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中偉人有: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關天培、馮玉祥、鄒容、林覺民、秋瑾、李大釗、方誌敏、魯迅等等。
1.林則徐
林則徐,福建?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壹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壹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壹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誌》,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2.李鴻章
李鴻章,本名章銅,字漸甫,壹字子黻,號少荃,晚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壹,世稱“李中堂”。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壹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壹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後視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封壹等肅毅侯,謚號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3.關天培
關天培,字仲因,號滋圃,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人,清朝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在任廣東大清水師提督其間,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道光二十壹年二月初六,英軍對虎門要塞發動總攻,關天培親自指揮,盡管守軍人數低於對方數倍,面對英軍猛攻,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因援軍未至,被槍彈擊中,壯烈殉國。朝廷追謚為忠節,加封振威將軍。
關天培著有《籌海初集》及訓練圖表等。
4.李大釗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李大釗同誌是中國***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壹,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5.魯迅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魯迅
百度百科-李大釗
百度百科-關天培
百度百科-李鴻章
百度百科-林則徐
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有哪些
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列舉如下:
1.洪秀全——“天國”的實驗與失敗
壹位名叫洪秀全的落第書生在廣州街頭獲得了壹本傳教士的布道讀物《勸世良言》。正是這基督教的通俗冊子,不僅改變了壹個書生的命運,而且改變了大清帝國的發展走向,加速了它的崩潰與滅亡,甚至差點改變了壹個民族的命運。
2.曾國藩——天降大任的自覺擔當者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的風雲人物,中國本土最具勇敢堅毅的改革家,中國歷史上最具完善人格的士大夫,中國傳統文化最具理想的化身,曾國藩的逝世,象征著中國封建社會最後壹尊精神偶像的消失。
3.李鴻章——國破山河在
在壹部屈辱的百年近代史上,李鴻章孤獨而寂寞的身影映照在寬大的天幕前,幾乎受盡了上自朝廷高官。下至普通百姓,來自方方面面的天底下最多的唾沫與罵名。他為清廷做了壹輩子的替罪羊。
4.嚴復——弱肉強食的危機與適者生存的圖強
嚴復終其壹生,都在不斷追求,努力探索,他壹直尋找著的,是壹種既高於中國傳統文化,又優於西方近代文明的高級文化模式。這壹雖然沒有實現的文化模式,不僅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發展方向,也是以嚴復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苦苦追求的美好理想。
5.康有為——傳統“烏托邦”
康有為壹個最大的失誤,就在於不懂得中國黑暗的官場學,看不到事情的實質,抓不住問題的關鍵。他是壹個失敗的改革家、守舊的政治家、空想的哲學家、獨特的思想家、成功的教育家,壹句話,康有為集成敗毀譽於壹身,是壹位悲劇與喜劇兼而有之的正劇人物。
6.梁啟超——“少年中國”的呼喚者
梁啟超為革命派前赴後繼的起義暴動所感染,認為革命比改良更能解決中國的出路問題;從倒袁轉向附袁,又由附袁起而反袁,由傳播倡導西學,復歸儒家哲學,鼓吹“東方文明”。
7.孫中山——民國之父
作為壹名學貫中西的飽學之士,孫中山可能是中國近代史上唯壹沒有陷入科舉怪圈的人物。他沒有參加過壹次科舉,就連這樣的念頭也不曾有過。其反抗的底色,革命的基調,壹輩子也沒有改變,曾北伐,建立了壹塊以廣東為中心的南方根據地。
8.袁世凱——揮之不去的專制與皇權
袁世凱壹生擁有四頂“高帽”——“竊國大盜”、“大獨裁者”、“賣國賊”、“復辟狂”。他是挨罵最多的壹個,幾與秦始皇、曹操、隋煬帝等人“比肩而立”。
著名的中國近代史人物有哪些?
洋務運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維新變法:康有為,梁啟超。
辛亥革命:孫中山。
反動派:慈禧,袁世凱。
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李大釗。
文學:王國維,徐誌摩,魯迅,巴金,郭沫若,矛盾,冰心,老舍,曹禺。
中國近代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事件有哪些?
主要事件有: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辛醜條約,民主革命的興起,國***十年對峙,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主要代表人物:林則徐,洪秀全,慈禧太後、道光帝,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裕仁天皇,陳易等。
步入近代:
1、鴉片戰爭:道光十九年正月),林則徐到達廣州,並嚴肅表示禁煙的決心,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三日,將繳獲的鴉片全部在虎門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誌,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和反抗外國侵略的決心。
虎門銷煙之後,英國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鴉片戰爭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1842年8月,英國侵略者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國近代第壹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次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南京條約》的附件。
從此,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為近代中國人鬥爭的雙重歷史任務。中國歷史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太平天國起義: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耗費大量軍費,大大加重了人民負擔。此後,洪秀全領導的規模巨大的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了。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軍沖入天京城內,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而失敗了。
太平天國堅持戰鬥14年,勢力發展到18省,是中國近代史上壹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建立了政權,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沈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3、辛醜條約: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爆發。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等十壹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
4、民主革命的興起:在孫中山的倡議下,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壹些成員,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了,在革命的領導下,革命軍英勇奮鬥,所向披靡,迅速占領武昌城。革命黨人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
5、國***十年對峙: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譚平山、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中***人士領導了南昌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繼承孫中山的武昌革命起義,中***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壹槍,揭開了中國***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西安事變,確立了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主張。
6、抗日戰爭: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壹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壹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十四年抗戰。
7、解放戰爭: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殲滅國民黨軍625萬余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和國宣告成立。
百度百科-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中有哪些偉人
李大釗、瞿秋白、毛澤東、周恩來、劉伯承等。
1、李大釗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李大釗同誌是中國***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壹,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2、瞿秋白
瞿秋白,生於江蘇常州。中國***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壹,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壹。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國***產黨。1923年,主編中***中央另壹機關刊物《前鋒》,參加編輯《向導》。
1925年,先後在中***第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中***領袖之壹。1927年2月7日,自編《瞿秋白論文集》。
1934年任中華蘇維埃***和國中央執委會委員、人民教育委員會委員、中華蘇維埃***和國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等職。
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縣被國民黨軍逮捕,6月18日就義,時年36歲。
3、毛澤東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
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壹,《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壹。
4、周恩來
周恩來,原藉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
1921年加入中國***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壹,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壹,中華人民***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壹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極廣泛的悼念。由於他壹貫勤奮工作,嚴於律己,關心群眾,被稱為“人民的好總理”。
5、劉伯承
劉伯承,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人。
中國***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壹,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
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中國***產黨。相繼參加了北伐戰爭、八壹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
建國後,歷任中***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劉伯承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百度百科——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