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嵩山名為“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國語·周語》稱禹之父鯀為“祟伯鯀”,“崇高”之名緣結於此。《史記》中記載:“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名句。
據東漢班固《白虎通》記載:“中央之嶽,加嵩高宗者何?中嶽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時稱“嶽山”,周平王遷都洛陽後,定嵩山為“中嶽”,五代以後稱“中嶽嵩山”。
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接五代京都汴梁,西連九朝古都洛陽,素有“汴洛兩京、畿內名山”之稱。於奇異的峻峰,宮觀林立,故為中原地區第壹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