠產量為1262噸,其中中國為1220噸,占95%(其中淡水珍珠1200噸,海水珍珠20噸)。雖然以上統計數據可能偏低,信息表明不完整,但仍有重要參考價值。這壹統計數據充分證明,中國珍珠產量連續20多年超過世界其他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珍珠王國,為世界珍珠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中國珍珠出口的發展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的珍珠主要用於出口。此後,特別是90年代,國內銷量也迅速上升,進入國內外同步發展的新階段。現將中國珍珠出口趨勢總結如下:

1,中國珍珠出口量變化:1971年,中國第壹次出口日本珍珠只有0.6公斤,11.738公斤(每公斤4574元),1974年,608。0年1981.4噸,1985年34.36噸,1992據中國31海關統計,* * *出口珍珠699.4噸,其中345.455550096據中國經濟信息1993,美國進口珍珠(主要是輕珍珠)約30噸壹般粒徑大於5 mm的珍珠很受歡迎,低檔珍珠65438美元+0300/kg,中低檔消費者居多。

2.中國丹埠珍珠出口到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創匯趨勢:據1989統計,除日本統計外,中國淡水珍珠出口市場為:美元30762,德國29976,瑞士25135,香港15282。

3.中國珍珠出口總值變化:65,438+0,992,中國珍珠出口總值6.99.4噸,創匯3759萬美元;1994出口469噸,創匯148萬美元,1995出口485.4噸,創匯2.8億美元。

據悉,1999年世界珍珠產值為54億美元,中國占3.8億美元。現在對比水產品出口順差總額,根據農業部漁業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參考《中國漁業經濟》2003年第2期11頁),2002年水產品出口總額為46.9億美元,進口額為24.2億美元。由於沒有2002年珍珠出口總值的數據,無法進行直接比較,只能進行相對比較。即我國珍珠出口額相當於2002年我國水產品出口順差的16.7%,這是壹個不小的比例,充分說明珍珠是水產品盈利的優勢產品。

三。中國國內珍珠市場及相關企業發展趨勢中國的珍珠市場分布廣泛,但重點集中在浙江、江蘇、廣西和廣東。重點總結如下:

1.浙江珍珠市場發展趨勢:主產區包括紹興地區(主要是紹興縣、諸暨、上虞);金華地區(主要是婺城區、靳東區、武義、義烏、蘭溪);杭州地區(主要是蕭山、富陽);寧波地區(主要是寧海、象山);文泰地區(主要是溫嶺、玉環、樂清);衢州地區(主要是龍遊)。65438-0996年,全省珍珠年產量304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4.9%。浙江的珍珠市場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據4月1999統計,本市共有珍珠企業2000家,從業人員3.5萬人,以山下湖鎮珍珠市場為中心,年產值30億元。2001,在前期市場16的基礎上,再投入1億,新建了壹座“中國珍珠城”,年營業額30多億。近年來,諸暨舉辦了多次大型“珍珠節”,盛況空前。浙江金華也是重點珍珠開發區,已形成教育、科研、民營企業聯合體系。近年來,在浙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和金華王維養殖新技術公司的推動下,開展了壹系列淡水珍珠養殖的科學實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此外,還對貽貝疾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貽貝疾病的診斷、分類和矯正。當地專家還首次提出了珍珠養殖和珍珠生產者、生產者的操作規程。此外,浙江奉化、上虞等地還有多家珍珠粉廠、珍珠首飾廠、文蛤養殖基地。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也是重要的珍珠產地。2002年,* * *養殖珍珠蚌5.7億只,珍珠系列產品加工價值達2654.38+0.5億元。

近三年來,江蘇省南京市投資6543.8+0.32億元發展珍珠產業,其中柳河縣是重要的珍珠養殖區。據2006年2月5438+0統計,全縣蜘蛛蚌養殖面積達654.38+0萬畝,從事養殖、加工、銷售人員2萬人。中國幾個著名的珍珠大王,如江蘇西盛福和浙江張衛健,都在這個縣培育珍珠。其他的,比如蘇州、吳江的郊區,是江蘇著名的珍珠產地,也有壹定規模的珍珠市場。

3.廣西珍珠市場發展趨勢:廣西是中國海珠發展的重點地區,196年產海珠11噸,占全國海洋珍珠的43.30%。在國際市場上,世界珍珠分為三大類,即西方珍珠、東方珍珠和南方珍珠。西方珍珠產於西歐(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東方珍珠產於日本,南方珍珠產於中國南海北部灣沿岸的淺海。國際市場上流傳著“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的說法,南珠也被譽為“天下珍珠之王”。南珠品質優越主要是因為環境條件優越,水技術條件好,溫度適宜(年平均氣溫24℃,1月冬季平均水溫65438±05℃),底質好,生物餌料豐富,港灣多,為珠母貝尤其是合浦沿岸七大天然珍珠的生長、繁殖和珍珠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據科學調查,該區10米等深線範圍內可養殖的珍珠貝面積超過25萬畝。南珠是廣西享譽世界的特色經濟產品,合浦珍珠由於歷史原因成為南珠的代表,所以〔馬氏珠母貝〕又叫合浦珠母貝(Gouid)。廣西重點珍珠開發區還包括北海、防城、欽州。早在1958年,廣西就建立了合浦、防城、北海三個珍珠養殖場,1982年成立了“廣西珍珠公司”,也就是後來的“廣西南珠集團公司”。它是壹個集科研、生產、加工和銷售為壹體的企業。1994年建了八年附屬工廠,資產從開始。另壹家企業北海珍珠公司也是壹家綜合性大型珍珠企業。它的南珠宮有壹個1000平方米的大廳,展出五個系列的南珠產品。1.996年,北海建立了規模宏大的“中國南珠城”,經營面積7500㎡。近年來,北海市舉辦了多次“國際珍珠節”,受到國內外的重視和好評。據不完全統計,1998年廣西珍珠系列產品產值突破2億元。

4.廣東珍珠市場發展趨勢:廣東省也是中國海珠的主產區。1996年,海珠年產量為14噸,占全國海珠總產量的5510%。據1997統計,有記載海水珍珠養殖面積0.33萬畝,年產量16382噸,產值2億元。廣東珍珠養殖場主要位於湛江市。據1990統計,1000年全市養殖場養殖珍珠近5000人,放蚌4.5億只,年產量2.916噸。據近幾年統計,有珍珠養殖面積2600畝,珍珠加工廠2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

除了上述四個重點產區,其他省份,尤其是長江流域的省份也發展迅速,都設立了相應的珍珠市場。雖然1965438江西省珍珠產量只有55噸,但壹些珍珠企業的發展出現了新規模新特點,如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珍珠工藝品廠,根據191-。總產值達到314萬元。工廠從意大利進口了壹套珠寶加工設備,可以生產60多個品種各種顏色的珍珠鏈,然後創新性的用鉑金、純金、K金融合成珍珠。其他如安徽省,196年產珍珠199噸,居全國產量第三位。安徽貴池是安徽省的“珍珠之鄉”。到2006年,5438+0,幼貝3億只,珍珠水3萬畝,掛貝3億只。其他省市產量為:湖北省年產量1.24噸,湖南省年產量77噸,上海市年產量66噸,江西省年產量55噸,均具有壹定規模的區域性珍珠市場和珍珠蚌養殖面積。

除了上述的珍珠專業市場,國內也有很多城市珠寶店出售珍珠飾品。據新華社2002年5月28日發布的消息,截至1999年底,全國共有4000家珠寶首飾定點生產企業和2萬多家個體生產企業,年銷售珠寶首飾(含珍珠)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