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魏時期地理著作,散文作品。酈道元撰。《水經註》是在《水經》基礎上擴充成書。酈道元以《水經》為綱,作了20倍於原書的補充和發展,實際上已另成專著。全書***40卷,約30萬字,所記水道1389條。逐壹說明各水的源頭、支派、流向、經過、匯合及河道概況,並對每壹流域內的水文、地形、氣候、土壤、植物、礦藏、特產、農業、水利以及山陵、城邑、名勝古跡、地理沿革、歷史故事、神話傳說、風俗習慣等,都有具體的記述。「因水以證地」,「即地以存古」,繁征博引,詳加考求,態度嚴謹,引用書籍多達437種。其中以敘述北方水系最為精詳,通過親身調查研究,對前人訛誤多所厘正。南方個別水流,因當時南北政權對峙,情況不熟,不免有某些疏誤。《水經註》壹書集中國6世紀以前地理學著作之大成,為歷史地理學、水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考古學、水利學等方面的重要文獻,也是魏晉南北朝山水散文中的佳作。《水經註》的研究歷來受到重視,在清代已成為壹門專門學問。
《水經註》 特點編輯本段其壹,是書不同子《山海經》以山海為綱、《漢誌》以郡縣為綱,而是獨創壹柏的以水道為綱的地理撰述。鄖氏在《水經》確立了因水證地的撰述方法基礎上,開創了“因水以證地,即地以存古”的方法,對後世地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二,是書以水道為綱,兼及水道經行各地的地理、歷史、經濟、人物等各個方面,內容至為豐富詳實。這種撰述是只有在漢魏以來出現大量的地方性地理記述的條件下才有可能。此可見《水經註》比《漢誌》又有了明顯的進步。它與後世地理學的研究,不只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隊又在體例上給後區以至要啟示。此書內容所及,幾乎涉及到漢晉正史地理誌著錄的壹切郡縣乃至域外地區,由是成為此後續寫任何地方誌書及中西交通史書者,無不征引的重要參考書。
其三,是書繁征博引以地理為主的四百三十七種古籍以及漢魏碑刻,原書多已散快,因此書流傳,才使後人得見吉光片羽,鳳毛鱗角,為我們保存了大量寶貴文獻。它還收集和汲取了當代各地水文、水利、灌溉、農事、建築、林園等現實材料。因此成為南北朝以前我國古代地理知識的壹個結集。
其四,是書繼承了《山海經》和《禹貢》大壹統思想的傳統。它撰寫於南北朝時代,作者卻能超脫自己出身北魏的束縛,超脫南北分裂局面,而是把漢族活動的範圍,作為統壹記述的對象,表現了作者無限熱愛統壹的祖國及***壯麗山河的崇高情操。
其五,是書行文簡潔雅馴,並帶有駢體修辭特色,可謂生動優美的山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