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發生過大地震嗎?

中國古代發生過大地震嗎?

中國歷史上的強震,以及對認識地震、預測地震、抗震有歷史意義的地震。

陜西岐山地震發生在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這是中國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壹次大地震。地震時,“西周發生三次四川地震。又是三江之年,岐山崩(《國語周瑜》)。三川是陜西省的涇河、渭河、洛河。估計震級可達7級以上。

北郡地震發生在西漢(公元前165438+10月11)九月的陳冰。據史書記載,地震波及“自京師至北郡壞城垛三十余座,死亡四百壹十五人”(《五行史》)。首都現在是陜西省Xi市。漢代的北方郡縣應該包括甘肅、陜西、山西、河北等省。史書上關於地震有“水出來了,地動山搖”的記載,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地震前地下水異常變化的記錄。

甘肅晉城、隴西地震發生在東漢永和三年(138年2月28日)二月。據初步考證,這次地震是人類歷史上第壹次有地動儀(張衡的候診地動儀)記錄的破壞性地震。當時地震儀放在洛陽,距離震中約700公裏。東漢的金城縣包括今天的蘭州城。量級估計是壹個量級。地震時“二郡山岸崩,地陷”(《後漢書·舜帝紀》),“地震裂,城垛房屋壞,壓死人”(《後漢書·五行誌》)。

洪通和趙城地震發生在元大德七年(1303年9月17)8月6日。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詳細描述大地震。這次地震“使數十萬壞官民背井離鄉”(《元史·五行誌》),“村落城堡遷移,土地裂成運河,百姓被壓死”(《元史·成宗誌》)。受損區域沿汾河地塹延伸400多公裏。幅度約為8或更大。

陜西滑縣地震發生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 65438+10月23日)。這是中國歷史上最致命的地震。“官兵壓死八十三萬人,真奇怪”(《明史·五行》)。地震前,該地區長期沒有中、小地震活動。但地震前8小時左右,震中地區有“地球在轉,我感到頭暈”)和《隆慶化州誌》的記載。這次地震首次記錄了地震時的“地火”(地光)現象。地震後,災民曾考慮用木板做建築墻體抗震。這個地震帶的長軸與渭河地塹的方向壹致。估計震級約為8或更大(圖1)。

廣東瓊山地震發生在明朝萬歷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七月13)。康熙《瓊山縣誌》記載:“海上大地震。自東北起,巨響如雷,府衙民房倒塌,城內死傷千人……”。估計震級為7.5級以上,是海南島歷史上最大的地震。地震前該礦發生了變形和坍塌。“現在是中午,銀礦刮起奇怪的風,聲音像打雷壹樣,震動過後,坑堤坍塌,數百名礦工被壓。地震是半夜在老公家外面發生的,但在礦上是中午開始的。所謂根傷,致枝葉動。”

山東莒縣、郯城地震發生在6月17日(1668年7月25日)。這次地震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之壹,估計震級為8.5級(圖2)。據康熙《郯城縣誌》記載:“地震時,聲自西北而來。建築和樹木壹度向前向後傾斜,從頂部到地面兩三次,就顫抖著倒下了,城樓、官宅、村廟都像塌了壹樣。”地震帶的延伸方向與郯廬斷裂的方向壹致。最遠感應區域距離震中1000公裏。根據康熙海州的記載,地震時海水變化明顯。在這次地震前後,震中附近地區沒有其他破壞性地震的記錄。

河北三河、平谷地震發生在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九月二日)。這是北京附近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估計震級為8級。震中裂度ⅶ度,受損區域長達500公裏。北京故宮遭到嚴重破壞。地震發生後,三河縣縣長庶人寫道:“7月28日,我辦完事,從西宅退下來打個盹。如果有人從夢中醒來。向門口望去,房間裏沒有人。忽如炮響,忽如炮響,緊接著是數千門石炮,以及四聲悠遠的炮響,儼幾十座鬣狗簌簌疊起,...第二天,人們報告說縣界比舊界低了,於是去調查。西行三十余裏及六合屯,地脈中斷,墜二尺。漸西北至東五裏,東南界落五尺。至於北邊的潘各莊,就在邊關南邊。”(《甘龍三河縣誌》)。顯然,地震時發生了大規模的地面變形。

山西臨汾地震發生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5月18)4月6日。這次地震的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強,破壞區域長達500公裏。8級地震震中附近再次發生8級地震,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唯壹的壹次。之前的8級地震是1303年的洪通和趙城地震。

雲南東川地震發生在清雍正十壹年六月二十三日(1733年八月二日)。這次地震的震級估計為7.5級,是中國地震史上最詳細的地震。“自從牛子的斜坡裂開後,有壹條從南到北的山脊,寬四五英尺,裏面困著壹株田苗,還有壹條窄的,長英尺。如果妳用壹根長竿去量,妳永遠不知道它有多淺,它將持續幾百英裏,直到尋甸的劉舒河,……”(雍正東川府誌)。地震後,人們註意到城墻的城垛“北十有九,南九有九,東西十有六,既克制又奇怪。”這是中國地震史料中最早的地震力方向性描述。

寧夏平羅、銀川地震發生在11月24日(1739 65438+10月3日)。震中烈度強,破壞範圍半徑380公裏。震級估計為8級。地震帶的長軸與銀川地塹的方向壹致。《甘龍寧夏府誌》記載:“尤氏地震,自西北向東南,尤其是平羅及縣城,而東南各寨堡漸減。地如閏,土從墳。平羅北新區、寶豐兩縣多裂縫,寬幾尺,或滿腳...三縣的城墻和堤壩的房屋都倒塌了,死了五萬多人,有男有女。”據故宮檔案記載,在黃河附近的壹些城鎮,地震發生後,地裂縫“湧出水來,河水湧進城內。壹片汪洋深達四五尺,許多人凍死淹死了。”這是壹個中國內陸因地震被河水淹沒的地震案例。

雲南嵩明地震發生在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九月六日)七月二十三日。本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為ⅶ度,破壞範圍半徑260公裏。這是迄今為止雲南省已知的最大地震。地震前“黃沙預先四擋,微弱曙光分不清。每隔三天三夜,地震的聲音從北方傳來,看起來像幾十個巨大的炮彈...最激烈的是嵩明的楊林驛,城裏的酒店,覆土瞬間變平,……”(魏·《天涯錄》)。

臺灣省基隆近海地震發生在11月23日(1867 65438+2月18)。這是中國地震史上引發海嘯的最大地震。震級估計為6級。“沿海山體開裂,海水暴漲,房屋倒塌,數百人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