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作者對歷史人物有不同的解讀和描述。基於他們當時掌握的多項史實,以及撰寫史書時的各種綜合因素,即使是同樣的材料,在不同作者的作品中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歷史學家不得不提醒大家對照閱讀,以達到“賞析多文,解疑釋惑”的效果。
當代著名隱士熊逸曾在書中說,史書中對歷史人物的記載總是片面的、偏頗的,這並不完全是由於記載者的主觀原因。想想吧。如果張三讓他最好的朋友為他寫傳記,不同的人寫的張三壹定大相徑庭,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張三覺得這些傳記沒有完全展現他的性格特征。
但從另壹個角度,我們也可以嘗試從眾多學者關於同壹歷史人物的表述中,拼湊出最貼近事件的真實形態,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人物的真實形象。
在劉邦研究方面,日本歷史學家佐佐木圭彥的《劉邦》全面講述了劉邦的創業歷程。結合《史記》、《漢書》等傳世文獻,以及《睡虎地秦簡》、《居延竹簡》、《殷灣竹簡》等考古發現,描繪了秦末漢初波瀾壯闊的精彩歷史,展現了漢高祖劉邦從亭長到皇帝的傳奇經歷。
為什麽壹個幾千年前的歷史人物仍然被很多人廣泛關註?劉邦作為大漢帝國的開創者,也是歷史上最難搞的企業家之壹,是壹個立體多元的歷史人物,更是壹個生前死後充滿無數故事的開國皇帝。
在“壹切皆有可能”的今天,人們更關心的是,為什麽壹個小地方的小官(某館館長)能打敗壹系列似乎各方面都比他強很多的敵人,成為最終的贏家。
人們好奇的是,為什麽壹個看起來沒有什麽特長的中年油膩大叔,卻能駕馭張亮、蕭何、韓信、英布這樣的人才英雄,他的領導藝術是什麽樣的,從中能學到什麽,是大家都想了解、學習和掌握的。
壹個曾經被公認為頑固不作為的人,最終成為了開國皇帝。其中劉邦有哪些沈浮,秦末又是如何取勝的?答案可以由佐佐木敬言的劉邦給出。
日本學者佐佐木敬彥在對劉邦進行深入研究後,總結了劉邦取得最後勝利登上天皇寶座的原因。
在佐佐木看來,劉邦從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充分而具體地籠絡了自己的同夥,建立了小團體的領導和組織能力。
與他人合作時,要慷慨和體貼。為下屬提供壹個寬松舒適的環境,但如果有人表現出壹絲反叛的跡象,哪怕他只具備反叛的條件,他也會毫不猶豫地不擇手段消滅異己。
韓信曾對劉邦說:“陛下不能當兵,只能當個好將軍。這就是為什麽它是陛下的家禽。”
與他們最強的競爭對手項羽相比,他們的性格相似之處在於都是有情之人,但不同之處在於劉邦的感情與他對權力的渴望緊密結合在壹起。他天生狡猾、奸詐、靈活,可以在這兩種性格之間自由切換。
在對待下屬的時候,雖然他極其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但是他也有慈愛,豁達,善於溝通的壹面。他對被鄙視的下屬很好,很受歡迎。
西晉歷史學家皇甫謐曾評價劉邦說:
眼看著漢朝祖宗取天下,被秦朝暴亂。他們沒有權力做將軍的把柄,在亭子裏發了財,苦練聰明才智,約束英雄,鞭撻天下。或通過脅迫,或通過美德,或通過正義,或通過權力;逆順不常,霸,王之道雜。所以,沒有壹定的制度和三代之美,很難活在皇帝的位置上。劉邦是壹個慷慨的統治者,但他只對自己能控制的對象非常慷慨,而這種慷慨與他對權力的強烈欲望融為壹體。是典型的統治者性格,失敗後能讓他盡快恢復,勝利後能充分發揮這種性格,天下事盡在掌中。
再加上他對現實的直觀洞察和機敏的組織能力,在壹堆文武雙全人才的支持下,最終奮戰到底,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所以有人感慨地說,張亮、蕭何、韓信是人類的人才,劉邦是天賦異稟的人才。
於曾經批評過壹位學者。他每天只研究唐朝壹個尼姑死的那壹年。研究那些信息是浪費時間。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壹部歷史研究作品的壹個特點,那就是資料的有限性。
因為他是壹個朝代的開創者,所以關於劉邦的個人記載要比後來的皇帝少得多,流傳至今的數量更是少之又少。
而且,有足夠的資料證明,早在漢代,劉邦的創業史就已經被修改美化了,就像李世民在後世對楊光個人形象的二次塑造壹樣。這壹點最早見於《史記》,在《漢書》中表現得非常明顯。以上種種,使得劉邦的經歷呈現出壹種撲朔迷離的歷史面貌。
由於歷史久遠,資料有限,很多歷史真相往往被埋沒在歲月的長河中。學者們研究劉邦比研究朱由檢(崇禎皇帝)難多了。但佐佐木靜彥憑借自己深厚的學術功底,試圖從現有的各種資料中尋求真相,挖掘那些不為人知的史實,對許多歷史細節進行細致的考證,試圖發掘著名歷史事件背後的真相,試圖展現給大家。
此外,《劉邦》壹書還從更宏觀的角度研究了月牙形水鄉泗水的地緣政治,探討了地理因素對劉邦性格形成和創業團隊形成的影響。
因為我親自去過這些地方,所以作者在這些地方寫的細節更加豐富生動,這也是本書與很多關於劉邦的研究和歷史傳記的壹大區別。
雖然書中的壹些觀點和見解可能難以得到讀者的廣泛認同,但佐佐木靜彥在寫作手法上也對當時的歷史進行了壹些大膽的還原,有些已經超出了歷史的範疇,有些細節也沒有直接的歷史依據。但也從另壹個角度給人們提供了很多新的研究視角和觀點。這也是劉邦的亮點和可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