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學會獨自把脈這壹說。
只有系統學習中醫理論,才能知道脈象指的是什麽,意義是什麽。等妳有了中醫基礎知識之後,買壹本《令狐脈經》,裏面背了幾十個脈象,然後每天放自己的和別人的,每天揣摩十幾個人,三個月就能入門。
要想提高,就得研究四聖的出處。我也有壹個師兄,他不肯看脈學的書,只記下了脈象的名字,忽略了書中脈象的含義,臨床十幾年後回去看了那本書,發現他的經歷和書中的基本壹致。
他因能說出病人的自殺想法而聞名。還有壹個大哥可以告訴妳昨晚吃的海鮮。
脈學有點玄乎,水平完全靠個人經驗,而且如果患者配合的話,在四診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大,沒必要太勉強。當然,我會遇到壹個不信任妳的新病人,我問什麽都會回答“OK”。這個時候我就懶得詳細問了,通過問診和脈診,療效也不錯。
2.脈象在做什麽?
中醫看病,總是要切脈的,因為通過脈象的變化,不僅可以收集疾病的信息,了解正氣的強弱,也有助於預測疾病是好轉還是惡化。
感冒時,用手輕按橈動脈,往往能感覺到明顯的脈搏跳動,稱為浮脈。中醫形容它像浮在水面上的木頭。所謂浮脈,猶如“浮木於水”。浮脈也常見於其他外感疾病的初期,說明病變較淺。
如果非要用力按壓,才能摸到脈搏,這叫沈脈,常見於很多慢性病,說明病變較深,已累及臟腑。脈象變快,稱為脈象計數,大多是熱病的反映。
脈緩,稱為遲脈,意為遲來,是寒病的壹種表現。脈弱,稱為虛脈,表示元氣不足。
如果患者氣陰兩虛,常出現脈象細弱,中醫形容為“細如絲線”。脈強,稱為實脈,表示正氣尚強。
如果患者正氣有余,邪熱不足,往往會出現壹種脈沈,似波濤洶湧。有些脈象對某些疾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比如脈象不軟不緊,好像壓在壹根弓弦上,稱為弦脈,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動脈硬化或高血壓。脈搏不規則,常停頓,或時強時弱,稱為結脈,多見於心臟病患者。
脈象流暢,稱為滑脈。中醫形容為“走珠”,常見於痰多的患者,但不能壹概而論。弦脈也常見於壹般疼痛或外感疾病。偶爾心臟沒有疾病,但滑脈多見於正常孕婦。脈象也有助於判斷預後。雖然病情較重,但脈象和韌性仍在提高。如果脈搏太細微而無法理解,則是預後不良的象征。
總之,切脈是重要的診斷手段,是中醫獨特的診斷方法,是四診中的重要環節。中醫經過長期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脈診經驗,脈學專著很多,如晉代王叔和的《脈經》,明代李時珍的《湖上脈學》。
現代對脈象做了大量的研究。有人用脈搏計畫出了各種不同的脈象。有人用心電圖來研究脈象的原理。
3.中醫是怎麽把脈的?
脈沖切割應在患者安靜時進行。
“蘇文。脈精胃論強調,患者在脈象常平時應取坐位或仰臥位,手前臂與心臟接近同壹水平,掌心向上,前臂放平,使血流通暢。
寸口測脈,關與尺。對於成人脈診,使用三個指定的位置。先以中指呈弧形平壓,按指腹觸脈以按脈。
三個手指的密度要根據病人的身高來調整。小兒寸口脈太小,容不下三指,故“壹指(拇指)法,不細分三部即可。”
三歲以下的兒童可以看指紋,而不是看脈搏。切脈常用三種指力,先輕力,觸膚為浮,稱“舉”;然後施加適度的力度,撫觸至肌肉中間,稱為“求”;再次觸摸按壓,直至筋骨下陷,稱為“按壓”。
根據臨床需要,可以按提、尋、按或反的順序反復觸摸按壓,也可以采取不同部位的手指按壓體驗。寸、關、池三部,每部又有浮、中、沈三個階段,稱為三期九期。
切脈時應註意安靜的環境。如果患者剛經歷過劇烈活動,應先休息壹會兒,再把脈。切脈者必須呼吸均勻,態度認真,註意力集中在手指上,仔細辨別脈象。
每次切脈時間不得少於壹分鐘。健康人的脈象應該是壹次四個呼吸,寸規三個部位有脈搏,不浮不沈,溫柔有力,足規脈搏要有力。
常見的脈病有浮脈、沈脈、晚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泛脈、細脈、弦脈。浮脈:輕按可得,再按可減。
其特點是脈位表淺。主癥:表證由於外感邪氣停留在表,衛氣不侵邪,使脈氣外激,故以脈位表裏為特征。
漂浮有力才是真材實料;浮而無勁,是表虛。長期內傷是由於陰血不足,陽氣不足,陽虛外浮,脈弱所致。
沈脈:不能輕按,再按就能得。其特點是脈位深。
主癥:裏證。強是內在的現實,弱是內在的軟弱。
邪氣郁於內,氣血阻陽,脈沈有力。臟腑虛弱,陽虛氣滯,脈弱氣躁,脈弱。晚脈沖:慢脈沖,(每分鐘60次以下的脈沖)。
主癥:寒證。強則寒,弱則寒。
寒為郁,氣血運行緩慢,脈緩而強,為實寒之證。楊琪不足,氣血不能運行,脈遲而弱,為虛寒之證。
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者經常會出現脈搏晚的現象,這是壹種生理狀態。脈搏計數:快速脈搏,(脈搏在每分鐘90次以上)。
其特點是脈搏比正常脈搏快。主癥:熱證。
強則實熱,弱則虛熱。外感發熱初起,臟腑熱盛,邪熱受激,血液循環加快,脈數而強為實熱。
血虛、津液不足、血虛、內生虛熱、脈數、無力為虛熱。虛脈:三脈皆弱。
再次按空。應該是指柔軟,是所有弱脈的總稱。
主癥:虛證:多因氣血兩虛,使脈象難以刺激,故為虛。真實脈搏:三種脈搏都很有力。主癥:實證:邪氣盛而正氣足,正邪相爭,氣血滿脈。
滑脈:應該是指平穩,按壓流暢,像壓球壹樣平穩。主癥:痰飲、食積、實熱,多見於氣血兩虛的青年人。
孕婦的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的現象。都是生理現象。
洪脈:脈大而有力,似波濤洶湧,此起彼伏。來成長吧。
主癥:實熱。內熱盛,脈經擴張,脈形寬。由於熱盛,邪氣熾盛,氣血充盈,脈象起伏。
脈:脈細如線,起伏明顯。主癥: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
它也控制濕病。陰虛血虛不能充脈,或濕邪不通脈,脈小。
和弦脈沖:末端直而長,指向下相當突然,如按弦。治療肝膽疾病、疼痛綜合癥和痰。
氣機不利,肝失疏泄之功,脈象緊張,呈弦脈。當患者患病時,氣機紊亂或痰飲停止,就會導致氣的傳導不暢,出現弦脈。
脈結:脈搏緩慢,間隔不規則。主要疾病:陰虛氣滯,寒痰血瘀。
解析:陰寒為內結,脈經之氣受阻,故脈來之慢,壹時停。寒性痰瘀,氣滯,脈氣郁結,因此,若因氣虛血弱而脈遲而停,則弱。
脈沖產生:脈沖有休止符和定數。主病:臟氣下降。
分析:臟氣虛弱,元氣不足,脈氣不通。
4.如何把脈
脈診又稱切脈,是中醫根據脈象,用手按壓患者的動脈,了解疾病內部變化的壹種診斷方法。脈診歷史悠久,反映了中醫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脈象可以理解為脈象。由動脈搏動的部位(深淺)、速度(快慢)、強度(強弱)、節律(整齊與否、有無休止)和形態組成。脈象是中醫辨證的重要依據,在辨別病因、推斷病情變化、辨別真假、判斷疾病預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於脈象是血之府,貫穿全身,所以身體和臟腑的病理變化往往在脈象上有所反映,有時在癥狀完全顯現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變化。
脈沖切割應在患者安靜時進行。“蘇文。脈精胃論強調脈象常為平。
切脈時,讓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手的前臂與心臟幾乎在同壹水平,手掌朝上,前臂平躺,使血流通暢。
寸口測脈,關與尺。對於成人脈診,使用三個指定的位置。先以中指呈弧形平壓,按指腹觸脈以按脈。三個手指的密度要根據病人的身高來調整。小兒寸口脈太小,容不下三指,故“壹指(拇指)法,不細分三部即可。”三歲以下的兒童可以看指紋而不是脈搏。切脈常用三種指力,先輕力,觸膚為浮,稱“舉”;然後施加適度的力度,撫觸至肌肉中間,稱為“求”;再次觸摸按壓,直至筋骨下陷,稱為“按壓”。根據臨床需要,可以按提、尋、按或反的順序反復觸摸按壓,也可以采取不同部位的手指按壓體驗。寸、關、池三部,每部又有浮、中、沈三個階段,稱為三期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