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不利則為水這句話出自《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相關論述如下:
1、血不利則為水是張仲景提出的壹個概念,意為如果血液運行不暢,就會導致水液代謝失調,從而引起水腫病。這個理論是中醫對水腫病病因病機的壹種概括,認為血與水在體內有密切的聯系。因此,血不利則為水這句話中的血不利是導致產生水腫疾病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2、這句話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如果身體血液循環不好,就會導致體內的水分代謝不良,從而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對於維持身體健康很重要。為了改善血液循環,可以通過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長時間久坐等方式來促進血液循環。
3、血液運行不暢,就會導致水液代謝失調,從而出現水腫病。這個理論還指出,瘀血和水濕痰飲的形成和發展,都與氣機阻滯有關。如果肝氣郁滯,不能正常疏泄,就會導致水濕痰飲凝聚而不布運,血液失去正常的運行軌道而產生病變。
金匱要略主要論述
1、金匱要略是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著,是中醫經典古籍之壹。全書分三卷二十五篇,第壹篇至第十九篇主要論述內科病的辯證和治療,第二十篇至第二十二篇主要論述婦科病的辯證和治療,第二十三篇至第二十五篇則主要論述外科病的辯證和治療。
2、在金匱要略中,張仲景提出了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的病機學說,並以此為總綱,對內科、外科、婦科、外科等多種疾病進行了分類和總結。他還提出了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將疾病劃分為六個類型,每種類型又包括若幹種疾病,並針對每種疾病提出了相應的方劑和藥物。
3、金匱要略中還收錄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和藥物,其中包括許多被現代醫學證明具有顯著療效的中草藥和方劑。這些方劑和藥物不僅對當時醫療界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現代醫學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