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王燾:唐代的壹位著名醫家,其著作《外臺秘要》頗為後人稱贊

王燾:唐代的壹位著名醫家,其著作《外臺秘要》頗為後人稱贊

王燾,唐代(今陜西省郿縣常興鎮車圈村王家臺)人,生於公元670年 ,卒於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壹位著名醫家,其著作《外臺秘要》頗為後人稱贊。他不存個人偏見,博采眾家之長,在《外臺秘要》中,他引用以前的醫家醫籍達60部之多,差不多所有的醫家留下來的著作都是他論述的對象,可謂“上自神農,下及唐世,無不采摭”。

王燾,唐代(陜西省郿縣常興鎮車圈村王家臺)人,生於公元670年,卒於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壹位著名醫家,其著作《外臺秘要》頗為後人稱贊。王燾由於自幼多病,常與醫藥打交道,從而對醫學發生了興趣。後又因其母身患疾病,他感於“齊梁間不明醫術者,不得為孝子”的話,於是便鉆研醫學,以醫治其母親的疾患,常常與名醫接觸,並向之請教,終於精通了醫學,並著有《外臺秘要》。王燾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珪是唐初傑出的宰相之壹。他為官清廉善諫,與房玄齡、杜如誨、魏征齊名,曾是李淵的太子李建成的老師。王燾的父親王敬直是南平公主的附馬,也被封了爵位。王燾的兩個兒子也都做了官,大兒子是大理寺少卿,次子擔任了蘇州刺使。

王燾從小體弱多病,母親南平公主身體也不好。他十分孝順,不解衣帶地照顧母親,還閱讀了大量醫書,尋找靈方妙藥,也漸漸地對醫學產生了興趣。王燾曾經擔任徐州司馬和鄴郡太守,但是他為了有機會閱讀醫學書籍而到了當時的皇家圖書館——弘文館任職。自此,他便如饑似渴地在那裏閱讀晉、唐以來的醫學書籍。他在這裏度過了20年的時間,在系統閱讀大量醫書的同時,他還認真的做了詳盡的摘錄,夜以繼日,年復壹年,積累了大量的醫學資料。其中僅古方就有五、六十家之多。後來,他被貶職到房陵,遇赦後就近安置在大寧郡,當地氣候炎熱潮濕,百姓得了瘴氣,十有六七難逃壹死。他依照隨身攜帶的驗方施治,竟然把即將死去的人神奇地救了回來,由此,他便決心發憤編寫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