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宅垣忽壞文言文

宅垣忽壞文言文

1. 魯哀公護宅文言文翻譯

魯哀公欲西益宅

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

原文

魯哀公欲西益宅,史爭之,以為西益宅不祥。哀公作色而怒,左右數諫不聽,乃以問斯傅宰折睢。曰:“吾欲西益宅,而史以為不祥,子以為何如?”傅宰折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與焉。”哀公大悅而喜。頃之復問曰:“何謂三不祥?”對曰:“不行禮義,壹不祥也;嗜欲無止,二不祥也;不聽強諫,三不祥也。”哀公默默深念,憤然自反,遂不西益宅。夫史以爭為可以止之,而不知不爭而反取之也。

註釋

①西益宅:向西擴建住宅。

②史:掌史的官,也稱太史。

③斯:兼詞,相當於“之於”;傅:師傅;老師。宰折睢:是魯哀公師傅的名字。

④與:參與。這裏是“在”、“屬於”的意思。

⑤憤然:憤怒的樣子。壹說通“幡然”,迅速而徹底(改變)。

⑥爭:通“諍”,勸止。

譯文

魯哀公想要向西邊擴建宮室,史官極力勸阻他,認為往西邊擴建宮室是不吉利的。哀公氣得臉色都變了。他身邊的人多次勸諫他都不聽。於是哀公就這件事去問他的師傅宰折睢。哀公說:“我打算向西邊擴建宮室,但是史官認為不吉利,您認為怎麽樣?”魯哀公的師傅宰折睢說:“天下有三種不吉利的事,往西邊擴建宮室不在其內。”哀公聽了心裏非常高興。過了壹會兒又問:“什麽是三件不吉利的事呢?”宰折睢說:“不實行禮義,這是第壹件不吉利的事;貪圖聲 *** 望享受沒有止境,這是第二件不吉利的事;不聽從大臣嚴正的勸諫,這是第三件不吉利的事。”哀公聽了,默默地深思,生氣地自己回去了(壹說幡然醒悟,痛自反省),最終沒有往西邊擴建宮室。史官認為極力反對勸止就可以阻止國君,卻不懂得不極力反對勸止反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註:自譯。

2. 文言文翻譯

王彥章,字子明,是鄆州壽張人。年輕時當過兵士,侍奉梁太祖。末帝即位,升為濮州刺史。梁、晉爭奪天下成為強敵。晉軍攻破澶州,虜獲彥章妻子兒女,把他們送歸太原,賜給他們房宅,供給的物質非常齊備,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彥章,彥章斬殺晉軍使者來斷絕自己的後路。這時候,晉軍已全部占有河北,用鐵鎖鎖斷德勝河口,在河的南北修築兩座城,號稱為“夾寨”。而梁末帝昏庸,小人趙巖、張漢傑等人把持朝政,大臣老將大多被讒言離間,彥章雖然是招討副使,但謀略不被采用。龍德三年夏天,晉奪取鄆州,梁人非常驚恐。宰相敬翔見事情危急,把繩子放進靴中,入朝見末帝,哭泣道:“先帝奪取天下,不認為我無能,我的謀劃無不采用。今強敵沒有消滅,陛下不重視我的話,我不被重用,不如死去!”於是拿起繩子將要自殺。末帝使人阻止他,問他想說什麽。敬翔說:“事情危急了,非彥章不可!”末帝於是征召彥章擔任招討使,用段凝擔任副職。末帝問打敗敵人的日期,彥章回答說:“三天。”左右的人都啞然失笑。彥章受命出兵,奔馳兩天到達滑州,置辦酒宴,大會賓客,暗中派人在楊村準備船只,命令六百兵士都手拿巨斧,船上裝著冶煉金屬的工匠,準備火炭,順流而下。彥章(與賓客)聚會飲酒,酒宴進行到壹半,假裝起身上廁所,帶領數千精兵,沿著河岸奔向德勝。船上的兵士舉起鐵鎖(用火)燒斷了它,於是用巨斧斬斷浮橋,而彥章帶領軍隊急攻南城。浮橋被砍斷(使北城之兵無法過河援助),南城於是被攻破,只用了三日。

這時,段凝已經有了異心,與趙巖、張漢傑暗中勾結,彥章壹向剛正,為梁壹天天被削弱而感到憤恨,因而憎恨趙巖等人的所作所為,他曾經對人說:“等我打敗敵人回去,(將)誅殺奸臣來向天下人謝罪。”趙巖等人聽到這話,很畏懼,與段凝合力排擠他。唐兵攻打兗州,末帝召來彥章,讓他把守東路。這時,梁的優勝兵力都交給了段凝,京城只有護駕兵五百騎,都是新捉來或招募來的兵,不可重用,就把他們交給彥章。彥章到達遞坊,因為兵少而戰敗,彥章受重傷,戰馬跌倒,彥章被擒。晉莊宗喜愛他勇猛善戰,想要保全他,讓他活下去,派人勸慰並(把此意)告知彥章。彥章因傷臥病,躺著不能起身,仰頭看著明宗,呼他的小名說:“妳不是邈佶烈嗎?我難道是茍且偷生的人?”於是被殺,終年六十壹歲。

3. 求翻譯 文言文

這兩句話出自曾鞏《瀛州興造記》,以下是譯文,後附《瀛州興造記》全文及其詳細註釋和譯文,均為原創,供妳參考。

原句 1、凡圮壞之屋,莫不繕理,復其故常。 2、公開示便宜 使有攸處 遂行倉庫 經營蓋障。

譯文 1、(其余)凡是坍塌毀壞的房屋,沒有不修繕的,都恢復舊貌(原先的樣子)。 2、李肅之先生指明有利國家,合乎時宜之事項,使各項事務都有所處理,於是重新修蓋倉庫,籌劃營造做遮蓋之用的帳篷之類的東西。

註釋 詳見後附部分的詳細註釋。 附錄: 瀛州興造記 曾鞏 原文 熙寧元年七月甲申,河北地大震,壞城郭屋室,瀛州為甚。

是日再震,民訛言大水且至,驚欲出走。諫議大夫李公肅之為高陽關路都總管安撫使,知瀛州事,使人分出慰曉,訛言乃止。

是日大雨,公私暴露,倉儲庫積,無所覆冒。公開示便宜,使有攸處,遂行倉庫,經營蓋障。

雨止,粟以石數之,至壹百三十萬,兵器他物稱是,無壞者。初變作,公命授兵警備,訖於既息,人無爭偷,裏巷安輯。

維北邊自通使契丹,城壁樓櫓禦守之具,寢弛不治,習以為故。公因災變之後,以興壞起廢為己任,知民之不可重困也,乃請於朝,力取於旁路之羨卒,費取於備河之余材,又以錢千萬市木於真定。

既集,乃築新城,方十五裏,高廣堅壯,率加於舊。其上為敵樓,戰屋凡四千六百間。

先時,州之正門,弊在狹陋,及是始斥而大之。其余凡圮壞之屋,莫不繕理,復其故常。

周而覽之,聽斷有所,燕休有次,食有高廩,貨有深藏,賓屬士吏,各有寧宇。又以其余力為南北甬道若幹裏,人去汙淖,即於夷途。

自七月庚子始事,至十月己未落成。其用人之力,積若幹萬若幹千若幹百工;其竹葦木瓦之用,積若幹萬若幹千若幹百。

蓋遭變之初,財匱民流,此邦之人,以謂役巨用艱,不累數稔,城壘室屋未可以復也。至於始作逾時,功以告具。

蓋公經理勸督,內盡其心,外盡其力,故能易壞為成,如是之敏。事聞,有詔嘉獎。

昔鄭火災,子產救災補敗,得宜當理,史實書之。衛有狄人之難,文公治其城市宮室,合於時制,詩人歌之。

今瀛地震之所摧敗,與鄭之火災、衛之寇難無異。公禦備構築不失其方,亦猶古也。

故瀛之士大夫皆欲刻石著公之功,而予之從父兄適與軍政,在公幕府,乃以書來,屬予記之。予不得辭,故為之記,尚俾來世知公之嘗勤於是邦也。

註釋 1、《瀛州興造記》:曾鞏,生於1019年,北宋著名散文家,字子固,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舉進士,任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

英宗時為實錄檢討官。神宗二年(1069)出為越州通判,轉知齊州、滄州等地。

元豐三年(1080)留判三班院,為史館修撰。曾鞏是“唐宋八大家”之壹,是歐陽修“古文運動”的支持者和參與者,其古文理論主張先道而後之,其文自然淳樸,不甚講究文采,但講究法度。

曾鞏的文章絕少抒情作品,多為議論文和記敘文,風格古雅平正,章法嚴謹,長於說明。他的散文以議論見長,立論精策,代表作有《上歐陽舍人書》《上蔡學士書》,論歷代治亂得失,感慨深切。

《贈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傾吐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文風質樸,縱橫開闔。《宋史?曾鞏傳》評其文“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

卓然自成壹家,可謂難點”。曾鞏主要成就在文,但也能詩,現存詩400余首,大都寫得比較質樸,與其文似。

他的各體詩中以七絕成就最高,如《西樓》、《城南》、《詠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鮮明,稱得上宋代近體詩中寫景佳作。曾鞏所作《瀛州興造記》記述了古瀛州熙寧六年七月大地震後的修建情況,其文敘而嚴謹,樸實無華,是研究河間歷史不可多得的佳作。

曾鞏曾鞏任滄州知州。此前曾鞏先後在齊、襄、洪、福等許多地方任知州,頗有政聲。

曾鞏在來滄州任職之前就對河北,特別是滄州壹帶的百姓給予了殷切的關註。那是在熙寧元年(1068)的時候,河北數十州連續發生地震,樓宇、民居大多倒塌,死傷的人很多。

受災最嚴重的是瀛州(今河間)壹帶。九月霸州、保定、恩州、冀州又發生了水災。

當時還在京都的曾鞏作《救災議》,向朝廷提出打破常規大力扶持災民生產自救的建議。當時,曾鞏的壹位堂兄在瀛州任職,曾鞏通過這位堂兄了解了瀛州抗震救災的情況,寫了《瀛州興造記》,記述了瀛州知州李肅之在大地震時的救災表現。

當時,瀛州發生地震,謠言四起,民眾驚恐欲逃。知州李肅之派人到各處安撫勸解,制止了傳言。

他命令軍隊加強警備,維持治安。結果,全城“人無爭偷,裏巷安輯。”

地震之後,又下起了大雨,糧食物資暴露在外面。李肅之親自指揮查看,使糧食物資得到妥善處理。

曾鞏的文中說,李肅之“經理勸督,內盡其心,外盡其力,故能易壞為成。”由於曾鞏的推介,李肅之受到了朝廷嘉獎。

讀曾鞏的《瀛州興造記》,我們看到了李肅之這樣恪盡職守的官員形象,也看到了河間人民在災難到來時,由壹開始的慌亂,到後來的理智守法的表現,看到了這個詩書傳承之地,百姓們的文明素質。2、河北地大震: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河北連續發生了嚴重的地震,河南開。

4. 蠹眾木折 文言文

出自戰國·衛·商鞅《商君子·修權》:“夫廢法度而好私議,則奸臣鬻權以約祿,秩官之吏隱下而漁民。諺曰:‘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故大臣爭於私而不顧其民,則下離上。下離上者,國之‘隙’也。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從而產生兩個成語,即蠹眾木折和隙大墻壞。”

蠹眾木折,解釋為蛀蟲多了,木頭就要折斷。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災禍。

隙大墻壞,解釋為墻縫大了,墻就要倒。

比喻錯誤不及時糾正,就會造成禍害。

國家的裂縫和人民的蛀蟲,壹方面需要及時的修補和消滅,法律懲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範和懲戒以權謀私和魚肉百姓之舉。另壹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現之後去彌補,是不足以從根源處解決問題的,應當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建立起社會統壹的道德體系,註重當權者精神道德修養。

5. 郭進建宅文言文翻譯

譯文

郭進有才能識略,戰功卓著。他曾任邢州刺史,現在的邢州城就是他在任時所建。城墻厚六丈,至今堅固無比。他留存的鎧仗也精巧,連保藏都有法度規矩。郭進在城北蓋房子,聚集族人賓客慶祝完工宴飲,連土木工匠也在宴請之列。

他在東廂房設席招待工匠,在西廂房設席讓他的兒子們落座。有人問:“大人您的兒子們怎能與工匠們比鄰相坐?”郭進指著工匠說:“這些人是建宅人。”又指他自己的兒子們說:“這些人是賣宅人。

原文

郭進有才略,累有戰功。嘗刺刑州,今刑州城乃進所築。其厚六丈,至今堅完。鎧仗精巧,以至封貯亦有法度。進於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賓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與,乃設諸工之席於東廡,群子之席於西廡。

人或曰:“諸子安可與工徒齒?”進指諸式曰:“此造宅者。”指諸子曰:“此賣宅者,因宜坐造宅者下也。”進死未幾,果為他人所有。今資政殿學士陳彥升宅,乃進舊第東南壹隅也。

郭進造宅是選自宋代《夢溪筆談》的中壹邊文章,作者是沈括,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書中介紹了主人公北宋名將郭進生前的壹些事跡。

擴展資料:

郭進(922年―979年),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將領。

後晉末年,郭進投靠後漢高祖劉知遠。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時,郭進因而平定河北諸郡,累次遷任乾、坊二州刺史。

郭威建立後周,移任郭進為淄州刺史。郭進在地方很有政績,深受吏民到愛戴。吏民多次請求朝廷為郭進立碑頌德。

宋太宗繼位後,任命郭進為雲州觀察使,判邢州,仍舊兼任西山巡檢。大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將親征北漢,先命郭進分兵控制石嶺關,任都部署,以防遼國。

遼國果然侵犯石嶺關,郭進大破遼兵,從此並州壹帶遼兵喪失鬥誌。因監石嶺軍事田欽祚侵犯,自殺而死,時年五十八歲,追贈安國軍節度使。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郭進造宅

6. 陸元方賣宅的文言文閱讀翻譯和答案

《陸元方賣宅》原文

陸少保,字元方,曾於東都賣壹小宅。家人將受直矣,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買者聞之,遽辭不買。子侄以為言,元方曰:“不爾,是欺之也。”

註釋

曾:曾經

直:通“值”,價值

因:就;於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聞:聽見

遽:就

辭 :拒絕

侄:侄子

以為言:就此說了埋怨的話

爾:這樣

是:這是

誑:欺騙

但:只

翻譯

陸少保,字元方(陸少保)曾經 在洛陽城賣壹棟房子,家裏人要把房子賣了換錢,買(房子)的人要求拜見。於是元方告訴那人說:“這房子非常好,只是沒有排水的地方罷了。”買(房子)的人聽到(他說的話)後,立刻拒絕不買了。子侄們埋怨了他幾句,陸元方說:“不這樣,這是欺騙對方了。”

7. 楊萬裏剛正不阿文言文翻譯

萬裏為人剛而褊。孝宗始愛其才,以問周必大,必大無善語,由此不見用。韓侂胄用事,欲網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築南園,屬萬裏為之記,許以掖垣。萬裏曰:“官可棄,記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臥家十五年,皆其柄國之日也。侂胄專僭日益甚,萬裏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萬裏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侂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

楊萬裏為人剛正而固執。宋孝宗當初愛惜他的才幹,向周必大打聽楊萬裏的情況,周必大沒有說楊萬裏的好處,因此他沒有被起用。韓侂胄專權之後,想要網羅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壹次修築了南園。囑咐楊萬裏為南園寫壹篇記,答應讓楊萬裏做高官。楊萬裏曰:“官可以不做,記是不能寫的。”侂胄山峰生氣,改叫他人去寫。楊萬裏在家閑居十五年,都是韓侂胄專權的日子。韓侂胄日益專權了,楊萬裏心中憂憤,怏怏不樂,終於病倒了。家人知他是憂新國事情,凡是和時政有關的事情都不告訴他。有壹天宗族裏有個年輕人族子忽然從外面回來了,說起韓侂胄用兵的事情。楊萬裏失聲痛苦,急忙叫拿來紙寫道:“韓侂胄奸臣,擅自專權,目無無皇上,大動幹戈,殘害人民,圖謀危害國家,我這麽大歲數了,沒有辦法報效國家,只有憤憤不平!”又寫下了十四個字告別妻子兒女,寫罷就去世了。

這是關於楊萬裏的壹篇文言文 對了嗎

8. 古文翻譯,求解答,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屋

選自《說文解字序》〔原文〕(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①。

時有六書②。壹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

四曰左書,即秦隸書③。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

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④。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往往於山川得鼎彜,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

⑤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⑥。〔註釋〕①亡新居攝:指王莽攝政。

王莽代漢後國號稱“新”,“亡”指它被劉秀所滅。“亡新 ”猶言“偽新”。

應制:奉皇帝之命。②六書:六種字體。

與文字構制的“六書”不 同。③左書:左即“佐”意。

以“佐”相稱,知當時法定的標準字體仍為小篆。 ④魯恭王:漢景帝之子劉余,封國在魯,謚號為恭。

他為了擴大王府,拆毀了壹些孔府房屋,在夾壁中發現壹些前代藏書。字體頭粗尾細,形似蝌蚪,稱“蝌蚪文”,又稱“孔壁古文”。

實際是六國文字。⑤鼎彜:鼎是炊具,彜是酒器,泛指青銅器。

銘:鑄在青銅 上的銘文用字。⑥漢字更遠的歷史狀況雖不可再見到,但詳情的大略可以做些解說。

〔翻譯〕到了王莽執政攝行王事的時候,他要大司空甄豐等人檢校書籍,以標榜自己盡力於制禮作樂之事。這期間對古文字很有壹些改動。

那時有六種字體,第壹叫古文,這種文字出自孔子住宅墻壁中收藏的壹批古籍;第二叫奇字,它也是古文,不過字體又同古文有別:第三叫篆書,也就是小篆:第四叫左書,即秦朝的隸書,是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創制的;第五叫繆篆,是用在璽符印鑒上的文字;第六叫鳥蟲書,是寫在旗幡等物上的。魯恭王拆毀孔子住宅,(無意中)得到了《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等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還有北平侯張倉所獻的《左傳》。壹些郡縣、諸侯國也往往從地下發掘出前代的寶鼎和器物。

它們的銘文就是前代的古文。(這些古文字數據)彼此多相似,雖說不能再現遠古文字的全貌,但是先秦古文字的情況卻能知道大概了。

〔原文〕而世人大***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就亂常行,以耀於世①。諸生競逐說字解經,醓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雲父子相傳,何得改易②。

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鬥”,“蟲者,屈中也”③。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④。

“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⑤。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之文,謬於史籀。

俗儒鄙夫,玩其所習,蔽所希聞⑥。不見通學,未嘗睹字例之條,怪舊藝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秘妙,究洞聖人之微旨⑦。

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仙之術焉⑧。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⑨!〔註釋〕①“大***非訾”句:大都是非議毀謗講說古文字的人,認為都是好弄奇怪的人。

故:故意。 詭更正文:弄假改變字的正確寫法。

鄉壁虛造:向壁偽造。“鄉”通“向”。

不可知之收:不可理解的錯字。②諸生:今文家博士們。

醓字同喧,喧稱,即嚷著說。父子相傳: 即壹代壹代傳授下來。

③猥:曲,卑賤。猥曰:鄙陋地說。

馬頭人為長:長字的古文作,隸體變成,當時有的人按隸體說它的上部是馬字的頭部,下部是人字。鬥字:金文作,篆體為。

漢隸作,當時被分析為“人持十(升)為鬥”的會意字。單體的蟲音hu ǐ,即虺字的初體,指覆蛇。

字形為。雙體的蟲蟲是昆 蟲的昆字的初體。

三體的蟲,是總稱的蟲類義。“蟲者,,屈中也”是說中字的長豎下部彎曲,就成蟲字。

許慎認為這三個字形體的解釋都是不對的,是由於不知字形的演變所致。④廷尉解釋法律條文,錯到竟然用字形的誤解來解釋法律。

⑤苛人受錢:漢代律令中有“訶人受錢”壹條。是說訶責審案人接受賄賂。

“訶 ”字用“苛”字作通假,當時的隸書俗體又寫成“可(苛)人錢”句講成:不再審理而鉤取被審者的錢。⑥賣弄他們習以為常的錯誤說法, 拒絕接受很少聽到的正確解釋。

⑦通學:通達合理的學問。字例之條:字形的規律,即六書。

怪舊藝而善野言:對傳統的解釋感到奇怪,喜歡道聽途說。究洞:深知聖人深奧隱微的旨意。

⑧幼子承詔:幼子指學僮:承詔謂師之教告。秦漢以前,“詔”字有壹般 的“教訓”義,不專用於帝王的文書命令。

神仙之術:指傳說中的黃帝死時乘龍升天。既然《他頡篇》是黃帝所作,要“幼子承詔”繼位,由此可知書中必記有黃帝升天的仙術。

這是望文生義者的錯誤推理。⑨迷誤不諭:執迷不悟。

〔翻譯〕世人無知,極力否定、詆毀古文,認為古文是好奇的人故意改變現行文字的寫法,假托出自孔子住宅墻壁,偽造出來的不能知曉的文字;(認為古文)是詭變正字,攪亂常規;(認為擁護古文的人)是想借它炫耀於世。很有壹些儒生(喜歡憑著臆斷)爭著搶著解說文字和《經》義。

他們把秦朝才有的隸書當做倉頡時代的文字,說什麽「文字是父子相傳的,那裏會改變昵」?他們竟然瞎說:「馬字頭作壹人字是長。」「人握十是鬥。

」「蟲字是屈寫中字的壹豎。」掌刑官解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