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的名言

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的名言

《論語》

兵堅民固,以勇為本。

《論語》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嗶,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孫子兵法》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孫子兵法》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潭;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孫子兵法》

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孫子兵法》

凡制國治軍,必教之經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

《吳子》

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吳子》

勇怯在謀,強弱在勢。謀能勢成,則怯者勇;謀奪勢失,則勇者怯。

《吳子》

兵無常勇,亦無常怯,有氣則實,無氣則虛,虛則怯。

《墨子》

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務先服其心。

《通典》

“凡兵有以道勝,有以威勝,有以力勝。”“夫將所以戰者民也,民之所以戰者氣也。氣實則鬥,氣虛則走。”“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未有不得其力,而能致其死戰者也。”

故國必有禮信親愛之義,則可以饑易飽;國必有孝慈廉恥之俗,則可以死易生。古者率民,必先禮信而後爵祿,先廉恥而後刑罰,先親愛而後律其身。

《尉繚子》

誌不勵則士不死節,士不死節則眾不戰。

《尉繚子》

氣失而師散,雖形全而不為之用。

《尉繚子》

賞施則能幹知其所死,刑罰則邪惡知其所畏。

《諸葛亮集》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諸葛亮集》

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

《諸葛亮集》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司馬法》

夫壹人奮死可以對十,十可以對百,百可以對千,千可以對萬,萬可以克天下矣!

《韓非子》

練心則氣自壯,心治則氣自倍,氣治則力自奮,力治則所向無矣。

《兵錄?論將總說》

練兵之法,莫先練心,人心齊壹,則百萬之眾,即壹人之身。

《登壇必究》

君之將將,與將之將兵同,要當勵其無畏之心,而作敢為之氣。

《登壇必究》

軍士之所以善戰,非旦熟於技,亦必養其力;非但養其力,亦必得其心。

《登壇必究》

軍士若不日日操演,件件學精,事事學熟,及到臨期,不是我殺人,既是人殺我。……務要件件留心,不可壹毫茍且忽略,耳眼心膽手足,俱各要到,萬萬要緊要緊。

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殃。

《六韜》

凡戰,以力久,以氣勝;以固久,以威勝;本心固,新氣勝。

《司馬法》

三軍壹人勝。

《司馬法》

夫戰,勇氣也。

《左傳》

勝在得威,敗在失氣。

《淮南子》

人情欲生而惡死,欲榮而惡辱。死生榮辱道壹,則三軍之士可使壹心矣。

《呂氏春秋》

夫民無常勇,亦無常怯。有氣則實,實則勇;無氣則虛,虛則怯。怯勇虛實,其則甚微,不可不知。

《呂氏春秋》

人情欲生而惡死,欲榮而惡辱。死生榮辱道壹,則三軍之士可使壹心矣。

《呂氏春秋》

能令人必死者,勵士之功也;能令人必從者,教戒之法也。

《陣紀卷四?摧陷》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書經》

夫將者心也,兵者休也。習不專壹,則體不安;將不誠信,則卒不勇。古之善將者,必以其身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