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槍暗箭míng qiāng àn jiàn
[釋義] 比喻種種公開和隱蔽的攻擊、傷害。
[語出] 元·無名氏《獨角牛》:“孩兒也;壹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正音] 槍;不能讀作“qiǎnɡ”。
[辨形] 箭;不能寫作“劍”。
[近義] 明爭暗鬥
[反義] 開誠布公
[用法] 用作貶義。壹般作主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國民革命在帝國主義、國民黨的~下失敗了。
[英譯] both open and covert attacks
2. 帶有箭字的四字成語1、歸心似箭
成語拼音:guī xīn sì jiàn
成語解釋: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壹樣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成語出處: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4回:“不多時,穿過松林,渡過小溪,過了水月村,越過鏡花嶺,真是歸心似箭。”
2、箭拔弩張
成語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成語解釋:比喻形勢緊張,壹觸即發
成語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永祥看他們箭拔弩張,形勢不妙,趕緊站起來,走到他們當中。”
3、暗箭難防
成語拼音:àn jiàn nán fáng
成語解釋:暗箭:從隱蔽的地方放出來的箭;防:防備。從隱蔽的地方放出來的箭很難防備。
成語出處:《古今雜劇 劉千病打獨角牛》第二折:“孩兒也,壹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我暗算他,搬將過來,則壹拳打倒那廝,救妳父親。”
4、光陰似箭
成語拼音:guāng yīn sì jiàn
成語解釋:時光流逝像飛箭壹樣迅速。比喻時間消逝得極快。
成語出處:前蜀 韋莊《關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5、如箭在弦
成語拼音:rú jiàn zài xián
成語解釋: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勢在必行。
成語出處: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註引《魏誌》:“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3. 含槍箭成語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成語發音
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
成語解釋
明處來的槍容易躲開,暗中射來的箭難以提防。比喻公開的攻擊比較容易對付,暗地裏的中傷難以辯別。
成語典故
此成語故事最早出現於春秋時,鄭莊公攻打許國,公孫子都背後放箭射殺了潁〔yǐng〕叔考。
春秋時,鄭國的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持,計劃討伐許國。(許國是壹個小國,在今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邊,今河南的新鄭就是它當時的都城。)
這件事情在《左傳·隱公十壹年》裏有記載。那年夏天,五月裏,鄭莊公在宮前檢閱部隊,發派兵車。壹位老將軍潁〔yǐng〕叔考和壹位青年將軍公孫子都,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叔考是壹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向來瞧不起人,當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間,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叔考奮勇當先,殺敵無數,爬上了城頭。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裏更加忌妒起來,便抽出箭來對準潁叔考就是壹箭,只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壹個跟鬥摔了下來。另壹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叔考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鬥,終於把城攻破。鄭軍全部入了城,許國的國君許莊公逃亡到了衛國。許國的土地於是並入了鄭國的版圖。
古籍出處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獨角牛》:“孩兒也,壹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不如跳入水內浮出去罷。(明·無名氏《鬧銅臺》)
同義詞
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詞性分析
復句式;作分句、賓語;含貶義
4. 求帶“箭”的四字成語口蜜腹箭
是劍
,.嚴重錯別字嘛````
暗箭難防
暗箭傷人
東箭南金
光陰似箭
歸心如箭
歸心似箭
箭不虛發
箭在弦上
開弓不放箭
亂箭攢心
明槍暗箭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南金東箭
駑箭離弦
如箭在弦
萬箭攢心
壹箭上垛
壹箭雙雕
壹箭之地
壹箭之遙
可以在這個網頁搜索.
..這個專門搜索成語的..很方便/chengyu/CYML
5. 帶箭和槍的成語帶箭和槍的成語——明槍暗箭
明槍暗箭
míng qiāng àn jiàn
解釋比喻種種公開的和隱蔽的攻擊。
出處魯迅《三閑集·通信》:“現在正有許多正人君子和革命文學家,用明槍暗箭,在辦我革命及不革命之罪。”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作貶義。壹般作主語、賓語。
正音槍;不能讀作“qiǎnɡ”。
辨形箭;不能寫作“劍”。
近義詞明爭暗鬥、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反義詞開誠布公
例句國民革命在帝國主義、國民黨的~下失敗了。
英譯both open and covert att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