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養正丹簡介

養正丹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養正丹的別名 3 處方 4 來源 5 炮制 6 功能主治 7 養正丹的用法用量 8 摘錄 9 《醫學入門》卷四 9.1 方名 9.2 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養正丹的用法用量 9.6 制備方法 10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引寶林真人谷伯陽《傷寒論》(見《局方》卷五) 10.1 方名 10.2 養正丹的別名 10.3 組成 10.4 功效 10.5 主治 10.6 養正丹的用法用量 10.7 制備方法 10.8 各家論述 附: 1 古籍中的養正丹 1 拼音

yǎng zhèng dān

2 養正丹的別名

交泰丹

3 處方

水銀、硫黃(研細)、朱砂(研細)、黑錫(去滓.稱.與水銀結砂),各壹兩。

4 來源

出寶林真人谷伯陽《傷寒論》中。

5 炮制

上用黑盞壹只,火上熔黑錫成汁,次下水銀,以柳枝子攪勻,次下朱砂,攪令不見星子,放下少時,方入硫黃末,急攪成汁和勻。如有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研如粉極細,用糯米粉煮糊為圓,如綠豆大。每服二十圓,加至三十粒,鹽湯下。

6 功能主治

卻邪輔正,助陽接真。

治元氣虛虧,陰邪交蕩,正氣乖常,上盛下虛,氣不升降,呼吸不足,頭旋氣短,心神怯弱,夢寐驚悸,遍體盜汗,腹痛腰疼;或虛煩狂言,口幹上喘,翻胃吐食,霍亂轉筋,咳逆不定。又治中風涎潮,不省人事,陽氣欲脫,四肢厥冷。

如傷寒陰盛,自汗唇青脈沈,最宜服之。及婦人產後,血氣身熱,月候不均,帶下腹痛,悉能治療。常服濟心火,強腎水,進飲食。

7 養正丹的用法用量

此藥升降陰陽,既濟心腎,空心食前棗湯送下,神效不可具述。

8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9 《醫學入門》卷四 9.1 方名

養正丹

9.2 組成

黑錫丹頭2兩,水銀1兩,朱砂末1兩。

9.3 功效

升降水火,助陽接真。

9.4 主治

呃逆反胃,痰結頭暈,腰痛腹痛,霍亂吐瀉。

9.5 養正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

9.6 制備方法

用黑錫丹頭就火微溶,入水銀頓攪,勿令青煙起,煙起便走了水銀;又入朱砂末1兩,炒令十分勻和,即放地上,候冷為末,糯米糊丸,如綠豆大。

10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引寶林真人谷伯陽《傷寒論》(見《局方》卷五) 10.1 方名

養正丹

10.2 養正丹的別名

交泰丹

10.3 組成

水銀1兩,硫黃(研細)1兩,朱砂(研細)1兩,黑錫(去滓,秤,與水銀結砂)1兩。

10.4 功效

升降陰陽,既濟心腎,卻邪輔正,助陽接真。常服濟心火,強腎水,進飲食。

10.5 主治

元氣虛虧,陰邪交蕩,正氣乖常,上盛下虛,氣不升降,呼吸不足,頭旋氣短,心神怯弱,夢寐驚悸,遍體盜汗,腹痛腰疼;或虛煩狂言,口幹上喘,翻胃吐食,霍亂轉筋,咳逆不定;又治中風涎潮,不省人事,陽氣欲脫,四肢厥冷。如傷寒陰盛,自汗唇青脈沈,最宜服之。及婦人產後,血氣身熱,月候不均,帶下腹痛。

10.6 養正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粒,鹽湯送服,或空心食前棗湯送下。

10.7 制備方法

上用黑盞1只,火上熔黑錫成汁,次下水銀,以柳枝子攪勻,次下朱砂,攪令不見星子,放下少時,方入硫黃末,急攪成汁和勻,如有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研如粉極細,用糯米粉煮糊為丸,如綠豆大。

10.8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黑鉛氣味甘寒,入足少陰;水銀氣味辛寒,能伏五金為泥,能行九竅;硫黃氣味辛大熱,入右腎命門;朱砂氣味苦溫,入心。虛風頭旋,吐涎不止,陰陽二氣不能交接者,諸藥不能效驗,萬不得已,故用金石之品。惟恐藥性悍戾,以棗肉和丸,以緩其性,鹽湯送藥,以達於下,欲藥性之不即發於上也。

古籍中的養正丹 《雜病廣要》:[諸血病]血衄

》)有因虛致衄,此為下虛上盛,不宜過用涼劑,宜養正丹及紫霞丹(紫霞丹用硫黃、針砂、五倍子),仍佐以...

《雜病廣要》:[臟腑類]大便不通

。有熱者,來復丹夾三黃丸,薄荷泡湯下。無熱者。養正丹夾神保丸,橘皮煎湯下。(《直指》)有風秘、冷秘...

《雜病廣要》:[外因類]中風

服亦效。若不審是熱積生風,例以三生飲、三建湯、養正丹投之,則禍不旋踵。(《管見良方》)中風手足軟弱...

《時方歌括》:[卷上補可扶弱]四磨湯

味等分。各磨。濃水取十分煎二五沸。空心服。或下養正丹妙。)磨汁微煎調逆氣。虛中實癥此方尋。王又原曰...

《續名醫類案》:[卷二十壹]顛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