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元年(1068),宋神宗即位。為了充實強兵,他把王安石召到北京,委以宰相的重任,讓他主持變法。為了使變法順利,王安石派了許多人去鄰國講和。接到任務後,呂大中和樊宇反復權衡,認為不妥。盧大中寫了壹封信,強調此時確實很難把握與鄰國的和平,處理不當會損害國家利益。所以他認為,這個時候不應該主動和談。後來又與劉忱壹起,派遼國到代州(今山西代縣)以北商談領土劃分問題。此時,呂大中的父親病逝,呂大中立即趕回藍田參加葬禮。喪期未盡,召知代州。廖特使來到代州,沒有坐在為他們安排的第二個座位上,而是坐在了主席的位置上。魯大忠見此,大怒,將第二座移至長城以北。廖無奈,只好聽從盧大中的安排。在領土劃分問題上,遼使提出,只要把代州割讓給遼國,遼國就不再侵略宋朝,兩國從此相安無事。當宗申準備同意這個條件時,呂大中站起來說:“他派了壹個特使,也就是500英裏以外的土地。如果王巍影壁來問關南呢?”宋神宗不高興了,問道:“妳在說什麽?”劉忱說:“盧大中的意見是關系到國家大事的。陛下必須三思此事。”當時的文武大臣壹時拿不出好的方案,就把這件事暫時擱置了,馬上把劉陳叫回第三師,呂大中也趕回老家孝敬父親。最後,宋遼以分水嶺為界。
盧大中是壹個誠實坦率的人,言行壹致。他認識周琴的時候,州官是馬娟,科舉狀元。起初,馬娟經常自稱是“頂尖學者”。看到這壹點後,呂大中對馬娟說:“那些狀元,那些沒有被罷官的,不僅是法官,也是無用的。時至今日,科舉之學無用,修身才是自己之學。”奉勸馬娟不要執著於科舉的牌子,應該從實際出發,采用經世致用的方法來修身養性,不斷完善治國之道。他經常教導馬娟勤政和領導人民的方法和原則。馬娟非常感激,謙恭地拜盧大中為師。
呂大軍(1029—1080),呂大中的二哥,天生膽識過人,才華橫溢。北宋嘉祐二年(1059),中進士,在周琴(今甘肅天水)中舉參軍。後在兗州(今陜西延安)任監察,三原知府,後宮(今福建福州)知府。當他被推薦認識景陽時,父親病逝,他趕回去參加葬禮。三年服喪期滿,魯大鈞認為自己學識尚淺,於是辭官回到藍田開始教授張載學說。後來很多大臣推舉魯大鈞為王宮的宮主,魯大鈞不負重托。他以《世界壹個中國》為特色,描述了“無異民,無鄰,無賊守,無可親”的建立。隨即被任命為鳳翔尋監中的船務官和體制改革中的宣傳談判官。元豐年間(1078-1080),宋朝打西夏,魯大鈞是輔廷(今陜西省富縣至延安)交通司副使。有壹次,鐘葉率兵出長城,但是軍需還沒接上。轉運使李稷害怕軍法,打算回安定(今陜北王家寶地區)去取糧草。他派魯大軍去找鐘爺請示。鐘爺得知後,氣憤地說:“我奉命做將軍,知道提供糧食的方法。如果我不繼續,我就打電話給紀。魯大軍為李稷求情。聽了魯大鈞的解釋,他表示了自己的解釋,但他說:“妳要用這個來報答小米,那就先禍害了!"魯大鈞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冷笑著說:"妳以為這些話能嚇倒我嗎?我奉命向妳請示。妳殺了我,我毫無怨言,生怕妳因此而遭殃。」見魯大鈞剛直不阿,只得答應魯大鈞,免了李稷的調遣。沒過多久,魯大鈞就死在了辦公室,享年52歲。
魯大鈞死後,樊宇為他寫了壹篇墓誌銘,稱他是“壹個正直善良的君子”,說魯大鈞性格醇厚正直,堅強勇敢,言行壹致。我們可以用孔子崇高的求學理想激勵自己,以孟子積德行善為榜樣,以顏子科對仁義的追求激勵自己,以實學的精神努力講道理,為這個目標而奮鬥。他不會因為別人都停下來而迷茫,也不會因為少數人的意見而順從。他並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動搖自己的觀點,而是以“繼承孔孟獨學,闡發儒家禮治”為目的而奮鬥,努力使自己成為壹個學者。就連魯大鈞的妻子鐘石在處理父親的葬禮時也以他為榜樣,嚴格按照儒家禮儀而不是當地習俗埋葬他。他的兒子陸義山也獲得了父傳,後來成為大學者。
呂大方(1027—1097),發音輕微。仁宗元年(1049),進士。呂氏兄弟中,呂大方官至最大(1049),宋哲宗元佑為宰相。雖然他不是張載的師傅,但宋元學案記載他與張載合拍。張載辭官回橫渠講學後,呂大方再次推薦宋神宗復職。後來張載被封為太常院,於是辭職去了臨潼等死。
呂大方不僅是北宋時期的著名人物,而且是壹位在經學、地理、文學等方面都頗有造詣的學者。
呂大臨(約1042—1090),本名虞書,雲歌人。呂大臨是中國考古學研究的第壹人。歷任國子監博士、省正字秘書,主管古籍整理、印刷、出版。他壹生致力於學術研究,精通六經,尤其是三禮。南宋理學大師朱說,陸大麟的學術成就高於當時所知的其他學者。程顥稱贊其學識“精深細致”,可見呂大臨的學術造詣之深。
盧大林從小受環境影響,非常熱愛學習。我年輕的時候,學習勤奮,經常和哥哥們討論古籍中的問題。他在讀書學習中有壹些獨到的見解,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他說:“擅長主要是背課文,只有背得字正腔圓,才能知道自己的命運在哪裏,精髓是可取的。”他的意思是,閱讀壹定要非常熟悉,能逐字逐句背下來,才能知道文章的命題在哪裏,能學到什麽精髓。但是,對於他的看法,我們應該這樣理解。當然,年輕人不壹定要把所有的書都背下來,但是要善於背誦有代表性的、特別好的文章。只有對背誦更加熟悉,才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把握文章的精髓,並從中學習。
他認為,在學術研究中,不要走普通人走過的路,即不要重復前人的觀點,而要尋找前人沒有攀登過的崇高境界。歷經艱難險阻,經過刻苦勤奮的學習,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才會有突破性的成就。陸大林正是這樣做的,最終成為壹個學術造詣很深的學者。他深受張載哲學思想的影響,繼承和發展了張載的理論。他甚至娶了張載弟弟張謇的女兒,讓陸家和張載走得很近。
張載有壹個重要的倫理觀,即“性善論”。他認為人和萬物都是由氣聚集而成,氣原本的“天地之性”是純凈的。所以人要培養自己的修養,保持與生俱來的善,把社會建設成壹個和諧的大家庭。張載認為,“自然”之德的主要內容是“誠”字。他說:“君子誠可貴”。呂大臨在《克己復禮》中說:“大人雖誠,但心中見皇帝。”他的意思是,要把“真誠”作為做人的最高準則。“誠”是古代儒家的壹個重要範疇。孟子和中庸都多次講過,指的是壹種崇高的精神境界。盧大林追求的正是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盧大林對待朋友總是很真誠。當時,他的朋友富弼在朝廷擔任了多年的宰相,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曾建議和範仲淹壹起改革朝政,但後來遭遇政治挫折。他在家信佛,追求長生不老以逃避現實。得知這壹情況後,盧大林誠懇地勸說富弼改正。他給富弼寫了壹封信,信中說:在古代,承擔重大責任的進步人士以聖賢之道向人民覺醒,成就了自己和他人。他們怎麽可能通過官位的升降和體力的起伏來改變意誌呢?現在人們懷疑儒家之道,輕視禮儀。所以,要想崇尚儒道,革除陋習,就必須依靠妳的力量。如果妳轉移精力,改變氣節,為了自己的長壽而拜佛,這就是谷中人躲避世人的方式,這根本不是世人對妳的期望!
魯大林在信中直言不諱,批評富弼逃避現實,追求個人不朽。這表現了他的熱情,為進步的事業而奮鬥,積極追求天下用人之風。讀完這封信,富弼深受感動,覺得自己錯了。他立即回信感謝他。
張載創辦的管雪學校的壹個顯著特點是“學有所值,用有所用”。盧大林發揚了這個傳統。他不只是鉆研學問,而是非常關註國家大事。當時很多任人唯親的官員都很嫉妒有才能的人。針對這壹缺點,他主張改革用人制度,選拔人才,任人唯賢。他認為治國的關鍵是得人,但恐怕缺人才。為什麽我們要承受更多?他指出當時選賢任能的弊端是:本來人才就很匱乏,但用人不當,到處都是官無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做任何事情來檢查他們的政績,有些人甚至傷害了人民。因此,他極力主張改革考試方法和學制,選拔真正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委以重任,任後勤於考察。有能力的會留下來或者被提拔,沒有能力的會被降職甚至免職。他的改革思路有的放矢,很有見地。範祖禹以其好學和傑出的個性,曾推薦宋哲宗為國子監講學宮,但他在48歲之前就去世了。
盧大林壹生著述甚豐。現在能看到的有《禮記釋文》十六卷,《大學釋文》壹卷,《中庸釋文》壹卷。這些著作在宋明哲學史上有壹定的地位。此外,陸大臨是第壹個系統研究青銅器及其銘文的學者。他的金石學《考古圖》(10卷)體例嚴謹,收錄了當時秘閣、泰昌等38家皇家和民間收藏的238件青銅器、石器和玉器,且大多價值很高,造型精美,是青銅器中的精華。這本書和對考古圖片的解讀成為珍貴的文物,奠定了中國現代考古學和古代文獻學的基礎。
5438年6月中旬+2006年10月,陜西省藍田縣李三鎮五裏頭村陸家墓被盜。Xi公安局破獲盜掘古墓文物案,繳獲文物89件(組)。包括西周nainail紋銅筘、漢代朱雀銅福明爐、蓋鼎、盤、鏡、燈、有三國篆刻紋的銅鏡、北宋政和元年(111)所刻硯臺。宋代以前的青銅器,有壹部分是宋代文,用墨汁鐫刻的。第壹次發現銀花口雕花花盆,銀釉鍍金瓷器。經陜西省文物鑒定組初步鑒定,這些文物屬於國家壹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11件(組),三級文物49件(組)。文物數量之多、水平之高,實屬罕見。
在已經追回的被盜文物中,不僅有北宋時期的文物,還有不少漢唐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說明墓主人是壹個非常喜愛收藏的收藏家,收藏了大量的財富。從四兄弟的經歷和身份來看,人們自然首先想到的是魯大林。但根據出土文物上的銘文和墨寶銘文判斷,盜墓者的埋葬年代並不早於鄭和時期(111-1117),而呂大臨葬於元佑八年(17)。所以這些文物顯然不屬於盧大林。其實這並不是壹件讓人失望的事情。據有關資料顯示,陸氏四兄弟、陸通等15墓已被夷為平地,地面無任何標誌。根據盜墓者的交代和當地村民的介紹,為了盜掘陸家的墳墓,盜墓者花了近半年的時間勘查現場,最終在果樹林中選定了壹座墳墓進行爆破盜掘。由於墓內情況不明,時間倉促,他們只是第壹次盜走了墓內的部分文物。為了更容易再次作案,他們在離開時小心翼翼地將盜來的洞口隱藏偽裝起來。但在再次作案前,他落入了法網。所以呂氏家族的墓葬裏應該有很多文物是被搶而不是被盜的。由於呂氏家族世代是書香門第,私人收藏之風在宋代極為盛行,所以除了呂大臨之外的呂氏兄弟收藏大量宋代以前的文物是很正常的。如果這座墓真的屬於陸其他兄弟,那麽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陸氏家族乃至宋代最喜愛收藏、影響最大的呂大臨墓,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驚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