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馬小娟繪紅樓夢畫冊的作者

馬小娟繪紅樓夢畫冊的作者

馬小娟現為上海中國畫院壹級畫師。她自幼受父親的影響喜歡繪畫,中學畢業後進入南京市美術設計公司。馬小娟曾隨新金陵畫派代表畫家亞明學畫,壹度也得到了宋文治、魏紫熙等前輩的指點,從他們身上她學到的是對藝術的壹種感悟。亞明鐘情於江南風光,特別是姑蘇風情給馬小娟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1978年她如願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院)中國畫系,開始了正規和嚴格的“科班”學習。1985年她再次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成為著名工筆畫家顧生嶽當年唯壹的工筆畫碩士研究生,經過三年的研習,畫風開始蛻變。

壹方山水養育壹方人。或許是多年浸淫於金陵古都的熏陶,或許是無數個春夏秋冬徜徉於西子湖畔的緣故,或許是經年累月得益於黃浦江水的滋潤,馬小娟似乎天生就是吳歌越語的江南女子代言人,嫻靜而又雅致。在她的筆下,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朦朧而秀美,無不烙上江南的韻味。《正午的夢》《臨風》《蓮動月下》和《荷塘清趣圖》等都是她的代表作,顯示出她與眾不同的才情和靈性。著名美術評論家丁羲元對她的畫曾評論說:“小娟的造型很獨特,她筆下的仕女,壹色淺發短額,容長的臉,秀倩的鼻,眉畫春山,目如橫波,更加櫻桃小口,粉面生春,加上淡淡的暈染,越發肌膚瑩潤,轉盼有神……是現代的誇飾,是壹種放大的美。”

其實壹開始馬小娟創作的“仕女”圖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看好,這種質樸誇張的美與人們傳統意識中的美有著較大的差異。甚至有些人在看到了馬小娟本人之後更是感到不可思議。他們對馬小娟說:“妳這麽漂亮,為何還要去畫這麽‘醜’的仕女?”馬小娟堅信自己的創新之路是對的,她需要表現的是生活中稚拙天真的美,而不是人雲亦雲的傳統美。她說過:“畫家有責任引導大眾,提高大眾審美情趣,與時代同步。”漸漸的,她的知音越來越多,人們發現馬小娟筆下的仕女洋溢著的是含蓄的美,壹種深藏不露而又耐人尋味的美。

說起剛剛殺青的120幅《紅樓夢》畫稿,馬小娟的臉上還依稀掛著疲憊,她似乎還沈浸在《紅樓夢》的創作中。她回憶道:“幼時曾見母親看《紅樓夢》,就產生了想看的念頭,結果是壹看便喜歡上了《紅樓夢》。以後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再讀《紅樓夢》則多了壹份親近和理解。這次為百年復旦慶典版畫《紅樓夢》,重讀之後收獲更多。特別是對賈寶玉有了新的認識。賈寶玉是個公子哥,可他對女性尊重有加。他對丫頭都抱著憐惜、同情的態度,總是自覺保護女性,是真正的護花使者,很難得。”為了創作好這120幅《紅樓夢》,馬小娟幾乎回絕了壹切應酬和畫作,閉門苦讀《紅樓夢》,尋求創作上的突破,在不經意之間表現出《紅樓夢》獨有的似夢似幻的詩的境界。

馬小娟也是壹個特別認真執著的畫家。當問起她有什麽遺憾,她說:“如果時間再充裕點就好了,我可以畫得更好些,有些畫面再推敲壹下也許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