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魯班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魯班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1、魯班的“刨”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班門弄斧”這句話,就是說誰要在魯班面前擺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

由此可見,魯班用斧之純熟。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裏想,他先是做了壹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壹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壹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壹推,木料推下來薄薄壹層木片。

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可這東西拿在手裏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壹個木座,把它裝在裏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2、石墨

魯班壹年到頭,四處奔波,給別人幹活。 這壹天,他忙了壹上午,坐下來休息。旁邊有壹家人正準備做飯,可是沒有面粉了。他們拿來壹些麥子,放在石臼裏,用沈重的石杵去搗。

搗麥的人累得滿頭大汗,才搗碎了很少壹點。因為麥粒是橢圓形的,用勁小了,砸不碎;勁大了,又把麥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當時,人們都是用的這種辦法。魯班決心改革它,為人們解決困難。?

又壹天,魯班來到另壹個地方幹活,恰巧看到壹個老太太正在搗麥子。老太太年歲大了,舉不起石杵了。她扶著石杵,在石臼裏研著麥粒。魯班走過去壹看,石臼裏的麥粒有不少已經磨成了粉。魯班從這裏得到了啟發。

回到家裏魯班叫他的妻子雲氏找來兩塊石料。他把石料鑿成兩個大圓盤,又在每個圓盤的壹面鑿出壹道道槽。其中的壹個圓盤,他還安上了木把。鄰居們都很奇怪,魯班做的是什麽呢?

大家都圍過來看。只見魯班把兩個圓盤摞在壹起,鑿槽的兩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還裝了個軸。他在圓盤中間放上麥粒,然後轉動上面的石盤,麥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興極了,魯班真是為人們立了壹大功啊!

3、發明班尺

魯班的另壹發明標誌是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則的,以及根據占蔔的規則(風水)哪些是不吉的。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買到。鋸對於鋸的發明魯班是非常重視的。

或是受壹片齒形邊的草葉割破了手指的啟發或是看到壹只蟋蟀用其鋒利的牙齒切割並吃掉食物而離去。不管怎樣,多數描述如下。魯班和工匠們遇到壹個任務,要求他們砍伐大量的木材。壹連砍伐幾天,他們都已筋疲力盡,所用的斧頭也鈍了。

這時,魯班忽被壹片草葉割破了手指,他當即想:照這樣子做成個工具砍伐木材定是個好辦法。他選了壹片竹子,用斧子在其邊緣砍了壹行牙齒。這個新鋸很容易鋸斷樹皮,當他來回橫鋸此樹時,軟的竹齒很快就磨光了。然而這卻證明了鋸可斷木的原理。

於是魯班放下手中活去鐵匠那裏,讓他準備壹塊象斧頭壹樣硬和鋒利的鐵板,然後弄成齒形。魯班有了這個人工制做的第壹個鋸片,將其用在壹個木屋架上,便可準確而不費力地切割木材。

4、發明雨傘

在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壹個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

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制成了壹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當然就是雨傘。他的妻子對魯班說:“妳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裏提供防護。”

5、發明墨鬥

魯班發明的另外壹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鬥(用於設定建築工程),這項發明可能是受其母親的啟發。當時其母正在剪裁和縫制衣服,魯班註視著這壹切,見她是用壹個小粉末袋和壹根線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狀。

魯班把這種做法轉到壹個墨鬥中,通過壹根線(用墨鬥浸濕的線)捏住其兩端放到即將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線條。最初需由魯班和他母親握住線的兩端。

後來他的母親建議他做壹個小鉤系在此線的壹端,這樣就把她從這種雜活中解脫出來,使之可由壹個人來進行。為了紀念魯班的母親,工匠們至今仍稱這種墨鬥為班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