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琴和古箏有什麽差別

古琴和古箏有什麽差別

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年歷史。

當代古琴的基本特征:

弦數:七

琴面:壹弦外有十三個 徽(壹般用大小不完全相同的圓形螺鈿制成),琴體下部底板(硬木)壹般扁平,上部面板(軟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征天、地,與古時的天圓地方之說相應和,大漆混合鹿角粉等作為漆胎覆蓋於琴體表面,對琴體起保護作用。

外形:琴體較修長,壹般長120cm左右,最寬處20cm左右,厚度6cm左右。

這樣的形制已有壹千多年了。

音量:古琴的音量要比大多樂器小得多,適合安靜的環境中聆聽。

彈法:徒手彈奏。

琴體外形有許多樣式(如:伏羲式、神農式、仲尼式、靈機式、連珠式、列子式、落霞式、伶官式、蕉葉式、鳳勢式、師曠式 等等),如上圖所示古琴,即為 唐代 靈機式 “大聖遺音”。

琴體內外更詳細結構: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壹弦,武王伐紂又增壹弦為七弦[1-2]? ;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古琴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沈,余音悠遠。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等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壹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鐘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征。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範圍是中華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古琴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是華夏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東周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五百余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余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隋唐時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並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征。

,又名秦箏、漢箏、瑤箏、鸞箏。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壹。

現代箏的基本特征:

弦數:二十壹

箏面:每根弦下有箏柱(箏碼)支撐,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且可用於轉調。

外形:近似於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於平面。長約163cm,寬約30cm,厚約10cm。

音量:音量較宏大

彈法:壹般彈古箏者帶著假指甲,通常由玳瑁制成。

箏在漢、晉以前設十二弦,後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