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意為輔助,是回避的諧音;瘟疫是發病的意思,也是溫暖的諧音。明代,弼在禦馬監的太監是第四級,相當於知府。避馬瘟起源於壹個古老的民間傳說,將母猴的尿液混入馬飼料中,以防止馬生病。上天讓孫悟空擔任畢的職務,似乎是承認他的能力,任命了他。其實質是上天對孫悟空的極大嘲弄。因為孫悟空不是母猴,而是公猴,天宮裏發生了暴亂,當各路妖怪在孫悟空保護唐僧的路上叫他畢時,孫悟空怒不可遏。就是這個原因。
明代著名小說家吳承恩[約1510(耿武年)-1581]在《西遊記》第四部古典小說中,玉皇大帝向孫悟空求愛,命官員封禦馬監檁為掌。
“畢馬文”這個官方名字到底是什麽意思?《現代漢語詞典》、《辭源》、《辭海》都沒有記載。但根據小說家吳承恩的說法,吳曲星君(掌管官員的星宿)認為“畢”是禦馬監的監工,掌管數千匹馬的官員很多,如、建副、典書、力士等。作者的本意是玉帝在逗孫悟空。據《西遊記》註釋者黃素秋註:“畢,民間傳說,猴子能避馬疫。這裏的正式名稱是作者采用了這個傳說,改變了兩個同音字,畢(Bi)和文(Wen)。”
據筆者考證,上述傳說最早見於唐太宗方所著《金淑郭璞傳》。郭璞(276-324),東晉訓詁學家,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自幼聰慧過人,學識淵博,擅長古文和怪字,尤其喜歡陰陽占蔔之術。有壹天,郭璞出門去拜見大將軍趙固,恰巧趙固愛騎馬,突然死了。他很難過,心情不好,關上門送客。郭璞讓門童帶他去馬廄看看那匹突然死去的馬,於是他告訴門童:“告訴他郭璞可以救那匹死馬。”。趙固壹聽,喜出望外,沖出去迎接,問郭璞有沒有救馬的好辦法。郭璞提出了壹個好計劃,說:“妳可以派二三十個衛生員,手裏拿著竹竿,向東走三十裏,在有山有樹的地方用竹竿打。看到有東西出來,就抓住它帶回來,馬就活了。”於是他照他說的做了,果然,他抓到了壹個看起來像猿的東西,於是他趕緊把它帶回了趙的家。猿猴壹進馬廄,就跳過橫梁,走到死馬的頭上“噓,吸它的鼻子”(類似於“人工呼吸”)。不壹會兒,馬就能站起來,“興奮地叫著,照常吃飯”。東晉著名文學家、史學家甘寶《搜神記》卷三中也有這段軼事。宋代著名文學家朱彜在對成語“馬醫之死”的考證中引用了上述故事。“那些束手無策,還想拯救世界的人,就叫‘死馬醫’。”朱彜在《雜記》中指出:“馬族多養禽獸猴,無馬疫。”
據南北朝時北魏著名農學家、萊文太守齊姚敏書記載:“常養獼猴於廄中,使馬不怕邪,除百病。”明代著名大醫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廄中母猴之疫。”都顯示了民間猴子在馬廄躲避馬瘟的習慣。現代醫學專家認為,母猴排泄的尿液氣味對馬瘟有預防和抑制作用。
看來,小說家吳承恩根據古籍中獼猴能控制馬瘟的原型,巧妙地運用幽默的筆調,將“馬瘟”壹詞的諧音改為“弼馬溫”的官位,顯然是相當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