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真是中醫的勝利嗎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真是中醫的勝利嗎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1年度拉斯克臨床醫學獎,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理由是“發現青蒿素——壹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屠呦呦的獲獎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國內媒體在報道這壹事件時把青蒿素稱為中藥,並說它讓人們重新燃起中藥創新的希望。

時間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彼時,因瘧原蟲對奎寧類藥物已產生抗藥性,所以,瘧疾的防治重新成為世界各國醫藥界的研究課題。上世紀60年代以來,美、英、法、德等國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尋找有效的新結構類型化合物,但始終沒有滿意的結果。

1967年5月23日,中國緊急啟動“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項目,代號為“523”。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為“523”項目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通過翻閱歷代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屠呦呦終於在2000多種方藥中整理出壹張含有640多種草藥、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單驗方集》。可在最初的動物實驗中,青蒿的效果並不出彩,屠呦呦的尋找也壹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屠呦呦再壹次轉向中國古老智慧,重新在經典醫籍中細細翻找,突然,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的幾句話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壹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壹語驚醒夢中人,她馬上意識到問題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為高溫會破壞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隨即另辟蹊徑采用低沸點溶劑進行實驗。

在190次失敗之後,他們終於成功了。1971年,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該成果得到重視,研究人員從這壹提取物中提煉出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這些成就並未讓屠呦呦止步,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她又發明雙氫青蒿素這壹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藥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2015年10月5日,因對青蒿素的提取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但是有那麽壹部分人,思想根子裏認為執意要是落後的是封建的,如果承認青蒿素屬於中藥那還了得,於是有那麽些人急忙發論說:其實青蒿素不是中藥,而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單壹、結構明確的化學藥。

對於中醫古籍《肘後備急方》,那些人為了證明青蒿素不是中藥,也是壹葉遮目不見青天,我們來看看他們如何強詞奪理——“這只是壹個驗方並非中醫藥方”

青蒿素是不折不扣的中藥。首先其成分是中藥青蒿中的,其次提煉方法是從中醫古書中得到啟發的。不要說什麽黃花蒿不是青蒿之類狐言。青蒿是壹個大類,好比沙參,有南沙參有北沙參,都屬於沙參。

其實青蒿素的萃取提煉過程從本質上看不過是壹次煎藥過程。就好比我們原來是砂鍋煮藥,現在改進了,變成煎藥機了,不能因為簡要儀器變化了就說不是中藥了。

青蒿素的提取萃取技術就好比煮藥的方式改進了,無論怎麽改變都不能改變其母體是植物中藥的事實。

因此青蒿素是不折不扣的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