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在選擇論文題目時,壹定要寫自己在學習中積累的東西,不能寫命題作文。作為導師,不要強制要求研究生寫某壹方面或某壹個人。
第二點:論文題目大小要合適。
不太大。比如研究生寫《論宋代科舉制度》,就太大了;也不能太小,《論宋代印章制度》太小,所以題目壹定要合適。
第三點:要找到足夠的史料。
寫文章和做飯是壹樣的。沒飯吃怎麽做好?
第四,要參考其他人內容相似或相同的作品。
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麽看,哪些可以借鑒,哪些可以補充,哪些應該批判。他們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引用了哪些史料,在哪些書中,以何種方式引用,相當於告訴妳壹個關口,妳可以從這個關口找到妳需要的史料。不代表他們把這本書的史料都用光了,也不代表所有史料都引用得當。
第五點:寫論文的時候,要邊敘述邊討論。
寫畢業論文要邊談邊討論,不僅要有史料,還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第六點:寫好的論文要反復修改,也就是反復“打磨”。
不要寫壹篇文章就再也不看了。要反復讀,反復修改,讀壹遍就有收獲,讀兩遍就有收獲。睡了壹覺,第二天醒來就去看了。發現有些漏洞還需要補充,有些論點可以修改的更準確,有些問題還沒有解釋清楚,只好再改壹遍。簡而言之,我們要不厭其煩地修改自己的東西,也就是“磨”,這樣才能出精品。俗話說“慢工出細活”,就是這個道理。
第七,要對引用的材料進行考證。
本科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有三個標準。對於本科論文,只需要找到基本史料即可;對於碩士生論文,妳不僅要找到足夠的史料,還要稍加鑒別;對於博士論文,不僅需要充分的史料,還需要考證和鑒定。研究史料,不要光用史料。
第八:盡量多生產壹些副產品。
包括兩個方面:壹是適當寫壹些小論文,爭取在壹些核心期刊上發表。妳先寫個小論文,串起來可能就是博士論文了。二是盡可能多的積累史料。有些史料可能在妳的論文中用不到,但對妳將來的進壹步研究和寫其他論文會有用。
相關註意事項
有些同學可能經驗不足,比較幼稚,會抄襲或者借鑒壹篇論文,然後就不會把這篇參考文獻列入參考文獻。他們甚至認為這個查重工具不會檢測出來,他們論文的重復率也不會高。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不僅低估了目前的查重工具,也完全模糊了引用的概念和意義。其實參考文獻的作用壹部分是引用,標有參考文獻的部分是幫助妳減少查重工具重復的使用。
切記參考文獻壹定要註明引用的是哪位作者,文章的哪壹頁,尊重作品,嚴謹,也便於讀者(導師)提供驗證依據。對了,很多導師看了妳的論文就知道引用的是哪個了。如果他們看到妳的報價沒有標註或者標註不準確,那就是扣印象分的事情。
百度百科-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