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彩陶上的圖騰:彩陶圖案是新石器時代最引人註目的藝術之壹。裏面的動物線條特別豐富。常見的圖案有魚紋、鳥紋、壁虎紋、青蛙紋、豬紋、羊紋等。中國中原黃河流域】汾河流域、渭河流域,在黃河上遊、大夏河、渭河流域西北部,都留下了動物圖案的彩陶器物。魚紋是最常見的圖像之壹。中國的魚紋彩陶盆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2.龍崇拜是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的特殊現象。在中國人的眼裏,龍有非凡的能力。它有鱗片和角,牙齒和爪子,可以鉆入水中,可以冬眠。他有自然力,能造雲造雨,能電閃雷鳴。關於龍的形象,無論古今,都沒有給出確切的形象。但現在人們所表達的龍的形象才是龍形象的完美形態。龍最初的形象是怎樣的?蛇。主要有三個例子,壹是古籍,二是史記,三是龍蛇並提的習慣。
我們今天造成的龍是哪裏來的?根據更早更可靠的古代文獻記載,在古代,中國有壹些著名的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黃河中下遊的顏地部落和黃帝部落,黃河下遊的少昊部落和江淮流域的太昊部落。歷史上稱部落首領為“牛首”,故有學者認為部落以牛為圖騰,但根據姓為“姜”,可以認為該姓出自母系,姜為羌,故的母系圖騰為羊。黃帝的意思是黃土高原的統治者,他的圖騰應該是黃土。顏地和黃帝屬於華夏民族;少昊部落和太昊部落屬於東夷族。少昊部落以鳥為圖騰,太昊部落以龍為圖騰。遠古時期,太昊部落居住的黃河中下遊地區氣候溫暖,植被大多保持原有格局,毒蛇猛獸隨處可見。七八千年前,人們制造了石器,用集體的力量捕殺野生動物,卻對叢林中存在的、能在沼澤岸邊生存的毒蛇無能為力。恐懼之心把蛇當神崇拜。
3.葫蘆圖騰:源自葫蘆神話的傳說也是五花八門,最著名的是盤古開天辟地。據說盤古出生的時候身體壹伸,天就高了,地就塌了。天地交界處,盤古左手持鑿,右手持斧,或斧劈,或鑿擊,是壹種神力。久則天地分,二氣升降,清者為天,濁者為地,濁者始開。盤古和葫蘆圖騰是什麽關系?彜語專家劉耀漢在《論中國葫蘆文化》中指出,盤古是葫蘆,盤古的盤是葫蘆。古——意為始,所謂盤古,即“始於葫蘆。”
福建人紋蛇圖騰的習俗在古代三代中,至少有七個土著部落居住在福建,古代文獻中稱之為“七閩”。春秋末期,楚國滅了越國,壹些越人逃到福建。歷史上,這壹時期的福建原住民被稱為“閩粵”。他們喜歡在水邊生活,習慣於與水搏鬥,並善於使用船只。最重要的習俗是以蛇為圖騰,不斷紋身,原始巫術盛行。《說文解字》解釋“民”字說:“民,越南東南部,蛇種。”所謂“蛇種”,是指閩越人民以蛇為祖先,反映了他們對蛇的圖騰崇拜。長期以來,這種崇拜壹直存在於福建和越南的後裔中。比如閩侯的百姓,直到清朝末年還“自稱蛇種”,沒說什麽。他們在宮廟裏畫了壹條蛇,並定期獻祭。在船上放壹條蛇,取名“龍牧”,祈求蛇保佑船平安。如果蛇離開了船,這將是壹個不祥的征兆。在清代,福州婦女總是在發髻中佩戴蛇形銀簪,這也意味著不忘祖先。
補充原始宗教信仰的巫術,在閩越民眾中也頗為流行。福建和越南人民壹直流行紋身的習俗。《朱傳》曰:“文身之人,亦在閩外之地。”這其實是對原始巫術的“模仿”,把頭發剪掉,在身上紋上蛇的圖案,來嚇跑水怪。如《說苑·石豐》說:越人“文身,艷若章,形似龍者,必避水神。”長期以來,閩越民族的後裔壹直保持著連續紋身的習俗。秦漢時期吳越名滿天下,漢武帝也信奉。他下令在宮中建立朱越廟,設置巫師,用越人的“雞蔔”來祈求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