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山海經》中出現的?屍?,陽Sir之前有過總結與分類。可參見:山海經:上古神話中的五類?屍象?有何含義?生死之間有大恐怖?。所以根據《山海經》中這段對於?夏耕之屍?的描述來看,所謂夏耕之屍的?屍?應該是指代替死者受祭之活人,其裝扮成神像的模樣以接受後人的祭祀活動。
為什麽說這裏的?夏耕屍?更像是壹個接受活人祭祀的?神屍?呢?因為在這段描述中,前面壹段話,其實就是壹個對於?夏耕屍?的靜態描述:壹個無頭的人,雙手拿著戈與盾,就這麽靜靜站立著,而後面再次出現了?耕既立?的文字,強調他站立的姿態。
這其中的?夏?與?立屍?,便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漢代何休對《禮記》的壹段註解:
祭必有屍者,節神也。禮,天子以卿為屍,諸侯以大夫為屍,卿大夫以下以孫為屍。夏立屍,殷坐屍,周旅酬六屍?其中的?夏立屍,殷坐屍?給人以啟發,夏為禹裔,相傳出自戎羌,商為契後,起於東夷。所以夏商兩朝對於所選定的?屍?,都有著自己族群獨特的擺放姿勢:
夏為?立屍?即裝扮神靈之屍,采用立姿而不作蹲踞狀;
商為?坐屍?即裝扮神靈之屍,采用的是屈膝蹲踞的姿態!
所以明白了這壹點之後,壹個問題又湧現而出:這裏明明是在描述夏耕之屍,卻為何又扯到了夏桀之事?
(二)夏耕與夏桀有何關?
關於夏耕與夏桀的關系,徐顯之先生曾經懷疑過:?故成湯?於巫山?之句是後人所加,以夏桀釋夏耕是後人所雲。也就是說在他看來,這兩人的關系應該是後人強行關聯在壹起的。那麽,事實果真如此嗎?
成湯討伐夏桀,算得上是改朝換代的大事了,堪稱驚天地泣鬼神。在《尚書》等古籍中都有所追述,雖然夏桀被殺,但夏之後裔肯定會對其進行祭祀。那麽,又為何前面稱夏耕、後面又叫做夏桀?壹個可能的原因是,耕與桀古音相同或者相近。
耕的古音為?井?,《說文》中釋?耕?:?從耒井聲?,井如今的讀音為jing,這與桀的讀音jie很是相近。舉個例子,三更半夜的?更?,原來讀jing,現在卻讀作geng。
聯系到之前所述的夏耕之屍應該為?神屍?的結論,以及《山海經》原文中,前面是對夏耕之屍形狀的描述,後面則是對夏耕之屍的解釋,所以真相極有可能是這樣的:
在《大荒西經》敘事場景的西南方,有壹座夏耕的神像矗立於此,神之牌位上書正是?夏耕之屍?,這也是《大荒經》在成書之時的讀法,但後人習慣性地將那位被成湯殺死的、夏朝末代君主也稱為?夏耕(桀)?,正因為?桀?與?耕?同,所以作者不得已才再後面又解釋壹通。
當然,從另壹個角度也可以作這樣的推測:在商湯滅夏桀的過程中,章山壹戰,中原地區有壹部分被夏桀為首奴隸主集團裹挾參戰的農耕部落,在其首領夏桀被打敗殺死之後,敗北之時為逃避罪責,便徑直逃向了巫山地區。並在此間長期定居下來。而他們在此每逢祭祀之時,身為夏朝遺民,便會采用之前?立屍祭靈?的做法,以此表明不忘先主(夏桀)殺身之仇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