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名人有:鐵木真、忽必烈、耶律楚材、白樸、郭守敬、趙孟頫、黃公望、郭子興、歐陽貞、元好問、關漢卿、施耐庵、王冕等等。
1、鐵木真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顏部人。大蒙古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生於漠北斡難河上遊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淳熙十壹年(1184年)前後,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壹步步統壹蒙古諸部。開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
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寶慶三年(1227年),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後,追謚聖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謚“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號太祖。
2、白樸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天凈沙·秋》等。
3、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
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歷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歷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壹種歷法。為修訂歷法,郭守敬還改制、發明了簡儀、高表等十二種新儀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內的古渠,更立閘堰,使當地農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耗時壹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發展了南北交通和漕運事業。
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以郭守敬的名字為月球上的壹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1977年3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4、趙孟頫
趙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壹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臺侍禦史程鉅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
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謚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5、黃公望
黃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號壹峰,江浙行省常熟縣(今江蘇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畫家,“元四家”之首。
據傳本名陸堅,後過繼永嘉府平陽縣(今溫州平陽縣)黃氏為子,嘗自稱“平陽黃公望”。中年當過都察院掾吏,皈依全真教,別號大癡道人,在江浙壹帶賣蔔為生。
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
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百度百科-黃公望
百度百科-趙孟頫
百度百科-郭守敬
百度百科-白樸
百度百科-孛兒只斤·鐵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