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夏商西周歷史故事(5個)

夏商西周歷史故事(5個)

1、夏:時日曷喪,予汝偕亡

夏桀是夏朝的最後壹任天子,接班的時候,夏王朝已經山河日下,快不行了。

但夏桀不甘心沈淪下去,打算重振輝煌,即位後馬上拿山東滕縣地區的“有施國”開刀。

當時,很多諸侯已經不再服從夏王族的領導地位,開始面離心叛。

其中有施國從前對夏桀挑鼻子豎眼,正好被夏桀抓為現行。

為了殺壹儆百,夏桀親自坐上戰車,調集了上萬軍隊集結在有施國幾百米長的小城之外,耀武揚威。

有施國在大兵壓境面前失去勇氣,下城請罪,表示願意臣服納貢。

夏桀不許投降,壹定要滅掉他的封國,殺雞儆猴,給各家諸侯做個樣子。

有施氏急了,只好選了壹個美女“妹喜”進獻給夏桀。

夏桀立刻魂魄全無,於是再也不說滅有施氏了,急不可待罷兵回朝。

夏桀收了妹喜,放了有施國,不但沒有重建在諸侯中的聲威,反倒令諸侯更小看了他。

妹喜被接到夏都鞏義,看見夏桀的王宮已是多年陳舊。

夏桀趕緊下令在附近的洛陽地區大興土木,建造了壹座很漂亮的新宮殿,修得很高,從地面往上看,有將要傾倒的感覺,所以取名傾宮。

在傾宮裏又用美玉、石頭砌出瓊室、瑤臺。

修好了以後,夏桀就挽著妹喜跑來浪漫。

當時 *** 規定,壹人發五十畝地,十分之壹糧食上交王族。

但是夏桀不理睬這個標準,斂收無度,宮裏糧食多得吃不了,就把它們都釀成美酒。

夏桀挖了壹個舉世聞名的巨大的酒池裝酒,酒池裏面能夠行船,樂師和歌女站在船上,鼓手安置在岸邊。

釀這壹大池子的酒,剩下的酒糟堆積成丘,連綿十裏,從丘頂可以遠望七裏。

壹通鼓響,有三千人從殿外嘻嘻哈哈奔跑而入,妳強我奪,蹲在池旁爭地方,象牛飲水壹樣趴在池沿猛吸起來。

好多人喝醉了以至於掉入酒池淹死。

樂師和歌女則給大夥伴奏以靡靡之音。

在壹旁欣賞著這出鬧劇的妹喜嘻嘻而笑,引為樂事。

大臣“關龍逄”,看見夏桀這番胡鬧,實在忍不住了,就手捧著黃圖,上邊繪制著祖先們的豐功偉績,包括大禹治水的圖像,跑來給夏桀看。

關龍逄說:“希望您看了以後,能效法先王,善待民眾,停止胡作非為。

象大禹壹樣節儉衣食、愛惜民力,才能得天下諸侯的擁戴,久享國運。

若是繼續揮霍無度,任意殺人,亡國功日子就不遠了。

”夏桀聽不進去,說:“我是太陽,我居天下之上,永遠存在。

我這太陽滅了,天下就沒了,人們誰敢反我?”“您知道嗎,人們壹聽見您的太陽學說就頭疼,天天指著太陽咒罵:‘時日曷喪,予汝偕亡’——說您這個太陽什麽時候滅亡啊,我們都盼著吶,寧可我們也不活了,願意與您同歸於盡!”夏桀大怒,下令將黃圖焚毀,對關龍逄說:“妳最好少幹預我的事,否則妳會死得很難看。

”關龍逄還是喋喋不休,站在朝堂上轟也不走,夏桀只好請他住進監獄。

關龍逄在監獄裏還是鬧哄,尋死覓活,不依不饒。

夏桀被他氣壞了,只好將他斬首了事,然後警告朝臣們說:“今後有再象關龍逄這樣的人來散布妖言,禍亂人心,壹律殺頭。

”於是言路斷塞,賢臣絕跡。

2、商:盤庚遷殷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裏。

盤庚是個能幹的君主。

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壹次遷都。

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

壹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

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妳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

妳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

妳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

在那裏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後二百多年,壹直沒有遷都。

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3、周:周公定周禮

周人的軍隊,在鎬京和洛邑各有八個師和六個師,合計四萬多人的常備軍,這也是周王朝所有的國家常備軍。

依靠這樣區區幾萬軍隊,對付分散盤踞在周控地區以外的上千個諸侯,當然顯得力不從心。

於是周公費盡心思,創出了壹種保家衛國的絕技,那就是“周禮”!周禮規定了人們起坐臥行、吃飯上朝、哭喪穿衣以及等級尊卑的秩序。

按照《周禮》要求,不同等級的人,見到不同等級的人,在不同的場合,要有十數種不同的磕頭方式。

不光磕頭有分教,連走路說話都有章法:妳在尊貴者或長輩面前經過時要“趨”(急走、小跑),而不能平穩地邁著方步過去。

在登上堂的時候,從東邊上的話先邁右腳,從西階上的話先邁左腳,每登壹級都要稍停壹下,讓兩足都在同壹階之後再登。

登堂以後,由於堂空間比較狹小,所以不必趨,而要“接武”,“武”指足跡,“接武”就是後壹步要踩在前壹步的足跡之半的地方。

如果手裏拿著貴重的禮玉,那無論在堂上或是在堂下庭院,都不必趨,因為怕跌倒摔壞了玉。

好,我們把整套行走的動作連貫壹下,請大聖人孔子給我們示範:進入魯國國君的宮院大門時,孔子作出害怕而謹慎的樣子,好像沒有容身之地似的,到處躲躲閃閃。

孔子經過的時候,不敢經過門的中央,走過門的時候,不踩門檻。

孔子提起衣襟往堂上走的時候,十分恭敬謹慎,好像憋住氣不敢放壹樣。

走近魯君座位的時候,面色矜持莊重,腳步加快,言語拘謹,好像底氣不足壹樣。

這種拘謹的狀態直至拜見完畢(中間最難的是如何就座、如何磕頭我們待會再說)。

孔子走出宮室降下臺階,面色才開始放松。

下完了臺階,孔子再快快地向前急走幾步,猶如鳥兒展翅壹般。

但是,這也好不了多久,等到回到自己車上的時候,孔子便又擺出恭敬而內心不安的樣子了。

這簡直就是演電影或者跳芭蕾舞那麽復雜。

核心的指導思想就是盡量顯得自己渺小,在尊長(國君)面前不是人。

試想,壹個精通了這些繁文縟節的人,整天規規矩矩、必恭必敬的人,還會想著跟人打架和造反嗎?禮儀這種東西的神奇之處就在這裏,它可以通過約束行為模式而改變心性,最終維護大周朝所追求的等級秩序。

如果上千諸侯都習慣了周禮,就不敢對天子造次了。

《周禮》中無處不在體現天子、諸侯、大夫、臣民這些等級秩序。

譬如坐席子——大周朝的人不是直接坐地上, *** 下面有席子——按照規定,天子坐的席子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之席兩重。

席的花紋也有差別,顯示了等級差異,不可鋪錯了,即便是在家獨處。

孔子有個大賢學生,死前發現躺的席子花紋超過了他自己的身價級別,就嚷嚷著爬起來要換,換成低級的,結果沒等抻完席子就把他折騰死了。

席子在屋內的擺設位置也有尊卑的差別,離門的遠近,是東是西,都蘊涵著等級秩序。

臣子不能和君主同坐壹席,當然,男人和女人也得分開(當些禮當然都是對貴族士大夫們來的,老百姓可以免了,所謂禮不下庶人。

那庶人用什麽呢,庶人用刑就行了。

拿刑罰治他們。

而刑又不上大夫。

從某種意義上講,“禮”就是給大夫用的刑)。

入席的時候,應該從席的後面上去,誰從前邊邁上去誰是 *** 。

坐下以後,必須跪姿, *** 壓在後腳跟上,膝蓋離席子前沿保留壹尺間隙,以表示謙恭。

若是在讀書和進食的時候,則又不要保留間隙,盡量往席子前沿坐,以免看不清書或將食物落在席上,那就不乖了。

跪坐的時候,當然也不能穿著鞋。

只有資格最高的人才可以把鞋脫在屋裏,其他人必須脫在屋子外(就是堂下)。

所以,如果看見戶外有兩雙鞋,則知堂上必有三人正在交談。

妳在那兒脫鞋的時候,註意不要踐踏別人的鞋。

知道怎麽脫鞋、跪坐之後,下面開始吃飯,也是滿有講究的。

天子吃飯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則用三鼎。

鼎中都盛放著不同的肉,吃時實行分餐制,還要搭配了調料,放入進餐者的在幾案上的餐具裏去。

天子的案上,擺著的餐具至少有二十六個(吃不過來啦!),其它級別遞減。

米飯則放在青銅簋裏,天子用八簋、諸侯用六簋、卿大夫用四簋、士二簋,也是落在地上的。

上述差異表明,“名位不同,禮亦異數”。

至於屋子裏、院子裏不同級別的人點幾根蠟燭,走上臺階的時候,什麽級別的人從東,什麽人從西,誰給誰鋪席子,誰給誰撤席子,都有詳細要求,堪稱繁文縟節。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也在於此。

總之,禮儀對於天子、諸侯、人臣、士人的政治生活至關重要。

通過演習運用這些禮儀,使得下級對上級的服從被固化在日常生活行動之中,以至於從骨子裏都習慣了尊重君長,從而忘記造反了。

4、周:姜太公釣魚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 臣。

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陜西渭水邊壹個地方。

那 裏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 己的註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

壹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 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沈在水裏,誘騙魚兒上鉤。

但太公的釣鉤是直 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沈到水裏,並且離水面三尺高。

他壹邊高高 舉起釣竿,壹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妳們願意的話,就自 己上鉤吧!”

壹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 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妳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壹條魚 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妳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 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裏。

姬昌知道後,派壹 名士兵去叫他來。

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 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壹名官員去請太公來。

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

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

於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 公。

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 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5、周:周穆王與西王母

遠古時期道路不通,昆侖山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人煙罕至,後羿之後的千百年間,壹直沒有凡人上山。

突然有壹天,壹個白馬王子出現在了王母眼前,他就是周穆王,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自駕車旅行愛好者。

周穆王風流瀟灑,見多識廣,愛江山更愛美人,聽說西王母是絕代美女,所以特來拜訪。

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贈西王母以白圭玄璧,兩人同遊瑤池,言談甚歡。

周穆王還在山上立了塊碑,上刻“西王母之山”幾個字。

上古之時,相當於人類的童年時期,人心純樸,喜歡直抒胸臆,從周穆王這塊碑上,我們仿佛看到了現代小屁孩在電線桿子上塗寫“xxx我愛妳”的身影。

分別之日,西王母和周穆王深情對唱。

西王母唱道:“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裏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由於漢語的演變,古代的通俗唱法在現代人眼裏成了拗口的文言文,但愛情這個東西,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用現代的情歌就可以很好地詮釋西王母的歌詞,那就是:“跑馬溜溜的山上,幾朵溜溜的雲呦;莫說青山多障礙,萬水千山總是情;今日離別後,何日君再來?“面對西王母的深情,周穆王唱道:“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意思是說,我的任務是團結諸夏部族,治理萬民,等這壹切安排好了回來見妳,大概要三年吧。

這歌唱得冠冕堂皇,其實不過拿國家和人民當擋箭牌——誰不知道周穆王是有名的浪子,駕著馬車壹年到頭到處自助遊呢?換今天的歌詞,這段就象《大約在冬季》:“妳問我何時歸故裏,我也輕聲問自己。

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

”——誰知道是那年冬季?果然,周穆王玩弄了西王母的感情,到死也沒再來過昆侖山,給西王母的心靈留下了壹個難以愈合的傷口。

說到這裏不能不提東王公,老婆婚外戀鬧成這樣了,他都沒露面,看來兩人的關系是徹底沒治了。

所謂光陰似箭,韶華易逝,這幾百年壹過去,西王母對周穆王的思念估計也漸漸淡了,凡間另壹位君主漢武帝進入了她的視野。

《漢武帝內傳》中記載,西王母見漢武帝有誌學仙,便下凡贈與武帝蟠桃數只,並教給他長生之道,看樣子是想和漢武帝壹結良緣。

戀愛中的女人是美麗的,所以漢武帝看到的西王母“天資掩靄、容顏絕世”;戀愛中的女人又是溫柔的,東方朔在漢武帝指使下幾次偷桃,卻都沒被王母懲罰(比較:孫悟空偷桃遭到殘酷鎮壓)。

但是隨著交往的深入,王母發現漢武帝“形慢神穢,腦血淫漏不淳”,恐非仙才,只好忍痛和他斷絕了關系。

在西周穆王時代,各種傳浣溪沙奇層出不窮,如“撒豆成兵”,“點石成金”, “浣鼠”等。

這個故事只是西周穆王時代的傳奇之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