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魯班文言文

魯班文言文

1. 魯班學藝的文言文

魯班學藝這個故事已在民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經過了六大關的考驗,時時刻刻在練就他的品行和修養。

年輕的魯班告別了家鄉,千裏迢迢來到終南山學藝。彎彎曲曲的小道有千把條,這樣沒有嚇倒魯班,他憑著毅力走出了山道。

他到了壹個破屋前,斷定了這就是老師傅的房間。坐下來耐心的等。

太陽下山,老先生醒來。問了他幾個做木匠的基本問題,魯班靠著本領輕松的答對了。

老師傅收了他做徒弟。可魯班的艱辛才剛剛開始,他把門後已長滿銹的斧子、刨子、鑿子依依不停的磨,磨了七天七夜,壹件件都磨的閃閃發亮。

隨後,魯班把自己磨的斧子去伐壹棵參天大樹,然後砍成壹個光滑大柁,用鑿子在大柁上鑿了兩千多個眼,魯班足足幹了十二白天,十二個黑夜。把成果讓師傅看,師傅連聲叫好。

師傅看魯班這樣的好學,誠懇。就帶領魯班來到西屋。

原來西屋滿是精致的模型,魯班下定決心壹定要把手藝學好,於是認真的研究起模型來。往後,魯班茶不思,飯不想。

時時刻刻不放下手中的模型。三年後,魯班把所有的手藝都學會了。

他拿起了自己磨的刨子、鑿子和斧子,告別了師傅,下了山。永向人們奉獻出精致的木材。

而魯班在人們心中建起了深厚的位置,魯班學藝便成了後人磨練自己的目標。 小學課本上的《魯班學藝》魯班年輕的時候,決心要上終南山拜師學藝。

他拜別了爹媽,騎上馬直奔西方,越過壹座座山崗,趟過壹條條溪流,壹連跑了30天,前面沒有路了,只見壹座大山,高聳入雲。魯班想,怕是終南山到了。

山上彎彎曲曲的小道有千把條,該從那壹條上去呢?魯班正在為難,看見山腳下有壹所小房子,門口坐著壹位老大娘在紡線。魯班牽馬上前,作了個揖問到:“老奶奶,我要上終南山拜師學藝,該從哪條道上去?”老大娘說:“這兒九百九十九條道,正中間壹條就是。”

魯班連忙道謝。他左數四百九十九條,右數四百九十九條,選正中間那條小道,打馬跑上山去。

魯班到了山頂,只見樹林子裏露出壹帶屋脊,走近壹看,是三間平房。他輕輕地推開門,屋子裏破斧子、爛刨子攤了壹地,連個插腳的地方都沒有。

壹個須發皆白的老頭兒,伸著兩條腿,躺在床上睡大覺,打呼嚕像擂鼓壹般。魯班想,這位老師傅壹定就是精通木匠手藝的神仙了。

他把破斧子、爛刨子收拾在木箱裏,然後規規矩矩地坐在地上等老師傅醒來。直到太陽落山,老師傅才睜開眼睛坐起來。

魯班走上前,跪在地上說:“師傅啊,您收下我這個徒弟吧。”老師傅問:“妳叫什麽名字?從哪兒來的?”魯班回答:“我叫魯班,從壹萬裏外的魯家灣來的。”

老師傅說:“我要考考妳,妳答對了,我就把妳收下。答錯了,妳怎樣來還怎樣回去。”

魯班不慌不忙地說:“我今天答不上,明天再答。哪天答上來了,師傅就哪天收我做徒弟。”

老師傅捋了捋胡子說:“普普通通的三間房子,幾根大柁?幾根二柁?多少根檁子?多少根椽子?”魯班張口就回答:“普普通通的三間房子,四根大柁,四根二柁,大小十五根檁子,二百四十根椽子。五歲的時候我就數過,師傅看對不對?”老師傅輕輕地點了壹下頭。

老師傅接著問:“壹件手藝,有的人三個月就能學會,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學會。學三個月和學三年,有什麽不同?”魯班想了想才回答:“學三個月的,手藝紮根在眼裏;學三年的,手藝紮根在心裏。”

老師傅又輕輕地點了壹下頭。老師傅接著提出第三個問題:“兩個徒弟學成了手藝下山去,師傅送給他們每人壹把斧子。

大徒弟用斧子掙下了壹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們心裏刻下了壹個名字。妳願意跟哪個徒弟學?”魯班馬上回答:“願意跟第二個學。”

老師傅聽了哈哈大笑。老師傅說:“好吧,妳都答對了,我就得把妳收下。

可是向我學藝,就得使用我的家夥。可這家夥,我已經五百年沒使喚了,妳拿去修理修理吧。”

魯班把木箱裏的家夥拿出來壹看,斧子崩了口子,刨子長滿了銹,鑿子又彎又禿,都該拾掇拾掇了。他挽起袖子就在磨刀石上磨起來。

他白天磨,晚上磨,磨得膀子都酸了,磨得兩手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壹道彎彎的月牙。壹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鑿子也磨出刃來了,壹件件都閃閃發亮。

他壹件壹件送給老師傅看,老師傅看了不住地點頭。老師傅說:“試試妳磨的這把斧子,妳去把門前那棵大樹砍倒。

那棵大樹已經長了五百年了。”魯班提起斧子走到大樹下。

這棵大樹可真粗,幾個人都抱不過來。擡頭壹望,快要頂到天了。

他掄起斧子不停地砍,足足砍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才把這棵大樹砍倒。魯班提起斧子進屋去見師傅。

老師傅又說:“試試妳磨的這把刨子,妳先用斧子把這棵大樹砍成壹根大柁,再用刨子把它刨光;要光得不留壹根毛刺兒,圓得像十五的月亮。”魯班轉過身,拿著斧子和刨子來到門前。

他壹斧又壹斧地砍去了大樹的枝,壹刨又壹刨地刨平了樹幹上的節疤,足足幹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才把那根大柁刨得又圓又光。魯班拿斧子和刨子進屋去見師傅。

老師傅又說:“試試妳磨的這把鑿子,妳在大柁上鑿兩千四百個眼兒: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楞的,六百個扁的。”魯班拿起鑿子和斧子。

2. 後漢書魯班傳文言文翻譯

魯恭字仲康,挾風平陵人。他的祖先是魯頃公,被楚國滅亡後,遷居到下邑。因此就姓魯。祖父叫魯匡,王莽時擔任羲和的官職,有機智善變的能力,被稱為“智囊”。他的父親,在建武初年,擔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當時魯恭十二歲,弟弟魯丕七歲,兄弟倆整天整夜號哭不停,郡裏贈送的財物壹概沒有接受,辦完了喪事,禮數超過成年人,鄉裏人都嘖噴稱奇。十五歲的時候,和母親及弟弟都住在太學裏面,學習<;魯詩>;,閉門誦讀。遠離與自己無關的事,兄弟倆都受到儒生們的稱贊,在學之士都爭著歸附他們。太尉趙亳仰慕他們的誌向,每年時常派兒子送酒和糧食慰問他們,他們都推辭不接受。魯恭同情魯丕年齡小,想先成就他的名聲,推托生病不做官。州郡多次以禮相邀.他都謝絕不肯答應,母親再三強求,魯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到新豐做了教授的學官。建初初年,魯丕被舉薦了秀才,魯恭才做了郡縣的官吏。

趙嘉又向“直言”舉薦魯恭,在公車署裏等待皇帝的詔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職。魯恭壹直把道德教化作為政理,不施用刑罰。許伯等人為田產打官司,多位太守和縣令都不能決斷,魯恭替他們分析是非曲直,許伯等人回家自我檢討,停止耕種相互謙讓。亭長放縱他人借牛卻不肯歸還,牛主人告到魯恭那裏。魯恭召來亭長,再三責令他歸還他人之牛,還是不肯聽從。魯恭嘆息說:“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要解開印綬辭官離古。掾史們

哭著挽留他,亭長於是感到慚愧後悔,歸還了人家的牛,到刑獄接受處罰,魯恭寬恕了他不再追究。於是官吏們很是信服他。建初七年,郡縣蝗蟲危害莊稼,犬牙相錯環繞縣界。就是不進入中牟縣。河南尹袁安聽說後,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派仁恕掾肥親前去察看。魯恭隨行田問,壹起坐在桑樹下休息,有壹只雉烏飛過,停留在他們身邊。旁邊有個小孩,肥親問他:“妳為什麽不捕捉雉烏?”小孩說:“它將要生小鳥(不能害它)。”肥親驚訝地站起身,和魯恭訣剮說:“我之所以要來,是要看看妳為政的情形。現在蟲害不侵犯邊境,這是第壹個特異之處;德化能及於禽獸,這是第二個特異之處;小孩子有仁愛之心,這是第三個特異之處。我再長時間逗留,只會是幹擾賢能之人了。”回到府衙,把情況詳細稟報袁安。魯恭在位三年,適逢母親去世,辭官,官吏-ff./~都很想念他。

後來被授予《魯詩》博士,從此到他家求學的人壹天比壹天多。升任為侍中,皇上多次召見。向他詢問政事得失情況,得到的賞賜恩遇禮節寵愛非同壹般。升任樂安相。當時,東州壹帶有許多盜賊,他們壹同劫略百姓,各郡縣都深感憂慮。魯恭到任後,加重懸賞,廣施恩信,盜賊的統帥張漢等人帶著黨羽前來歸降,魯恭上書朝廷任命他們為漢地博昌縣的縣尉,其余的盜賊就進行捕殺,全部擊破平定了盜賊,州郡於是得以安寧。

魯恭在公爵之位,選拔征召才學優良者,大到各級卿相小到郡守多達幾十人。那些年高而久負聲望的大族,有的沒能得到舉薦,因而心有怨憤責備。魯恭聽說後,說:“學問不勤於研習。這是我所憂慮的啊。諸生(如能勤於研習)不是還有鄉裏可以推舉嗎?(哪裏還要待三公征辟呢?)”最終沒有人再說三道四。魯恭性情謙恭禮讓,奏議依據經書,對治理國家大有益處,但他始終不顯耀自己,所以不因剛直著稱。三年,因年老多病上書請求辭官。六年,八十壹歲,在家中去世。

3. 魯班學藝的文言文

魯班,姓公輸,名般。

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因是魯國人(今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裏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春秋和戰國之交,社會變動使工匠獲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機會。

在此情況下,魯班在機械、土木、手工工藝等方面有所發明。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國來到楚國,幫助楚國制造兵器。

他曾創制雲梯,準備攻宋國,但被墨子制止。墨子主張制造實用的生產工具,反對為戰爭制造武器。

魯班接受了這種思想。 公輸般很註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於創造 發明。

壹次攀山時,手指被壹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於是就模仿草葉制成伐木的鋸,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飛鷂,借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公輸般壹生註重實踐,善於動腦,在建築、機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

他能建造“宮室臺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雲梯”,舟戰用的“勾強”;創制了“機關備制”的木馬車;發明了曲尺、墨鬥、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了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壹直把他尊為“祖師”。

由於父兄們耐心地傳授,加上他勤奮地學習,長大後成了壹名優秀的工匠,並有過許多的創造發明。 由於他的創造發明,都是些手工機械,並且這些機械都是根據物理的最基本原理發明出來的,所以,我們把它歸於物理學科。

當然,這是有些牽強附會。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

且說有壹年夏天,魯班家鄉魯國國王要魯班監工營造壹座宮殿,期限為3年。但是這座宮殿所需的木料,足夠魯班等工匠們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務。

這可急壞了魯班,因為國王的話就是聖旨,是不允許隨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誤了工程進度,殺頭是不可避免的。魯班愁得連覺也睡不踏實。

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進度,魯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選擇好要砍的樹木。這天,天色剛蒙蒙亮,魯班便迎著晨曦,踏著夜露,提前出發了。

為了節省時間,魯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橫七豎八地長滿了小樹、雜草,行走非常不便。 魯班只好攙著樹木、拽著茅草往上爬。

忽然,腳底壹滑,身體便順著山坡往下滾去,魯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壹把茅草,由於沒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無比。 滑到山腳,魯班狼狽地爬了起來,伸開手掌壹看,掌心已是鮮血淋漓。

魯班非常驚奇,為何壹把茅草能夠劃破人的手掌。 魯班顧不得疼痛,沿著滑下來的山坡,爬上去壹看,這叢茅草與別的草沒有兩樣。

魯班不甘心,便揪下壹根茅草仔細地觀察起來。 這茅草的葉子很怪,葉子兩邊都長著鋒利的小細齒,人手握緊它壹拽,手掌就會被劃破。

魯班又試著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壹下,果然又劃開壹道血口。 魯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處有壹只大蝗蟲,兩枚大板牙壹開壹合,很快吃著草葉。

魯班把蝗蟲捉住細看,發現蝗蟲的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細齒。 魯班從這兩件事中得到啟發,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蟲的細齒,來做壹件邊緣帶有細齒的工具,用它來鋸樹,豈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嗎? 魯班忘記疼痛,轉身下山,做起試驗來。

在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了壹把帶有許多細齒的鐵條。 魯班將這件工具拿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

鋸子就這樣發明了。這個故事雖說是傳說,但是,我們從中卻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實踐出真知,鉆研出智慧。

傳說魯班的母親和妻子對魯班的發明創造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魯班做木工活,用墨鬥放線的時候,原來是由他母親拉住墨線頭的。

後來,母親在線頭上拴壹個小鉤,這樣,壹個人操作就可以了。後世木工把這個小鉤叫做“班母”,以紀念這個創作。

又如,木工刨木料的時候,前面頂住木頭的卡口叫做“班妻”,這是因為傳說魯班刨木料起初是由妻子扶住木料,後來才改用卡口的緣故。 魯班的妻子雲氏也是壹位出色的工匠,根據《玉屑》上的記述,傘是她發明的。

直到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

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

又如墨鬥、刨子、鉆子等,傳說均是魯班發明的。 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這裏面都包含著原始的物理科學知識。 魯班還是壹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

他制造的鎖,機關設在裏面,外面不露痕跡,必須借助配合好的鑰匙才能打開。 《墨子》壹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就是說魯班制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這可不可以認為,是原始航空科學的先頭兵。

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制成了機動。

4. 魯班刻風文言文翻譯

應該是“魯班刻鳳”。

魯班是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有壹次,他精心刻制壹只鳳凰。工作才進行到壹半,鳳冠和鳳爪還沒有刻完,翠羽也沒有披上,旁觀的人們就在指指點點,評頭品足了。有的指著沒有羽毛的鳳身,說是象壹只白毛老鷹;有的摸著沒安羽冠的鳳頭,稱它為禿頭白鵝。人們都在嘲笑魯班的笨拙。

魯班沒有理會人們的嘲諷,繼續精心雕琢。待到完工的時候,人們簡直驚呆了。翠綠的禽冠高高聳立,朱紅的鳳爪閃閃發亮,全身錦繡般的羽毛象披上了五彩繽紛的霞光,兩只美麗的翅膀壹張壹合象升起了壹道道彩虹。魯班撥動機關,鳳凰張開翅膀,在屋梁的上下盤旋翻飛,整整三天不落地面。於是,人們紛紛贊美鳳凰的神采,稱道魯班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