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最早的拓印品,是在敦煌石室中保存下來的公元六世紀的遺物溫泉銘。但這絕不是最早的拓印品。拓印術的出現當遠在溫泉銘拓本之前。據《隋書·經籍誌》記載,隋朝皇家圖書館藏有拓石文字,以卷為單位,內有秦始皇東巡會稽時的石刻文壹卷,熹平石經殘文34卷,曹魏三體石經17卷,並述及梁室所藏石刻文字到隋時已散佚。梁時已有石刻文字拓本,為南北朝時期已有拓印術提供了文獻證據。 通常人們所說的拓印,指的是在石碑上拓印碑文,實際上,拓印並非專指碑拓。人們在傳拓碑文的啟示下,又把需要拓印復制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制成印版,然後再在印版上進行拓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杜甫詩中有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的詩句,記述了在木板上雕刻文字,制成木刻印版,然後在木版上進行傳拓或印刷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