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概:木牛流馬,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壹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裏,群行三十裏”,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不過,確實的方式、樣貌現在亦不明,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
釋義出處
名稱木牛流馬 拼音mù niú liú mǎ
出處1、晉·陳壽《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2、晉·陳壽《三國誌·後主傳》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解釋木制的帶有貨箱的人力步行或者輪行或者步行輪行結合式運輸器具。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運輸工具。
示例諸葛亮制木牛流馬只不過是運運糧草,妳如今造冰輪是攻打桐柏城。
代背景
1、運輸工具:,畜
木牛流馬復原圖
力車、人力車、旱船、滑索、橋子、背架等。
2、道路狀況:出蜀多山地,艱險難行,常規車馬運輸不便。
3、戰爭狀態:前線大軍消耗極大,糧草多賴漢中供給。
各種解釋
關於木牛流馬有多種解釋,其中壹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是壹種山路上用的帶
木牛流馬木牛圖
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貨物的木制人力步行車。設想有壹離地三尺、長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條,木條左端削成車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個孔。再設想這樣的兩條木條被布置成人力車的左右兩轅。再設想在兩個品字形的頂孔間插有壹條三尺長的軸,在品字形的下面的兩個孔中各用小軸鉸裝著壹條可以沿該小軸擺動的、另壹端頂地的木柱,這個有四條腿的人力車就是木牛。流馬是壹個向上開口的,左右側壁近上緣的垂直中心線上各有壹個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長的軸就穿過流馬的這兩個孔,流馬可以在該軸上前後幌動。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類的載荷左右移動,有壹塊縱向隔板把箱壹隔為二,而且糧食是先裝入布袋再裝入箱中的。
木牛流馬復原圖
當木牛叉開前後腿時隨時可以停在坡地上。叉開度由在該四尺長的車轅上的限位釘限制。把車轅的把手壹面拉前壹面下壓,品字頂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時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後腿不受力並被淩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馬上的梢釘推動下向前腿靠攏。當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時,木牛已向前移動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顛覆了,此時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並向前拉,使品字頂孔向後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後腿上,前拉的結果是使後腿叉開,同時前腿被流馬上的銷釘推向前。木牛就這樣走完余下的半步。木牛流
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
馬究竟是帶輪子的還是四條腿的呢?北宋的陳師道有下面壹段文字記載:“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宋代高承寫的《事物紀原》中也有記載:“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清代滿族水利專家麟慶也把當時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車說是陳師道記載的木牛流馬:“土車,獨輪料土,兼載稗編。蜀相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今之土車獨推,猶存儲葛遺制。”木牛是有前轅的獨輪車,流馬是沒有前轅的獨推小車,這也是壹種關於木牛流馬的主要觀點。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記載,也離三國時期有了1000多年,這種觀點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木牛流馬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