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以後以壹國而統天下,由於儒家文化強調“家國同構”,家又指家庭、家族,從而形成“家”“國”並提的條件,“國家”指壹國的整體,如西漢劉向《說苑》:“茍有可以安國家,利人民者”,《明史》:“國家正賴公耳”。但是中國古籍中出現的“國家”並非近代民族國家的觀念,而只有“天下”的觀念。在西學東漸時,才用“國家”壹詞附會西方的state。
國家(英語:state),則強調政府統治的狀況,是政治學上常用的術語。最早來自於意大利思想家馬基維利所用的意大利語:statos壹詞,該詞來自於拉丁語:status,本義為“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