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以前的書沒有標點符號。到了現代,有壹個人逐字標註,翻譯成白話文。我忘了那個人是誰。問他。

以前的書沒有標點符號。到了現代,有壹個人逐字標註,翻譯成白話文。我忘了那個人是誰。問他。

中國最早的古籍沒有標點符號。大約到了漢代,開始使用句讀。到了宋代,開始使用圓圈。到了明代,︴和‖再次出現,分別用來表示人名和地名。這些簡單的符號可以看作是中國傳統的標點符號;但是很不完善,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20世紀,壹些學者開始將歐美最流行的壹些標點符號引入中國。根據古代讀句符號,參照西方方法,制定出符合漢字需要的中國最早的新式標點符號。

1919年4月,以胡適為首的六位教授(胡適、錢、、、周作人、馬毓藻)提出“方案”,要求政府頒布總則。;:?!-()”“等標點符號。165438+10月底,胡適對上述方案進行了修改,將原方案中所列符號命名為“新標點符號”,並於今年獲得批準。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第53號指令——《通令使用新標點符號》,批準了北京大學六位教授聯名提出的《請頒發新標點符號方案》。中國第壹套法定新標點符號誕生,成為語言文化發展史上的壹項紀錄。

建國後,對原標點進行了研究和整理。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部出版了《標點符號用法》。* * *列出了十四個標點符號,包括句號、逗號、停頓、分號、引號、冒號、問號、感嘆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專有名詞、書名和項目符號。

20世紀60年代,中國手稿的書寫和出版物的版式由直向橫轉變,壹些標點符號的用法也有所發展和變化,因此有必要對原有的規定進行梳理。

1987年初,國家語委成立了標點符號用法修訂小組,邀請專家對原用法進行了1990修訂。1990年3月,國家語委和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了修訂後的《標點符號用法》,列舉了16種標點符號,並增加了連接數字和間隔數字。此後,國家語委、新聞出版署、國家技術監督局在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後,共同決定制定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並於2月正式發布,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