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淺談閱讀《兩千字的美》的感受

淺談閱讀《兩千字的美》的感受

首先,我們對古松有三種態度——實用、科學和美學。

這壹段作者談到了人對事物的不同態度,或者說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觀察事物的立足點也不同。同樣的事情在不同心態的人身上會有自己獨特的心理或視覺反應。壹個古松,木材商用商業的心態看,科學家用研究的心態看,畫家用欣賞的心態看。古松在不同的人眼中反映出三種效應。只是畫家不是從“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像朱先生說的那樣,用“無為”的欣賞眼光去看,這也讓他的畫家在內心世界裏有了壹個完美的概念。美好的事物需要人們用審美的眼光和欣賞的心態去看待和思考。如果只談實用,那麽美是最不實用的體驗。然而,如果人類歷史是無窮無盡的,那麽真正能觸動妳我心靈的藝術作品,只有那些給人美好感覺的作品。它們像指路的星星壹樣在深邃的夜空中四處閃耀,指引著人們的靈魂,凈化著人們的思想。

再次引用朱先生的話:“美是事物最有價值的方面,美感的體驗是人生最有價值的方面”。

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藝術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其實朱老師在這裏就明確指出了藝術與生活的距離。當現實世界被霧、雪或雨籠罩時,很容易給人另壹種聯想,它的狀態讓現實世界與妳我有了距離,於是有了千古的詩情畫意。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該也是這個原因。藝術是壹種主觀的品味和感受,有壹些客觀的控制和設計在裏面。太接近真相容易讓人功利,太主觀不容易讓人理解。畢竟藝術是給人欣賞的。

不同的藝術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就像京劇有唱、讀、坐、打。相聲包括說、學、逗、唱。其有條不紊的表演風格是人們在舞臺上磨礪多年的表演形式,而這些形式是人們運用誇張、變形等藝術規律脫離現實生活的,而其內容並不脫離生活。

人們總是傾向於忽略熟悉事物的美,因為太熟悉而沒有距離感和神秘感,傾向於從現實生活中的利益來看待眼前的事物,而新鮮陌生的事物容易產生有距離感的美感,這也像《圍城》的效果。我覺得妳好,妳也覺得我好,只是因為距離和神秘,生成美好,讓人向往。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三,“如果妳不是魚,妳會知道魚的快樂嗎?”-宇宙的人性化

在這壹段中,朱先生引用了《莊子》。《秋水》中的壹個小故事說明了人類審美體驗的道理,即審美體驗是人的興趣和對事物的態度的相互回歸。人的認知有時伴隨著人判斷事物的主觀口味。那麽這種判斷事物的主觀興趣就是“移情”,把自己的情緒等情感映射到周圍的事物上。這種同理心與審美體驗密切相關。正如朱先生所說,在欣賞時,除了對外貌的美感,還有壹種人內心對的欣賞趣味,這也會使的美感中包含著欣賞者的個人認知體驗。這也是人們看到某件事會說的話:我怎麽看等等。人其實是在定義事物賦予個體的某種利益,同時也在不經意間模仿事物本身的某些屬性。也就是說,人的審美體驗不是由事物本身或人的主觀趣味獨立產生的,因為事物的物理屬性和人的移情作用,兩種屬性的結合造就了人的審美體驗。這就是宇宙的人性化。

四、希臘女神的雕像和栩栩如生的英國女孩——美感和快感

其實美和快感壹直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出發點是剛才朱老師提到的態度不同的問題。美感不是實用主義,而是壹種沒有功利心態的心理活動,愉悅是實際應用的目的。就像口渴喝水會產生快感壹樣,排便也會產生快感,但這些都不會有美感。雕像和英國女孩既是雕塑藝術品,也是活生生的人。從實用的角度來看,英國女孩似乎比雕塑更有用。在這裏,朱老師告訴我們,要明確美感與快感的區別,不以功利、實用的心態去欣賞美。

5.“憶青絲衣,憐遍地草”——美感與聯想

我來這樣解釋壹下朱老師的文章。聯想是偶然的、雜亂的、無序的,而審美的事物是確定有序的、結構化的、超然的、與形式相伴的和諧狀態。審美體驗可以使人聯想到事物,但簡單的聯想不能算是審美體驗。朱先生提到,美感是壹種直覺。壹瞬間的感覺。聯想會帶來思考,會把事物引向其他不相關的事物,不會直接欣賞壹個事物本身,而是會產生想象的心理活動,所以審美體驗和聯想是兩個含義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6.“名著中的靈魂歷險”——考證、批評與鑒賞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壹部文學作品的不同態度。考證更接近科學家的方式,批評更接近哲學家或政治家的態度,欣賞更多的是藝術家或壹些有藝術興趣的人的行為。考證和批評不等同於欣賞,但欣賞需要了解壹些藝術作品的相關知識,才能更好地欣賞。很多證書都附有對年代、背景、作者、版本、野史等方面的歷史判斷,過於理性,缺乏對藝術品鑒賞的直觀、感性的反思,不能視為鑒賞。而批評則更抽象地用壹些主觀的規則或壹成不變的框架來規範藝術作品。我個人認為,如果壹個批評家不客觀地評論藝術作品,他的文章就沒有用。這也是朱仙推崇的:欣賞批評。我們不應該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下,把美醜原有的標準都看成壹樣,而是要把自己投入到作品中,反復品味,然後去感受。

最後,朱老師說考證和批評不是鑒賞,鑒賞需要考證和批評,鑒賞需要考證基礎和批評態度,這也是對待事物的辯證觀。事物是普遍相連的。

情人眼裏出西施——美和自然

什麽是美?眾說紛紜。朱先生在這裏提出,美是事物的物理屬性,是人的心理活動產生的對事物的壹種態度。沒有自然的物理屬性和人類的情感直覺,美是無法產生的。大自然經過人的心理感受加工後有美感,不同的體驗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審美是對自然的壹種再加工和再創造。個人口味不同導致結果不同。俗話說“情人眼裏出西施”,正如朱先生所說,是人的心理活動經過人性化、理想化的結果。這個結果是不同人的主觀審美經驗加上理想化,也就是人性化的結果。美與自然也是對立統壹的關系。美感的產生離不開自然的物理屬性,事物的物理屬性也離不開美,離不開人的理想化,即人性化的加工。對於美,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美麗不是憑空而來的。

八、“照著圖案畫葫蘆”——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

自然只是壹本字典,不是壹本書。德拉克洛瓦

這裏還可以提壹句“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朱老師這裏說的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雖然略有不同,但觀點都是“師法自然”。我們常說,生活中不缺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藝術美是通過自然、人們的興趣和壹種形式來表現的。純粹的自然無法定義它的美或醜,因為自然美的概念是隨著人的感受或移情作用而產生的。理想主義雖然在本質上有美醜,但它要的是理想化後固有的* * *模式化的東西。它也在用另壹種方式模仿自然。藝術之美高於自然之美。自然只是借物來表達感情和人的元素。人是主體,自然只有和人的感情、情趣融為壹體,才能變得美好。這種美也是對人的再創造。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所提倡的師法自然之美和我們所說的藝術之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醜陋的元素經過藝術家的重新整理和組織,會變得和諧美好。簡單來說,人們把自然視為自己的美。

九、“成人不失童心”——藝術與遊戲

藝術家在創作作品的時候,往往會去感受,這裏的感受也可以解釋為感受欣賞,然後感受到了就會表現出來,無論是詩歌還是繪畫,歌唱還是寫作,等等。創作不是憑空而來的,好的作品壹定是帶著感情做出來的。朱先生在這壹章中提到“藝術的雛形是遊戲”。其實可以理解為遊戲的過程包含了純粹的自由狀態。作為壹個遊戲,它可以來去自如,它包含了很多人的想象、情緒和感受。就是再創造壹個狀態。它以自然生命為載體,是玩家主觀能動性的體現。這個遊戲的行為不具有社會性,不傳達創作者的情緒。和藝術還是有區別的,藝術應該是社會性的,因為對作品的評價有壹半需要在社會上。那麽如果壹個藝術家既有奔放的藝術表現力,又有童心(想象力),那麽他的作品壹定是感人的。

十、空中樓閣——創造性的想象力

如果是創作,就會有生活中的元素,有作者想象的元素。作者在創作時,有時會再現他平時觀察到的印象,但這種簡單的自然還是混亂的,需要從中提煉。當原始素材不足或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時,想象就是作者的另壹種創造。敢於創造的想象力可以和他平時看到的重新組合,表達不存在的東西。這就是創作的想象力,當然這些都需要在生活中積累和沈澱。

XI。“形象之外,環中可得”——創作與情感

朱先生說:藝術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創造形象,但這個形象必須浸透著情感。這裏說的情緒是感覺的狀態,創作需要飽滿的情緒才能壹舉感受和提升。藝術是社會性的,作者在表達自己獨特情感的同時,引起觀眾的歌唱,作者的喜怒哀樂會通過作品或隱或顯地流露出來,或讓人悲傷,或讓人快樂。情感可以說是創作的動力,因為有情感,就有表達的欲望,創作由此而生。

十二。“發自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逾越規則”——創造與度量

我理解朱先生所說的格律是不同藝術表現的獨特形式。藝術要創造,又要有規則,這不是矛盾嗎?其實“隨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真正表達的是壹種境界,既能表達自己想要的,又能跳出壹種表達方式。那就是——米。這種境界是由無數的困惑、磨煉和歷練形成的,它可以在有限的規範內表達無限的內容。因為藝術是壹種具有壹定規範和社會性的情感表達,規範在真正的藝術家身上不是束縛,而是壹種事物的展示,天賦或天才或迂腐無疑會顯露出來。公制不能成就平庸,也不會阻礙有才華的人。合理利用它為我們服務才是根本。

十三。“不喜則失,為詩也;喜歡則失為我”——創作與模仿

“學我者,生如我死”是齊白石老人教育學生時說的話。與朱先生所說的不謀而合。其實創造和模仿是相輔相成的。創作中有模仿,模仿中也有創造的成分。藝術創作要有作者自己真實的情感表達,妳感受到了,就壹定能有所成就。這裏的“感覺”是別人無法模仿的。創作和模仿只需要給我壹個“度”。大多數藝術家都是從模仿中逐漸磨礪技藝,然後隨意創造自己的境界。模仿應該是創作過程中的壹個階段,創作是藝術家的目的。

十四、“讀萬卷書,下筆如神”——天才與靈感

天才也是靠勤奮獲得的,沒有勤奮就沒有能力。如果妳努力,妳會像彈簧壹樣思考,妳會受到鼓舞。朱先生引用的話說:“讀書如破萬卷書,寫作如有神助”。是告誡我們要努力,才能有作品的魅力。心中有靈感,靈感可以映射出壹個天才,但天才的背後是努力磨練自己的心情、意誌和技能。所謂: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也是這個道理。

十五、“慢慢來,慢慢享受!”-生活的藝術性

在文章的最後,朱先生所說的生活的藝術性在這壹節已經得到了透徹的分析。不用說,看完這本書,就能看出朱老師對美和藝術的理解之嫻熟,我們的人生其實就是壹個大舞臺,人生可以是藝術化的。誰懂得把握壹種“度”,誰懂得“和”的規律,誰就能過上藝術的生活。有興趣的生活是控制生活的技巧。妳要努力,妳要努力,妳有得有失,而且取決於壹種心態,心有多寬就有多寬。豁達樂觀的心態就是藝術,因為這是壹種精神境界。“慢慢來,好好享受!”試著往前走別忘了停下來,看看眼前的風景,品味生活。

再次向朱老師致敬,精神又梳理了壹遍,覺得收獲很大。

希望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