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朱對的誤讀及其在經學闡釋中的意義,《哲學研究》2004年第3期。10000字。
* 3.《郭店竹簡》壹詞與孔子仁學,《哲學研究》2005年第5期。10000字。
* 4.《以命說話的傳統與孟子的性善論》,《哲學研究》2007年第7期。10000字。
* 5、《大學早期發展新證》,《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3期。10000字。
* 6.孟思學派考證,《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3期。10000字。
* 7.簡牘“自稱性”與孟子“天下之言”篇,《中國哲學史》2004年第4期。10000字。
* 8.《德性與誠信》,《中國哲學史》2008年第1期。
* 9.孟子四終論的形成及其理論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報,第1期,20065438。兩萬字。
* 10,簡帛新探,《孔子研究》,2002年第5期。15000字。
* 11,簡帛文本比較(五行),華學2001第5期。10000字。
12,郭店竹簡與中庸之案,(臺灣省)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報,2000年第25期。兩萬字。
13,郭店竹簡與“君子慎獨”,光明日報,2000年9月15;見(加拿大)中國文化,2006年9月5438+0。10000字。
* 14,荀子對孟思“五行說”的批判,中國文化研究,夏季卷2001。10000字。
15,《從竹簡《窮至時》到孔子《知天命》,中國文化論壇,2003年第4期。10000字。
16,“大學”新解——兼論“大學”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中國哲學》第23輯,2001。15000字。
17,《戰國時代的中庸思想與“大同”和“小康”論》——兼論《李雲》的作者和時代,《2555年紀念孔子誕辰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1,50000字。
18,《仁與孝——孟思學派的壹種解讀維度》,《儒林外史》第1輯,2005年。三萬字。
19,《定縣竹簡論語》,《管子學報》2005年第1期。10000字。
20.《論語》在漢代的地位和流傳,《世園》2004年第4期。15000字。
21,早期儒學的六藝之學與社會生活之學,光明日報,2003年8月5日。四千字。
* 22.《孔子的易經研究考辨》,《中國文化論壇》,2000年第4期。八千字。
23.孟子的仁義學說,燕山大學學報,第4期,2001。10000字。
24.《荀子與中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2年第5期。10000字。
* 25.《荀子在位年新考》,《陜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10000字。
26、《荀子·天人之分》,趙文化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年。10000字。
27.《唐虞之道與“殺孝”的歷史意義》,載《儒學評論》,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10000字。
28.子思“子怡”、“表記”、“季芳”探微,中國儒學第1輯,2006。
29.從簡牘中的“經”到帛書中的“說”,《中國儒學》,2007年第2輯。
30.簡牘《性自說》與早期儒家心性論,龐樸主編,《古墓新知》,臺灣省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兩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