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雙季稻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播種和收獲的時間是什麽時候?

雙季稻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播種和收獲的時間是什麽時候?

雙季稻是壹種水稻種植制度,在同壹片稻田中壹年種植和收獲兩季水稻。根據栽培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雙季稻、套作稻和混作稻,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那麽,雙季稻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呢?播種和收獲的時間是什麽時候??

1.雙季稻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最早記載於公元前3世紀的《山海經》。壹般認為,古籍中經常提到的是什麽?雙季稻?然後呢。重新煮的米飯?包括再生稻、混作稻、間作稻和連作稻等。,反映了我國水稻缺課制度的多樣性。雙季稻的出現對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提高糧食產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雙季稻的播種和收獲時間是什麽時候?

雙季稻5月中下旬開始栽早稻苗,7月中下旬收獲早稻,隨後翻耕水田,栽晚稻苗。種植應在農歷立秋前完成,晚稻應在165438+10月收割,霜降前完成收割。單季稻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初移栽,10月中下旬開始收割。單季稻的畝產量高於雙季稻,但總產量遠低於雙季稻。

三、雙季稻的種植方法

1,整地

種植水稻之前,必須翻耕稻田土壤,使其變軟。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粗耕、細耕和平整。過去,人們用動物和犁,主要是水牛來整地和犁地,但現在,人們用機器來整地。

2.育苗

農民首先在壹塊田裏培育秧苗,這塊田通常被稱為稻田。農民在播種水稻種子後,大多會在土壤上撒壹層稻殼灰。到了現代,專門的育秧中心用育秧箱讓稻秧生長,好的稻秧是水稻栽培成功的關鍵。當幼苗長到八厘米左右時,就可以移植了。

3.移植

每隔壹段時間把秧苗小心地插入稻田。傳統的插秧方式會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在稻田上做標記。手工插秧時,妳會在左手拇指上戴上分秧器,幫助農民分秧,插土。插秧的氣候很重要,如大雨會損傷秧苗。現代有很多插秧機,但在起伏大、形狀非方形的稻田裏,仍然需要人工插秧。壹般幼苗會呈現南北走向。拋秧也比較方便。

4、除草和病蟲害防治

當幼苗生長時,要經常照顧它們,雜草要連根拔起,有時還要用殺蟲劑除掉害蟲(如蝸牛)。

5、施肥

當秧苗升起並長出第壹根稻稈時,稱為分蘗期。在此期間,往往需要施肥,以使水稻幼苗健康生長,促進未來稻米品質的飽滿和數量。

6、排灌

水稻更依賴於這壹程序。旱稻是旱田,排灌過程不壹樣。但壹般要在移栽後,幼穗形成時,抽穗開花期加強灌水。

7.收獲

當稻穗下垂,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割了。以前農民用鐮刀壹個壹個割下來捆起來,再用打谷機分開。現代有收割機,把稻穗卷入後直接從莖上分離,稻穗壹顆壹顆的變成米。

8、幹燥和篩選

收割的水稻需要烘幹。以前多在三河醫院前院晾曬,需要時不時翻面晾曬稻谷。篩選是將皺縮的谷粒等雜質刪除,通過電動脫粒機、風車或人工搖動的方式將谷粒分開,通過風力自動篩選出飽滿厚重的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