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惺惺散簡介

惺惺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惺惺散 2.1 處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錄 3 《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六:惺惺散 3.1 處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錄 4 《活幼心書》卷下:惺惺散 4.1 處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錄 5 《同壽錄》卷三 5.1 方名 5.2 組成 5.3 主治 5.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6 《種痘新書》卷十二 6.1 方名 6.2 組成 6.3 主治 6.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7 《小兒痘疹方論》 7.1 方名 7.2 組成 7.3 主治 7.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備方法 8 《衛生總微》卷十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三因》卷十六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10 《袖珍》卷四引湯氏方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1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孔氏家傳》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功效 11.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12 《局方》卷十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主治 12.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備方法 13 《麻科活人》卷二 13.1 方名 13.2 組成 13.3 主治 13.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4 《普濟方》卷三八五 14.1 方名 14.2 組成 14.3 主治 14.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5 《醫方類聚》卷二五八引王氏方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主治 15.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備方法 16 《幼幼新書》卷八引丁時發方 16.1 方名 16.2 組成 16.3 主治 16.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備方法 17 《活人書》卷二十 17.1 方名 17.2 組成 17.3 主治 17.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備方法 18 《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18.1 方名 18.2 組成 18.3 主治 18.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惺惺散 1 拼音

xīng xīng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惺惺散 2.1 處方

瓜蔞根、人參、細辛(去葉)、茯苓(去皮)、白術、甘草(炙)、桔梗,各壹兩半。

2.2 炮制

上件同杵,羅為末。

2.3 功能主治

治小兒風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

2.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壹錢,水壹小盞,入薄荷三葉,同煎至四分,溫服。

如要和氣,即入生姜煎服,不計時。

2.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 《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六:惺惺散 3.1 處方

石膏 甘草(生)麻黃(去節,湯浸)各等分

3.2 制法

上藥為末。

3.3 功能主治

治傷寒發熱,頭疼腦痛。

3.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茶1.5克,蔥白10厘米,擘碎,煎三五沸,先嚼蔥白,然後將藥汁服下,去枕仰臥。如發熱再投壹服,出汗立愈。

3.5 摘錄

《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六

4 《活幼心書》卷下:惺惺散 4.1 處方

人參(去聲)15克 桔梗(銼破)白茯苓(去皮)白術 天花粉各30克 細辛(去葉)6克 防風(去蘆)川芎 南星(生用)各7.5克 甘草(半生、半炙)21克

4.2 制法

上藥,哎咀。

4.3 功能主治

治傷風傷寒;痰嗽咳逆。

4.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薄荷3葉,慢火煎至160毫升,不拘時溫服。

4.5 摘錄

《活幼心書》卷下

5 《同壽錄》卷三 5.1 方名

惺惺散

5.2 組成

白術(土炒)5分,黃芩5分,白芍5分,天花粉5分,桔梗5分,人參3分,川芎3分,炙甘草3分,細辛2分,薄荷葉1分。

5.3 主治

痘後感冒風寒,發熱痰嗽,不敢重發者。

5.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加姜、棗煎,食遠服。

6 《種痘新書》卷十二 6.1 方名

惺惺散

6.2 組成

人參5分,白術5分,茯苓5分,甘草5分,桔梗5分,細辛5分,川芎5分,薄荷8分,加花粉8分,前胡8分。

6.3 主治

痘,壯熱喘急,稠密毒壅者。

6.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 《小兒痘疹方論》 7.1 方名

惺惺散

7.2 組成

桔梗(炒)1兩,真細辛1兩,人參1兩,甘草1兩,白茯苓1兩,真川芎1兩,白術1兩。

7.3 主治

小兒風熱瘡疹,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促。

7.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大盞,薄荷5葉,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徐徐溫服,不拘時候。

7.5 制備方法

上為粉散。

8 《衛生總微》卷十 8.1 方名

惺惺散

8.2 組成

天麻半錢,全蠍半錢(炒),糯米1錢(微炒),甘草1錢(炙),木香1錢(炮),白扁豆1錢(炮),山藥1錢(焙),茯苓1錢(微炒),人參1錢。

8.3 主治

小兒傷風挾驚,下瀉日久,脾困不食;及恐作脾風發癇。

8.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嬰孩每服1字;23歲兒每服半錢,水半銀盞以下,棗半個,煎35沸。溫服。

8.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9 《三因》卷十六 9.1 方名

惺惺散

9.2 組成

石膏、甘草(生)、麻黃(去節,湯)各等分。

9.3 主治

傷寒發熱,頭疼腦痛。

9.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小盞,茶半錢,蔥白3寸,劈碎,煎35沸。先嚼蔥白,細咽下,去枕仰臥。如發熱,再服1服,令汗出即愈。

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0 《袖珍》卷四引湯氏方 10.1 方名

惺惺散

10.2 組成

人參(去蘆)半兩,白術半兩,白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白芍藥半兩,天花粉半兩,桔梗(去蘆)半兩,細辛1分(去葉)。

10.3 主治

小兒變蒸發熱,或咳嗽痰涎,鼻塞聲重。

10.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半盞,姜1片,薄荷1葉煎服。

1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1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孔氏家傳》 11.1 方名

惺惺散

11.2 組成

桔梗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栝樓根1兩,白術1兩,白茯苓半兩,防風半兩,細辛1分。

11.3 功效

解風壅痰熱,化涎嗽,止煩渴。

11.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荊芥少許,煎5分,去滓。溫服。

11.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12 《局方》卷十 12.1 方名

惺惺散

12.2 組成

瓜蔞根1兩半,人參1兩半,細辛(去葉)1兩半,茯苓(去皮)1兩半,白術1兩半,甘草(炙)1兩半,桔梗1兩半。

12.3 主治

小兒風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氣粗,鼻塞清涕。

12.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小盞,入薄荷3葉,同煎至4分,溫服,不拘時候。如要和氣,即入生姜煎服。

1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3 《麻科活人》卷二 13.1 方名

惺惺散

13.2 組成

人參1錢,桔梗1錢,白苓1錢,白術1錢,瓜蔞根1錢,甘草1錢,細辛3分,薄荷葉5分,防風1錢,川芎1錢。

13.3 主治

風熱,咽喉不利,脾不和,三焦膽經渴,小便不利。

13.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14 《普濟方》卷三八五 14.1 方名

惺惺散

14.2 組成

半夏(制)、南星、蘇葉、草果、陳皮(制)、厚樸(制)、檳榔、秦艽、柴胡、蒼術、烏梅、良姜。

14.3 主治

風,頭痛壅疼,咳嗽清涕,或生疹瘡。

14.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酒、水各1盞,桃柳枝各7寸,甘草1寸,煎去滓,露1宿。癸日雞鳴時服。

15 《醫方類聚》卷二五八引王氏方 15.1 方名

惺惺散

15.2 組成

人參、茯苓、木香(焙)、天麻、白扁豆(制)、陳米(炒)、全蠍(焙)各等分。

15.3 主治

小兒脾困內虛,吐瀉慢驚。

15.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15.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6 《幼幼新書》卷八引丁時發方 16.1 方名

惺惺散

16.2 組成

白附子(炮)1個,全蠍30個,輕粉2錢匕,僵蠶(直)3個,白姜(皂子大)2塊,鉛白霜1錢匕,蟬退(全)7個。

16.3 主治

乳兒搐搦漸頻,見母搖頭轉背驚呼,發時唇眼動,面還土色。

16.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或半錢,荊芥、薄荷湯調服。

16.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7 《活人書》卷二十 17.1 方名

惺惺散

17.2 組成

桔梗、細辛、人參、白術、栝樓根、甘草(炙)、白茯苓、川芎各等分。

17.3 主治

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或瘡疹發熱。

17.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用水1盞,生姜2片,薄荷2葉,同煎7分,3歲以下兒,分作45服;5歲以上兒,分作2服。

17.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8 《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18.1 方名

惺惺散

18.2 組成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芍藥、桔梗、細辛、麥芽各等分。

18.3 主治

變蒸發熱,或咳嗽痰涎,鼻塞聲重,瘡疹發熱。

18.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1錢,加生姜,水煎服。

古籍中的惺惺散 《嬰童類萃》:[上卷]驚風二十四圖

,灸手腳心各三壯;利驚丸、琥珀抱龍丸並效,熱甚惺惺散。第四眠厥驚\p03b7a22.bmp\...

《醫學正傳》:[卷之八小兒科]痘疹

凡痘疹,但覺身熱,證似傷寒,疑似未明,盒飯先與惺惺散或參蘇飲。熱甚者,升麻葛根湯、人參敗毒散。若見...

《證治準繩·傷寒》:[卷七]小兒傷寒

熱者可發汗升麻湯大青膏天麻膏有汗身大熱者桂枝湯惺惺散解肌湯小柴胡湯白術防風湯可選用之發汗者量四時暄...

《傷寒證治準繩》:[卷七]小兒傷寒

熱者可發汗升麻湯大青膏天麻膏有汗身大熱者桂枝湯惺惺散解肌湯小柴胡湯白術防風湯可選用之發汗者量四時暄...

《醫學綱目》:[卷之三十三·傷寒部]續增小兒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