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出自哪裏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出自哪裏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出自道教術語。

煉精化氣,道教術語。其為內丹術築基氣功的第壹階段,即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內丹術以精、氣、神為基礎,元精須與元氣合煉,化為輕清無質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隨河車運轉,煉成丹胎。

史載天人合壹,煉精化氣只是起步階段,壹心壹意、沈心靜氣(致虛極,守靜篤)自然而然達成,運氣往返成循環,源源不斷,生生不息。

心無雜念,而後無七情六欲,忘我之境,全在己心。

煉精化氣,指的是通過調節呼吸和運動,將人體內的精氣吸收、轉化為內氣,從而增強體內能量流的質量和數量。

煉氣化神,指的是將內氣進壹步煉化、提純,使其成為能夠滋潤身體、促進細胞再生的能量,從而對身體產生積極的影響。

煉神返虛,指的是將神識內斂、心神不外遊,進入虛無境界,從而開啟內心的直覺和洞察力。

道家養生

照道家養生的修煉方法,真正達到“煉精化氣”的程度,那是什麽景象呢?這便須要留意道家所流行的兩句術語,所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三花”與“五氣”,全是比喻的代名詞。三花即是“精”“氣”“神”。

“五氣”,便是心、肝、脾、肺、腎或另用五行的代號,即是金、木、水、火、土等;至於印度的瑜伽術中,卻以上行氣、下行氣、中行氣、左行氣、右行氣等叫做五氣。名詞不同,實際上都是***通的。

聚頂的頂,當然是指頭頂的“百會穴”,也就是道家所謂的“泥洹宮”,密宗所謂的“頂輪”和“梵穴輪”的連帶關系。不過朝元的“元”,卻有不同的說法:有些根據醫學經脈穴道的觀念,便說這個“元”是指“關元穴”的部位,也就是壹般所謂的“下丹田”,有些人卻認為這個“元”是指“會陰穴”,也就是密宗和瑜伽術所謂的“海底”。

從學理和中國文字學的詮解,以及經驗的求證。我們認為這個“元”字與本源的源字通用。換言之,所謂“元”,便是指原來的本位現象而已,所謂“五氣朝元”,也就是說人體內部的腑臟之氣,各歸原來的本位。我們簡略地從學理上解釋過這兩句話的意義以後,再從實證的現象來作說明。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煉精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