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鶴舞向海的主要鶴鳥的種類

鶴舞向海的主要鶴鳥的種類

長壽的象征,國家壹級保護鳥禽。又叫仙鶴、白鶴(其實白鶴是另壹種鶴屬鳥類)、鴜鷜。

中國古籍文獻中對丹頂鶴有許多稱謂,如《爾雅翼》中稱其為仙禽,《本草綱目》中稱其為胎禽。丹頂鶴是鶴類中的壹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它是東亞地區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壹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

外形特征

丹頂鶴具備鶴類的特征,即三長——嘴長、頸長、腿長。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丹頂鶴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鳥體羽棕黃,喙黃色。亞成體羽色黯淡,2歲後頭頂裸區紅色越發鮮艷。

分布

丹頂鶴繁殖地在中國松嫩平原、俄羅斯的遠東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及長江下遊、朝鮮海灣、日本等地越冬。

習性

丹頂鶴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遷徙,只有在日本北海道是當地的留鳥,不進行遷徙,這可能與冬季當地人有組織的投餵食物,食物來源充足有關。丹頂鶴的棲息地是沼澤和沼澤化的草甸,食物主要是淺水的魚蝦、軟體動物和某些植物根莖,以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丹頂鶴成鳥每年換羽兩次,春季換成夏羽,秋季換成冬羽,屬於完全換羽,會暫時失去飛行能力。丹頂鶴的鳴聲非常嘹亮,作為明確領地的信號,也是發情期交流的重要方式。

繁殖

丹頂鶴屬於單配制鳥,若無特殊情況可維持壹生。每年的繁殖期從3月開始,持續6個月,到9月結束。它們在淺水處或有水濕地上營巢,巢材多是蘆葦等禾本科植物。丹頂鶴每年產壹窩卵,產卵壹般2~4枚。孵卵由雌雄鳥輪流進行,孵化期31~32天。雛鳥屬早成雛。

繁殖期求偶伴隨舞蹈、鳴叫,營巢於具壹定水深的鹵蘆葦叢、草叢中,每產1- 2卵,孵化期30--33天,早成鳥,2歲性成熟,壽命可達50-60年。

4月中、下旬開始營巢產卵,築巢於周圍環水的淺灘上的枯草叢中,每窩產卵2枚,雌雄鳥輪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鳥學會飛行,入秋後,丹頂鶴從東北繁殖地遷飛南方越冬。我國在丹頂鶴等鶴類的繁殖區和越冬區建立了紮龍、向海、鹽城等壹批自然保護區。

文化意義

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它是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壹種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濕地之神”的美稱。它與生長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樹毫無緣份。東亞地區的居民,用丹頂鶴象征幸福、吉祥、長壽和忠貞。在各國的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屢有出現,殷商時代的墓葬中,就有鶴的形象出現在雕塑中。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鐘,鶴體造型的禮器就已出現。道教中丹頂鶴飄逸的形象已成為長壽、成仙的象征。 頂鶴壽命長達50年壹60年,人們常把它和松樹繪在壹起,作為長壽的象征。丹頂鶴數量稀少,我國已列為壹級保護動物。中國國家林業局已經把丹頂鶴作為唯壹的國鳥候選鳥上報國務院。 形態特征體型中等(125厘米)的灰色鶴。前頂冠黑色,中心皮膚裸露,呈紅色,頭及頸深青灰色。自眼後有壹道寬的白色條紋伸至後頸。體羽余部灰色,背部及長而密的三級飛羽略沾褐色。幼鳥全身黃棕色,隨年齡長大,從身體到頭頸逐漸變成成鳥體色。虹膜-褐色;嘴-汙綠色,嘴端偏黃;腳-黑色。

叫聲:配偶的二重唱為清亮持久的Kaw-Kaw-Kaw號角聲。遷徙時成大群,發出的號角聲如krraw。

種群現狀

全球現存***約22萬只,在我國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是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數量較多、較常見的壹種鶴。有兩個亞種:其中壹個亞種分布在歐洲東部和北部,東至蘇聯的伯朝拉河和烏斯特烏薩;另外壹個亞種分布在中亞至阿薩姆以東的部分地區。大群灰鶴每年冬天穿越喜馬拉雅山中部進入印度越冬。我國可見到灰鶴的東部亞種,在新疆天山、內蒙呼倫貝爾、黑龍江、吉林等地繁殖。遷徙經新疆西部、東北及華北,在長江中下遊、四川西部和華南各地越冬。

分布情況

分布狀況:繁殖於中國的東北及西北。冬季南移至中國南部及印度支那。喜濕地、沼澤地及淺湖。越來越稀少。

生活習性

灰鶴十分害怕人,它們在偏僻的沼澤地裏繁殖。巢築在葦地或苔屬植物覆蓋草甸中。壹窩兩枚卵,卵呈綠褐色,並帶有紫紅色的斑點,卵的體積99×64厘米左右。正常的孵化期28天,雌雄換孵。雛鶴很早就能跟隨雙親離巢走動,並從雙親嘴裏取食,吃的全部都是蠕蟲和昆蟲。灰鶴在繁殖期初次與其他鶴類相遇時,它們是相當興奮的,雄鶴與雌鶴並排站著,發出喧鬧的叫聲,這是它特殊的習性。

棲息範圍較廣,近水平原、草原、沙灘、丘陵地等地都可見。以水草、嫩芽、野草種子、谷物。昆蟲以及水生動物為食。繁殖期在4~5月份,築巢於未耕過的田地上或沼澤地的草叢中,多選擇離水較遠而幹燥的土地。

繁殖習性

巢很簡陋,每窩產卵二枚,淡棕色或紅褐色。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卵期約1個月。雛鳥夏天長大後隨雙親遊蕩,秋天南遷越冬。在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越冬的灰鶴,最多壹年達1100多只。

繁殖於新疆、內蒙古;越冬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遷徙時廣泛見於內陸濕地(如中國南部和印度支那半島。

相關文獻

灰鶴是人們認識較早的壹種鶴。古籍《古今註》載:“鶴千歲則變蒼,子二千歲則變黑,所謂元鶴也”。《三才圖會》載:“雷山有元鶴者,粹黑如漆,***壽滿三百六十歲,則純黑。五者,有音樂之節則至,昔黃帝習樂於昆化山,有元鶴飛翔。”這些記載把這種鳥神化了。在歐洲,《聖經》中就已提到灰鶴;在埃及的廟堂和史前洞穴壁畫上,也有這種鶴的形象。生活在公元前384-322年的亞裏士多德曾對灰鶴的遷徙、休息、交尾、孵化等都進行了精確的記載。 特征

大型涉禽。全長約140厘米。體羽多為藍灰色。額及臉部皮膚裸露為赤紅色;耳區有壹簇黑色羽;頭頂、頦、喉及後頸為白色,喉部白色羽毛部分,其寬度向下變窄,呈“V”字形。外側飛羽灰色,內側飛羽白色;前頸、下體、尾羽灰黑色。嘴黃綠色。腳暗紅色。

白枕鶴是壹種體型略小於丹頂鶴的優美的鶴。體羽藍灰色,腹部較深,背部較淺,臉頰兩側紅色,繁殖期尤為鮮艷;頭和頸的後部及上背是白色的。前額、頭頂前部、眼先和頭側眼周皮膚裸出、鮮紅色,其上著生稀疏的黑色絨毛狀羽;耳羽煙灰色;頭頂後部、枕、後頸、頸側和前頸上部、頦和喉白色;頸側和前頸下部及下體暗石板灰色;上體石板灰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暗石板灰色;尾羽暗灰色,末端具寬的黑色橫斑;翅初級飛羽黑褐色,具白色羽幹紋;次級飛羽亦為褐色,基部白色;三級飛羽淡灰白色,延長成弓狀;翅上覆羽灰白色,初級覆羽黑色,末端白色。雌雄相似。虹膜暗褐色,嘴黃綠色,腳紅色。

習性

白枕鶴棲息於開闊平原蘆葦沼澤和水草沼澤地帶,也棲息於開闊的河流及湖泊岸邊、鄰近的沼澤草地。有時亦出現於農田和林地。 主要以植物種子、草根、嫩葉、嫩芽、谷粒、魚、蛙、蜥蜴、蝌蚪、蝦、軟體動物和昆蟲等為食。取食時主要用喙啄食,或用喙先撥開表層土壤,然後啄食埋藏在下面的種子和根莖,邊走邊啄食。白天多數時間用於覓食,非常警覺,通常在啄食幾次後就擡頭觀望四周,壹有驚擾,則立刻避開或飛走。

殖期5-7月。壹雌壹雄制,3月末到達繁殖地時即多成對或成家族群活動,雄鳥不時表現出求偶行為。求偶時雄鳥在雌鳥身邊興奮地來回奔走和跳躍,兩翅半張或完全張開,並伴隨著’kou-kou-kou’的高聲鳴叫。雌鳥若接受雄鳥的求愛,則跟著對鳴和起舞,然後雌鳥展開雙翅,身體下蹲,雄鳥即跳到雌鳥背上進行交尾;若雌鳥對雄鳥的求偶表現冷淡或走開,雄鳥即停止求偶表演。營巢於蘆葦沼澤或水草沼澤中,水深10-30cm,有時可達80cm。由雌雄親鳥***同營巢,以雌鳥為主。巢呈淺盤狀,主要由枯蘆三棱草、苔草、莎草和蘆葦花、葉構成。巢的大小為直徑80-120cm,巢露出水面高度為7-16cm。領域性極強,雌雄鳥通過在巢域內的鳴叫、巡飛和追逐飛行等方式來表示對巢域的占有和保衛。領域大小為4. 5-6. 5km2,巢間距平均為2683m。最早於4月上旬開始產卵,壹直持續到5月下旬,年產1窩,每窩產卵2枚。卵為隨圓形,灰色或淡紫色、密布紫褐色斑點,尤其以鈍端較著。卵的大小為90-98mm × 56-63mm,平均92. 9mm × 60. 9mm,重150-205g,平均167g。產出第壹枚卵後即開始孵卵,由雌雄親鳥***同承擔,以雌鳥為主。孵卵時另壹鳥多在巢附近壹邊覓食壹邊警戒,孵卵的親鳥亦甚警覺,常常伸頭觀望,稍有驚動,便悄悄地從巢上下來,在走到離巢50m以外之後才突然起飛,使人難於找到巢。通常飛到離巢300m以外的較高處窺視,待入侵者離開後才又飛回巢中孵卵,孵卵期29-30天。雛鳥早成性,孵出的當日即能站立和行走。

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多成家族群或小群活動,偶爾也見單獨活動的,遷徙和越冬期間則多由數個或10多個家庭群組成的大群活動。行動機警,很遠見人就飛,起飛時先在地面快跑幾步,然後騰空而起,飛至壹定高度時,頸和腳分別向前後伸直,兩翅扇動有力,飛行輕快。

分布範圍

這種鶴的繁殖區在我國北方和西伯利亞東南風南部。我國白枕鶴多在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繁殖,與丹頂鶴的繁殖區幾乎重疊。這兩種在同壹地區繁殖的鶴相互之間和睦相處,沒有侵犯行為。白枕鶴的分布區比丹頂鶴更進壹步向西擴展到蒙古東部的幹旱草原地帶。

每年3月,白枕鶴從南方飛回繁殖地,以家庭形式成小群活動在將要營巢的地區,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在產卵前三四小時築起淺盤狀簡陋的巢,每窩產三枚灰白色帶有棕褐色斑點的卵,孵化期間親鳥表現不活潑,食欲下降,但警覺性高,每隔1小時左右翻卵壹至二分鐘。白枕鶴的孵化期29-30天。雛鶴出殼前卵內發出“唧、唧”的叫聲。從鑿孔到出殼有十四、五個小時,雛鶴3小時就能蹣跚行動,8小時後即能進食。

每年10月白枕鶴南遷,在長江下遊的濕地以及福建、臺灣越冬,也有的到日本南部的和泉市附近越冬。屬於國家II級保護動物。 俗名:鍋鶴 玄鶴 修女鶴

地理分布:在我國長江中下遊越冬,到東北烏蘇裏江流域繁殖。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壹級

分布範圍:

繁殖於西伯利亞北部及中國東北;在日本南部及中國東部越冬。

形態特征

屬於大型涉禽,它體型嬌小,性情溫雅,機警膽小,不易馴養。高1米左右, 體重約3.5公斤,體長約90厘米。它除了額和兩眼前方有較密集的黑色剛毛,從頭到頸是雪白的柔毛外,其余部分體羽都是石板灰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河口、湖泊及沼澤濕地,食魚類、甲殼類、多足類、軟體動物、昆蟲以及小麥、莎草科植物等。4月份開始繁殖,築巢於沼澤濕地。每窩產卵二枚。孵卵期約30天,幼鶴80天後具飛翔能力。

種群現狀

野生數量7000多只,已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皮書,是我國壹類保護動物。

繁殖習性

白頭鶴在蘇聯西伯利亞的維柳伊河流域及烏蘇裏江流域的比金河壹帶繁殖。據文獻記載,有少量的白頭鶴在我國滿洲裏壹帶和松花江流域繁殖,主要在我國長江下遊各省和日本越冬,遷徙時經向海、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朝鮮半島。

白頭鶴在廣闊的生滿苔蘚的沼澤地營巢,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產卵,6月初孵化,白頭鶴在求偶時,其配偶儀式為婚舞與對唱。雄鶴叫聲為兩聲壹度,雌鶴為壹長壹短。在對唱時張開三級飛羽,頭頸反復伸長,這種鶴每巢產兩枚卵。孵化主要由雌鶴擔任,雄鶴只在早晚替雌鶴孵40分鐘至1小時。5月下旬小鶴相續孵出,叨殼經24小時,雛鶴重85-93.5克,孵出3天雛鶴可離巢30米活動,雄鶴帶壹只散步,雌鶴照看巢內的另壹只。第五天兩只雛鶴可跟雙親離巢走250米,第7天能在6平方公裏範圍內覓食。8月下旬到9月底離開繁殖地南遷。

白頭鶴在繁殖地吃大量的山酸果蔓,特別是沼澤中的壹種植物越桔,對白鶴胃檢還有蚊的幼蟲和絨狀水生植物。夏天還吃昆蟲、蛙和鯢,但主食物仍為植物性食物。在越冬地主要吃稻、小麥、大麥等谷物,也吃軟體動物和昆蟲。白頭鶴有時與灰鶴在同壹地區營巢,又***同遷徙,盡管有生態隔離現象,仍可見到雜交。在日本出水市白頭鶴越冬地,1965年看到1只雄性灰鶴和1只雌性白頭鶴雜交,據1968-1975年連續8年的觀察,它們已有7批雜交後代。 天鵝是最大的水禽。

天鵝體形優美,具長頸,體堅實,腳大,在水中滑行時神態莊重,飛翔時長頸前伸,徐緩地搧動雙翅。遷飛時在高空組成斜線或「V」字形隊列前進。其他水禽無論在水中或空中行動均不如天鵝快速。

天鵝以頭鉆入淺水中覓食水生植物。遊泳或站立時,疣鼻天鵝和黑天鵝往往把壹只腳放在背後。天鵝雌雄兩性相似。能從氣管發出不同的聲音。有些種類的氣管在胸骨內呈襻狀。甚至稱為啞天鵝的疣鼻天鵝,也常嘶嘶地叫,或發出柔和的鼾聲或尖銳的呼嚕聲。除繁殖期外,天鵝成群地生活。它們結成終生配偶。求偶行為包括以喙相碰或以頭相靠。由雌天鵝孵卵,平均每窩產卵6枚,卵蒼白色不具斑紋。雄性在巢附近警戒;有些種類雄性亦替換孵卵。在擊退敵手後,天鵝像大雁那樣發出勝利的歡叫聲。幼雛頸短,絨毛稠密;出殼幾小時後的幼雛即能跑和遊泳,但雙親仍精心照料數月;有些種類的幼雛可伏在母親的背上。

未成年鳥羽毛灰色或褐色具雜紋直至滿兩歲以上。第三年或第四年才達性成熟。在自然界中,天鵝能活20年 可活50年以上。 天鵝屬有7~8種。

生活環境

天鵝是壹種冬候鳥,喜歡群棲在湖泊和沼澤地帶,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每年三四月間,它們大群地從南方飛向北方,在我國北部邊疆省份產卵繁殖。雌天鵝都是在每年的五月間產下二三枚卵,然後雌鵝孵卵,雄鵝守衛在身旁,壹刻也不離開。壹過十月份,它們就會結隊南遷。在南方氣候較溫暖的地方越冬,養息。

生活習性

天鵝保持著壹種稀有的“終身伴侶制”不論是取食或休息都成雙成對。雌天鵝在產卵時,雄天鵝在旁邊守衛著,遇到敵害時,它拍打翅膀上前迎敵,勇敢的與對方搏鬥。它們不僅在繁殖期彼此互相幫助,平時也是成雙成對,如果壹只死亡,另壹只也確能為之“守節”,終生單獨生活。

生長繁殖

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北遷,5至6月進行繁殖,巢多置於幹燥地面上或淺灘上的蘆葦叢間,每窩產卵4-7枚。

天鵝文化

在北半球分布的四種白色的天鵝很早就被人們所認識,由於天鵝的羽色潔白,體態優美,叫聲動人,行為忠誠,在[[歐亞大陸]]發展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約而同地把白色的天鵝作為純潔、忠誠、高貴的象征。中國古代稱天鵝為鵠、鴻、鶴、鴻鵠、白鴻鶴、黃鵠、黃鶴等,許多地名中仍包含了這些詞匯,比如雁門關、鵠嶺、鵠澤,黃鶴樓等,至今有些地方依舊是天鵝等雁形目鳥遷徙的重要通道。《詩經》中有“白鳥潔白肥澤”的記載,至今日 。天鵝壹詞最早出現於唐朝李商隱的詩句“拔弦警火鳳,交扇拂天鵝”。日本是天鵝的越冬地之壹,日語中天鵝的古名約有20多個,有的如“鴻”“鵠”等是由中國傳入,有的則是天鵝棲息的地區的名字,還有的用的是天鵝鳴叫的擬聲詞,有的是對天鵝形態的描述。在日本有關天鵝的故事很多,它們被認為是天的使者,是“神鳥”。

古希臘對於天鵝的記述很多,亞裏士多德的《動物誌》就論述了天鵝的習性和行為,還有天鵝形態解剖的記載。《希臘鳥譜》壹書 中對於天鵝臨終的鳴叫有著動人的描述,西方文化中,將文人的臨終絕筆稱之為“天鵝絕唱”(swan song)正來源於此。在英國,卓越的詩人或歌手可以與天鵝作比,例如莎士比亞的雅號正是“艾馮的天鵝”。西方的音樂和文學作品中也有天鵝的形象,聖桑的《天鵝之死》、柴可夫斯基的舞劇《天鵝湖》中都有天鵝高貴、聖潔的形象,安徒生用天鵝羽色的變化演繹了壹篇動人的《醜小鴨》。星空中的星座也有天鵝的身影(天鵝座),那是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化身,許多藝術家都以萊達與天鵝為題材創作了傳世的美術作品。世界各地以天鵝命名的地名更是數不勝數,姓氏中的Swan也是來源於這種美麗而潔白的鳥。 形態:

大型涉禽,(135厘米)體羽除小翼羽、初級覆羽和初級飛羽為黑色外,為純白色的白色鶴。嘴橘黃,臉上裸皮猩紅,腿粉紅。飛行時黑色的初級飛羽明顯。幼鳥金棕色。 虹膜-黃色;嘴-橘黃;腳-粉紅。 叫聲:飛行時發出歡快、輕柔、悅耳的koonk koonk聲。

分布

分布範圍:繁殖於俄羅斯的東南部及西伯利亞,越冬在伊朗、印度西北部及中國東部。 分布狀況:遷徙經由中國東北,冬季有2000多只聚於鄱陽湖及長江流域的湖泊越冬。我國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為世界上最大的白鶴越冬地,近年來已發現來這裏的白鶴有2896只之多,占全球白鶴總數的98%以上。鄱陽湖成了舉世矚目的白鶴王國。

習性

白鶴棲息於蘆葦沼澤濕地,是濕地保護的重要物種,屬於我們國家壹級保護動物。以水生植物根、莖為食,也吃少量的蚌、魚、螺等。飛行時頭頸前伸,兩腿後伸,鳴叫聲清脆響亮,發音時能引起強烈的***嗚,聲音可以傳到3~5千米以外。

白鶴是候鳥,到秋天和春天時集成大群遷徙。這也給白鶴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白鶴遷徙飛行時排成壹字形或V字形。遷移時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就是體內脂肪。所以它們要在遷徙前吃飽喝足,不過這還是不夠。在食物資源豐富的中途站,白鶴短短幾天就可以讓體重增加壹倍,這種覓食效率是很驚人的。

白鶴在休息時,不是始終用同壹只腳,而是右腳站了壹會兒,就換上左腳,用兩只腳交替著站,以免疲勞。這樣可以輪流放松。同時,用壹腳站著,可以望得更遠,以警惕敵害的突然襲擊。如果在睡覺時敵害來了,馬上就可以逃跑,要飛走,也比爬起來以後再飛快多了。而當它們站在湖塘中水較深的地方,或是低著頭找食的時候,從來也不用壹只腳站立,而必須兩腳都著地,這樣才可以保持身體的平衡。當然,在孵化後代期間,它們也和別的鳥壹樣,乖乖地把身子蹲下來。

繁殖

每年6~8月份在內蒙古、黑龍江繁殖,到了冬天就經過長途跋涉到長江中下遊過冬。營巢於沼澤地土丘或水中小島上。每窩產卵2枚。雌雄輪流孵卵,孵卵期約30天。幼鶴85天後才有飛翔能力。在這85天裏小白鶴是非常危險的。壽命約50~60年。 形態:

頭頂黑褐色,後頭至後頸羽毛尖長,呈柳葉狀,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黃色,具黑褐色羽幹紋。上體暗褐色,肩部較淡,背肩部微綴紫色光澤;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規則的暗灰褐色橫斑或斑紋,和壹寬闊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較淡,為淡赤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內側初級飛羽內翈基部灰白色,綴雜亂的黑褐色橫斑或斑紋;次級飛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紋,耳羽黑褐色。下體頦、 喉和前頸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為黑褐色,羽軸紋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縱紋。分布:

中國範圍:中國的黑龍江尚誌、沾河、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綏化、伊春、大興安嶺,吉林白城、通化、延邊、吉林,遼寧本溪、丹東、大連、錦州、朝陽,內蒙古呼倫貝爾,新疆西部昆侖山和天山,青海西寧、門源、青海湖,甘肅武威、武都、文縣、甘南、河西、蘭州,山西雁北、忻州、太原、呂梁、晉中、上黨、臨汾、運城,北京房山、懷柔、密雲,陜西,湖北,貴州貴定、興義,四川巴塘、萬源、奉節、巫溪、金陽、康定、石渠、茂縣、汶川、廣元、金堂,雲南西部,喜馬拉雅山脈等地,留鳥或旅鳥。

習性:

性格兇猛而力強,捕食鳩、鴿、雉、鶉、野兔,甚至幼麝等。金雕主要捕食大形的鳥類和中小型獸類,所食鳥類有赤麻鴨、斑頭雁、魚鷗、雪雞,獸類有巖羊幼仔、藏原羚、鼠兔、兔、黃鼬、藏狐等,有時也捕食家畜和家禽。

繁殖:

繁殖期在2~3月間,多營巢於難以攀登的懸崖峭壁的大樹上,飛行速度極快,常沿著直線或圈狀滑翔於高空。營巢於難以攀登的懸崖上,營巢材料主要以墊狀植物的根枝堆積而成,內鋪以草、毛皮、羽絨等。 金雕是珍貴猛禽,在高寒草原生態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數量稀少,而且因其羽毛在國際市場價格昂貴,特別需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