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四大文明的起源

四大文明的起源

憶五十年,余嘉錫先生(故友周祖謨教授的亡夫)壹夜荒廢人生,談《四庫全書》的藏書、編纂、銷毀、禁書;他還答應我做壹個天下有識之士,並說所謂知,是指知、知、識,知之者謂之智。余翁說:文先生,妳是我心目中難得的‘知識分子’。這個學長讓後世文某既惶恐又感激。正是這位老純儒(他不是名人)不可磨滅的號召力,幫助我渡過了所有的難關,甚至在我老的時候也不敢懈怠,所以我決定編《四大文明》。古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和中國被公認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中華文明,不僅起源最早,而且從古至今壹直流傳下來。在四大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壹綿延不絕的文明。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發展中,從上古到隋唐,是中華文明從奠基、發展、逐漸壯大乃至繁榮的階段,特別是漢唐兩個大壹統的朝代,將中華文明推向了發展和繁榮的高峰。漢唐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在悠久的東方文明。

秦漢和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兩個高峰,也是壹個大壹統的時代。在這兩個大壹統時代之前,有兩個政治上已經瓦解但思想文化卻異常活躍的時代——春秋戰國和魏晉南北朝。這種演變軌跡顯示出歷史發展循環的跡象。到了清朝,乾隆皇帝靠的就是他的武功。晚年吹噓自己在位60年的十大武功,自稱完美老人。除了武功,他還想展示自己的素養。他聽從了安徽學者朱筠的建議,打算在全國範圍內收集歷代遺書,並打算以此為基礎編撰壹部巨著。乾隆皇帝從北京國子監開始選拔學者,完成後將其命名為《四庫全書》,並設立博物館處理全書。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內閣奉命為巡撫學政出訪寫遺書,標榜為:以示古右文學之繁榮。很自然地,它誘導整個國家提供書籍。雖然聖旨很誠懇,但是各省還是大權在握,所以過了半年,全國各省都沒有響應乾隆皇帝的號召。於是乾隆三十七年,指示各省督撫立刻購訪遺書,先報購訪情況,進壹步誘導各地捐書。但這些措施還是難以奏效,於是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他下令各督撫快買快訪半年遺書:各省很少出書,只收藏幾類私人收藏的經典、散文、詩詞,以至於無話可說。.....我做事光明正大,我可以相信這個世界。有沒有壹個人求遺產,在書裏找破綻,找罪惡,找收藏?如果這壹次,公告之後,他仍似疑神疑鬼,不肯刊出隱名,聽信地方官買借,或日後有其他破露違障之書,則是他有意藏存,其罪大惡極!.....給它半年時間,...盡快做這件事...如果看起來又是搪塞,那就只有省長問了。其有意的手段已經露出了端倪。在這樣的威脅和利誘下,各省在礦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果不其然,壹年多後,全國共征集圖書壹萬余種,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此時乾隆暴露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壹切:

1.阻礙滿清統治的帶有種族思想的作品;

2.記載史實不利於清朝的著述;

第三,滿清反對者的思想立場和著述;

4.被認為不雅的作品;

必須全部搜禁,並銷毀或塗改全部或部分剛性版及其印刷版本,禁止流通。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下詔各督撫查處現存圖書違規問題:各省圖書萬余種,無奏書或略諱書。有沒有這樣的遺書合集,全部違反了筆跡原則?匡明末年做野史的人很多,其間有武斷的名聲,也有異說的流言,還會有觸及本朝語言的讒言。此事壹查就毀,杜抑惡言,與民為誠。不去管它是不合適的。.....進入各省的書籍現在都交給司Ku全書部檢查。如果有任何阻礙,他們將被疏散和摧毀。同年十壹月初九、初十,反復詔令,禁止違反規定的書籍:再派巡撫去批示,不繳書者,發現受隱匿處分,並叫巡撫再去批示,不繳書者,發現不再輕判。之前所謂的“我光明磊落,我可以相信這個世界。”有沒有壹個人求遺產,在書裏找破綻,找罪惡,找收藏?變成了徹頭徹尾的謊言。

至此,全國範圍內的訪書活動基本結束,但全國範圍內對違規圖書的查禁和銷毀,卻貫穿了《四Ku全書》編纂的全過程,年復壹年,只有全國禁書的詔令下達。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命各省督撫在京銷毀禁書;乾隆四十壹年十二月,命兩江總督高進等部下搜查禁書;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命各省督撫派教導員到原籍查抄違規書籍;乾隆四十三年六月, 責成各省督撫查處違反規定的書籍,並於乾隆四十三年十壹月,責成內閣限制督撫權力兩年。 四十六年二月,乾隆發函各省巡撫,查繳天象、天文、偽書,在京銷毀。五十四年五月,乾隆上書江南等地督撫,要他們註意違規的書籍...可以說,關於毀書禁書的聖旨是壹年壹年疊起來的。乾隆皇帝毀書禁書,真是處心積慮,鍥而不舍。到這個時候,全國查扣和上繳的各類禁書的重量,是那些幫不上忙的書的十倍或幾十倍。於是,《四庫全書》修訂期間發生了四十余起文字獄,作家、刻家、賣家、藏家遭受滅門之災的例子比比皆是。

誰能想到,如此宏偉壯麗的文化工程,它的另壹個目的是毀滅文化。《四庫全書》所在的機構,其實就是囚禁人、屠殺人、焚燒書、盜竊財物的大本營。魯迅先生對《四庫全書》的修訂手段和成果有過中肯的評價:

在乾隆時代,有的方法是凡是被判寫字罪的人,同時被查封。這並不是為了評估他的財產,而是為了看看這些書和其他作品。如果沒有吠叫,他可以壹起受罰。因為乾隆的意見是,妳要敢叫,就不止叫壹兩次,壹定要刨根問底。但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尤其是後兩任皇帝,確實在文藝政策或者文化統治上下了很大功夫。文字獄只是消極的壹面。積極的壹面,比如漢人的著作,四庫全書的著作都選了,取的書壹般都修訂為終本。此外,對於七經、二十四史、通鑒、經學家的詩詞、僧人的語錄,無論是鑒定還是評選,他們都不肯放過。文遠真的沒有壹個地方不會被蹂躪。而且是精通中文的外國君主。他們站在勝利者的角度批判被征服漢族的文化和人情,但也是輕蔑的,但也是害怕的,批判的,但也有確定的評論。文字獄只是其中的壹個難點,其結果,從滿洲的角度來看,不能說是無效的。(《且街亭散文買小學》)

魯迅先生的意見和批評值得我們認真領會和理解。

張元濟先生用《四部集》影印舊稿,與文錦閣《四庫全書》所刊宋代《嵩山集》中的舊稿相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四庫全書》充滿了謬誤和錯誤,令人震驚。至於賊、魯、狗羊、易弟這些詞,更是無處不在。而抄襲更是存在。只是從那以後,松山的壹個作品集被改得面目全非,可見那天的變化之劇烈,也是我們所期待的。毫不誇張地說,《四庫全書》雖然浩如煙海,有3471部古籍,79218卷,但沒有壹部可以稱之為善本。幾十年來整理古籍的實踐恰恰說明了這壹點。甚至那些從《永樂大典》等編纂的失傳書籍。,雖然沒有別的書可以整理,但還是很難說《四庫全書》好。如《元和行編》是由永樂大典的四庫官編的,直到岑先生撰寫《元和行編四》,才大體恢復了該書的原貌。

壹個民族英雄首先要忠於自己的民族,就像人子壹樣,永遠不忘母親的恩情。這是中國歷史文明的倫理基礎。壹個民族可以建立不止壹個國家,壹個國家也可以融合幾個民族。漢族英雄嶽飛留下的四個字:精忠報國,永葆生機。這種國民性的內涵不僅是民族性的,而且是隨著歷史的演進而不斷變化和成長的。我們清楚地看到,《四庫全書》對漢族的民族英雄抱著抹殺和毀滅的態度;嶽飛這位用愛國主義感染和熏陶了無數代中華兒女的民族英雄,在《四庫全書》中只字未提他的事跡,只在《四庫全書》中說他的事跡是宋史的傳記。在被煙熏毀的181種書籍中,有近20種與嶽飛有關,甚至連後人瞻仰嶽墓、瞻仰嶽廟的詩詞歌賦也全部被消滅,這遠遠少於元世祖忽必烈殺死中國民族英雄文天祥後歌頌文天祥為英雄的數量。在《四庫全書》的帝國收藏中,嶽飛這樣的民族英雄的事跡和民族氣節,是壹定要抹殺的。只需壹點就足以窺全豹。

《四庫全書》在乾隆的親自指揮下,由紀曉嵐為首的或助或助的奴才們秉承愛新覺羅王朝的黨性,對中國古籍進行了壹次全面的清理。今天,我們站在人民壹邊,就是要撥亂反正,用最廣泛的人民性來反對艾辛喬羅王朝的黨性,還歷史本來面目。《四大文明》共200卷,其中商周文明30卷,秦漢文明40卷,魏晉南北朝文明30卷,隋唐文明100卷。

在編制過程中,我們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壹,就收藏範圍而言,要盡可能地反映壹個時代的文明全貌,最大程度地保存壹代文獻。將所有文件按照內容進行分類,既突出了每個時代最成功的方面,又不忽視整個文件的完整性。

第二,古籍整理以善本為基礎。因此,我們在對各種版本的古籍流通情況進行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使用稀有實用的抄本。對於不可多得的珍本善本和經過學者精心整理的整理書,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第三,在內容的編寫上,既考慮到接收文獻的完整性,又考慮到學術體系的連續性。在安排上,從事某壹領域學術研究的學者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資料參與研究。

四、對收到的古籍,因其具體內容和學術研究的實踐和需要,或補缺,或編纂,或校勘,或交換證明,或評估文獻來源,或編纂參考資料,根據不同情況作了適當的整理工作,但絕不能更改原書。既保留了古籍的原貌,又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

此外,應該註意的是,在收集的作品中,有極少數的副本是《四庫全書》。壹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壹是原書失傳,如四庫館官編自永樂大典的書。隨著《永樂大典》的失傳,沒有善本可據,只能用《四庫全書》。第二,今各本出版較晚,但《四庫全書》仍為早期本,故可備壹案;第三,清代作品呈送故宮,收錄於《四庫全書》,更接近原貌,所以收錄。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提醒讀者在閱讀和使用這些資料時要極其謹慎。

在本書的整個編纂過程中,得到了學術界同仁的廣泛支持和幫助,得到了國家圖書館、海外圖書館、部分省市圖書館和部分高校圖書館的大力協助。正是這些慷慨無私的支持和幫助,使這本書得以順利編纂出版。這些是特別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我們用了近20年的時間努力編纂這本書,但由於水平有限,肯定會有很多地方需要糾正。但是,編輯的同事們只是細心而已,這本書的尺度和宗旨,肯定會被我們所不知道的親人和後人所理解。想象到這壹點,編輯同事們覺得很欣慰,但至於以後的立功之罪,壹定不敢研究了。

──《四個文明》主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