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光緒年間及民國初期編纂輯印的兩部《豫章叢書》:
壹部《豫章叢書》為江西新建陶福履刊刻。叢書***三集,分別刊成於光緒十九年(1893)、光緒二十年(1894)和光緒二十壹年(1895)。三集***計收書26種48卷,有經部8種、史部5種、子部9種、集部4種,均為明清江西籍人士的著作。陶刻《豫章叢書》收書品種不多,也未明分經史子集四部,但所收均屬《四庫全書》未收之書,為當時的稀見之本。
另壹部《豫章叢書》為江西新昌(今宜豐)胡思敬刊刻。全書刊成於1923年,***計收書103種672卷,有經部12種100卷、史部28種89卷、子部14種62卷、集部49種421卷。其中絕大部分為唐宋元明清民國江西籍人士著作,個別為外省籍人士著作。胡刻《豫章叢書》不以斷代為限,收書品種多,在收書原則、體例編排、校勘要求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有學人認為《豫章叢書》未收江西歷史上的著名大家,如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等人的著作,似不足以反映江西歷史文化的全貌。殊不知《豫章叢書》恰恰是對江西歷史文化全貌的壹個重要補足。
《豫章叢書》是江西地方文獻中卷帙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古籍叢書。叢書集中了唐至清115人的著作,有詩文集(除別集外,有少量總集、選集)史學雜記隨筆;詩文批評著作;經學理學著作;文字訓詁著作;醫蔔地理著作等六類古籍內容。叢書搜羅了較多的明清善本,囊括了辛亥革命以前江西籍人士的大部分典籍,絕大多數都未曾單本刊行,是極有研究價值的歷史資料和文獻資料。這些資料既有江西的地方特色,又具全方位的文化意義,是祖先留下的壹份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