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裏屍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
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壹言既出駟馬難追話壹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馬不停蹄形容不停、飛快的趕路。近義:快馬加鞭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白馬飾金羈,邊翩西北鄧。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蹀足絆中憤,搖頭櫪上嘶。
南朝梁·蕭綱《系馬詩》
懍懍邊風激,蕭蕭征馬煩。
隋·虞世基《出塞》詩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詩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馬背不如牛背穩。 驢唇不對馬嘴。
馬到臨岸收韁晚,禍至頭來悔不及。
馬的架子越大越值錢,人的架子越大越卑賤。
馬耳不怕短,驢耳不怕長。
馬糞表面光,裏面系粗糠。
馬橫損力,人橫損財。
老馬識途
出處原文”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壹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與老馬,老蟻,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原文釋義《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 “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 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壹個山谷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谷。時 間壹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裏。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壹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麽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壹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於是就縱老馬於軍前,任其所至,隨而從之,竟得道而歸。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壹寸深壹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憑借管仲和隰朋的聖明,到他們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秦瓊賣馬
[釋義]秦瓊:人名。比喻英雄末路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
秦瓊,字叔寶,山東人。他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曾參加河南的瓦崗軍起義,是李密驃騎親將。瓦崗軍覆滅後,秦叔寶又被李世民所羅致,逐步成為高級將領。
秦叔寶這個人,在民間的聲望很大,原因有兩部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都特別強調秦叔寶。在《隋唐演義》和《說唐》裏,都有秦瓊賣馬的故事,說的是秦瓊在潞州落了難,窮得連飯店錢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隨身的兵器金雙鐧,後來逼得連自己的坐騎黃驃馬也賣了。可是人在倒黴的時候,樣樣不遂心,連馬也沒人要。幸而遇見了壹位賣柴的老者,動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寶說:“這西門15裏外,有個二賢莊,莊上主人姓單號雄信,排行第二,人稱為二員外,要買好馬送朋友。”秦瓊久聞潞州單雄信的大名,就由這位老者介紹到二賢莊,與單二員外見面。秦瓊羞於說出真名實姓,只稱姓王,拿了馬價而去,後來單雄信從別人口中,獲知賣馬的人,就是山東濟南府的秦瓊,便立刻追趕,捧著秦瓊的臉說:“叔寶哥哥,妳端的想殺了單通也。”
所以《說唐》裏的秦瓊,簡直和《水滸》裏的宋江壹樣,到處受英雄豪傑的崇拜。
《老 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壹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裏/扣,它把頭/沈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裏咽。 眼裏/飄來/壹道鞭影,它/擡起頭/望望前面。
臧克家的老馬寫於1932年,運用象征手法,以馬喻人,對那個時代勞動民眾的悲苦命運作了形象的寫照。這首是臧克家詩集《烙印》中流傳廣泛、膾炙人口的名篇之壹。對《老馬》這首詩,臧克家曾說:“寫老馬就是寫老馬本身,讀者如何理解,那是讀者的事,見仁見智,也不全相同。” 根據西方接受美學的理論,壹件作品的誕生,不僅要經過作家的創造,還要經過讀者的再創造。我們讀過《老馬》究竟有什麽感悟呢?
首先,從詩題看:詩的標題是《老馬》,但詩人沒有詳細描寫老馬衰弱病殘的外形,而是著重寫它的命運、感受和心境,這種遺貌取神的寫法,賦予了這首詩深刻的意蘊。 其次,從老馬的處境和命運特征看:詩中的老馬似乎生來就得無條件的承受裝大車的命運,即使“背上的壓力往肉裏扣”,“也橫豎不說壹句話”,“只好把頭沈重的垂下。”這裏詩人寫出了老馬忍辱負重的命運和忠厚善良的性格。這匹老馬也曾思考過自己不幸的命運,但它始終是“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裏咽。”從這裏我們也能體會到老馬的愚昧無知。盡管老馬任勞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無奈“只好擡起頭望望前面。”詩人寫出了老馬的悲慘命運、痛苦的感受和悲涼的心境,增強了老馬悲劇的感染力。
鞏乃斯的馬(周濤散文)
在馬的這種社會結構中,首領的地位是由強者在競爭中確立的。任何壹匹馬都可以爭奪,通過追逐、撕咬、拼鬥,使最強的馬成為公認的首領。為了保證這群馬的品種不至於退化,就不能搞“指定”,不能看誰和種公馬的關系好,也不能賃血緣關系接班。
生存競爭的規律使壹切生物把生存下去作為第壹意識,而人卻有時候會忘記,造成許多誤會。
唉,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在鞏乃斯草原度過的那些日子裏,我與世界隔絕,生活單調;人與人互相警惕,唯恐失壹言而遭來來頂之禍,心靈寂寞。只有壹個樂趣,看馬。好在鞏乃斯草原馬多,不像書可以被焚,畫可以被禁,知識可以被踐踏,馬總不至於被驅逐出境吧?這樣,我就從馬的世界裏找到了奔的詩韻。油畫般的遼闊草原、夕陽落照中兀立於荒原的群雕、大規模轉場時鋪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熊熊篝火邊的通宵馬經、氈房裏悠長喑啞的長歌在烈馬蒼涼的嘶鳴中展開、醉酒的青年哈薩克在群犬的追逐中縱馬狂奔,東倒西歪的俯身鞭打猛犬,這壹切,使我驀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壯美和那時潛藏在我們心裏的***同憂郁……
哦,鞏乃斯的馬,給了我壹個多麽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時被取消的,妳都重新又給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聽到馬蹄踏過大地的有力聲響時,還會在屋子裏坐臥不寧,總想出去看看,是壹匹什麽樣兒的馬走過去了。而且我還聽不得馬嘶,壹聽到那銅號般高亢、鷹啼般蒼涼的聲音,我就熱血陡湧、熱淚盈眶,大有戰士出征走上古戰場,“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之慨。
有壹次我碰上鞏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來勢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盤旋的孤鷹來不及躲避而被擊落,雨腳之猛,竟能把牧草覆蓋的原野瞬間打得煙塵滾滾。就在那場暴雨的豪打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群奔跑的場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裏的馬都被趕到這兒來了,好家夥,被暴雨的長鞭抽打著,被低沈的怒雷恐嚇著,被刺進大地倏忽消逝的閃電激奮著,馬,這不肯安分的牲靈從無數谷口、山坡湧出來,山洪奔瀉似地在這原野上匯集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壹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爭先恐後,前呼後應,披頭散發,淋漓盡致!有的瘋狂地向前奔馳,像壹隊尖兵,要去踏住那閃電;有的來回奔跑,儼然像臨危不懼、收拾殘局的大將;小馬跟著母馬認真而緊張地跑,不再頑皮、撒歡,壹下子變得老練了許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攜裹,大喊大叫,卻毫無聲響,喊聲像壹塊小石片跌進奔騰喧囂的大河。
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鼓點,悲愴蒼勁的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劃出壹條條不規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雪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臺。而這壹切,得在飛速移動中展現,幾分鐘後,馬群消失,暴雨停歇,妳再看不見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裏,發楞、發癡、發呆。我見到了,見過了,這世間罕見的奇景,這無可替代的偉大的馬群,這古戰場的再現,這交響樂伴奏下的復活的雕塑群和油畫長卷!我把這幾分鐘間見到的記在腦子裏,相信,它所給予我的將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馬就是這樣,它奔放有力卻不讓人畏懼,毫無兇暴之相;它優美柔順卻不任人隨意欺淩,並不懦弱,我說它是進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與美的巧妙結合恐怕也並不過分。屠格涅夫有壹次在他的莊園裏說托爾斯泰“大概您在什麽時候當過馬”,因為托爾斯泰不僅愛馬、寫馬、並且堅信“這匹馬能思考並且是有感情的”。它們常和歷史上的那些偉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壹起被鑄成銅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過去我認為,只有《靜靜的頓河》才是馬的史詩;離開鞏乃斯之後,我不這麽看了。鞏乃斯的馬,這些古人稱之為騏驥、稱之為汗血馬的英氣勃勃的後裔們,日出而撒歡,日入而哀鳴,它們好像永遠是這樣散漫而又有所期待,這樣原始而又有感知,這樣不假雕飾而又優美,這樣我行我素而又不會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鐵騎作為壹個兵種已經消失,六根棍馬車作為壹種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馬卻不會被什麽新玩藝兒取代,它有它的價值。
牛從鞔車變為食用,仍然是實用物;毛驢和駱駝將會成為動物園裏的展覽品,因為它們只會越來越稀少;而馬,當車輛只是在實用意義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們時,它從實用物進化為壹種藝術品的時候恰恰開始了。
值得自豪的是我們中國有好馬。從秦始皇的兵馬俑、銅車馬到唐太宗的六駿,從馬踏飛燕的奇妙構想到大宛汗血馬的美妙傳說,從關雲長的赤兔馬到朱德總司令的長征坐騎……縱覽馬的歷史,還會發現它和我們民族的歷史緊密相聯著。這也難怪,駿馬與武士與英雄本有著難以割舍的親緣關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發揮、彼此氣質的相互補益,曾創造出多少叱咤風雲的壯美形象?縱使有壹天馬終於脫離了征戰這壹輝煌事業,人們也隨時會從軍人的身上發現馬的神韻和遺風。我們有多少關於馬的故事呵,我們是十分愛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們的壹切美好的傳統都像黃河之水似地遺傳下來那樣,我們的歷代名馬的筋骨、血脈、氣韻、精神也都遺傳下來了。那種“龍馬精神”,就在鞏乃斯的馬身上--
此馬非凡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 猶自帶銅聲。
我想,即便我壹直固執地對不愛馬的人懷壹點偏見,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諒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