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產生的標誌之壹就是文字的產生,遠古時代由於缺文字,後人只能通過考古來了解那個時候的生產生活狀態。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春秋戰國時期,國家處於分裂狀態,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也不相同,秦朝建立後頒布了通行全國的文字—小篆。因為有了文字,我國古代的文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春秋戰國迎來了第壹個文化高峰期,諸子百家針對社會現實問題著書立說,縱橫捭闔。
可是,如今我們對先秦歷史的了解卻更多地通過儒家學說,途徑很單壹,不能再看到“諸子百家之言”。秦朝統壹後,推行焚書坑儒文化政策,漢朝武帝又采納儒生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除了主流學說以外的著作典籍或被毀壞或失傳,造成了我國文化史上重大的損失。
隨著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以其為指導思想編纂的史書成為後世了解歷史的主要渠道,而其實這些史書中的壹些記載可能由於主觀上的因素,已經遠離了真實的歷史,今天我們要講到的這個故事就是個典型的佐證。
時間要回到公元281年,當時正處於西晉太康二年。壹天,壹個名叫不準(fǒu biāo)的盜墓賊偷摸鉆進了汲縣的壹座古墓,可是在古墓中他並沒有找到想要的金銀珠寶,反而發現了壹大堆破竹簡。在昏暗的光線下,這個盜墓俠客雖然發現竹簡上隱約有壹些小字,可是因為看不懂,又不感興趣,所以便失望地揚長而去了。很快,古墓被盜的事情被當地百姓發現,他們自發地到官府揭發,當打開這座古墓,在場的人們幾乎被震驚到了,只見墓中滿地散落的都是竹簡,當地官府足足拉了10多車。隨後這件事情也引起了社會士大夫階層的關註,甚至皇帝也專遣中書監、中書令等官僚負責竹簡文字的翻譯工作。
經過官員們兢兢業業的工作,竹簡的身世終於揭曉,原來它來自魏襄王的墳墓,竹簡上的文字詳細記載了先秦三朝的重要歷史,特別是東周時期三家分晉後魏國的史實。
鑒定工作完成,翻譯定稿取名為《竹書紀年》。《竹書紀年》這本失傳奇書的出現,立即引起了士大夫階層極大的反應,因為之前依靠《春秋》、《史記》而得到的很多先秦史實都被顛覆,其中包括商朝最大的篡位案。
伊尹,這位商朝重臣,在儒家的典籍《孟子》《左傳》中是忠君愛國的典範,他在先君商湯死後,竭力輔佐新君太甲振興綱紀,發展國家經濟,可是太甲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庸君,他既無心政事,又失德於民,於是伊尹為了國家江山社稷不得已廢太甲之位,令其在湯的陵墓桐城守靈。三年後,太甲幡然醒悟,伊尹大為感動,迎太甲回朝,為其作《太甲訓》以示贊許,從此商朝在君臣***治之下走向了繁盛。
然而,在《竹書紀年》中關於這壹段歷史卻有另外壹個版本,書中說四朝元老伊尹在先君過世後威望日漲,引起了新君太甲的極度不滿,可是由於太甲年輕氣盛,政治影響力不及伊尹,很快被伊尹輕松拿下囚禁在了桐城,隨後伊尹取而代之自立為王。七年之後,太甲才得以東山再起,誅殺伊尹。也就是說,按照這個版本,伊尹卻是壹個以下犯上謀權篡位的腹黑權臣,這跟官修史書中他完美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對於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場上的說法令人真假難辨,後來也不乏自命不凡效仿伊尹廢黜當國皇帝的權臣,如果《竹書紀年》所載屬實,伊尹開創廢王自立的先例,堪稱史上最大的篡位案。因此盜墓而得來的這本奇書,讓我們從另壹個角度了解到先秦的歷史,或許我們真的被傳統認知“蒙蔽”了多年,因此什麽叫做歷史,還真的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