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牙現世,古塔藏瑰寶
汶上,古稱中都,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這裏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發祥地,又是古代的佛教聖地。在汶上縣城西北隅寶相寺內坐落著壹座千年古塔,因寶相寺而得名寶相寺塔,又名太子靈蹤塔,此塔始建於北宋年間(公元1112年),塔高45.5米,為磚砌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建築。塔頂呈葫蘆蓮花形,底層東、西、南三面各砌有佛龕,說起佛牙就要從這座寶相寺塔說起,而汶上當地還有壹段有關佛塔的傳奇。
塔宮南壁上刻有:“任城左榮義,榮士,中都束德儒,同迎佛牙歸葬,時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
從此判斷佛牙舍利入塔時大概是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三月十五(農歷),出土時間為壹九九四年三月十五日(陽歷),巧合的是應了佛教上說的“陰進陽出”,而且佛牙歸葬與出土時間恰好是兩種歷法的同壹天,是因緣巧合還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讓人產生無限聯想。塵封千年的地宮被打開,佛教聖物佛牙舍利重現於世,世人被這個重大的發現震驚了。
佛牙背後,有壹個美麗的傳說
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圓寂都在遙遠的古印度,那他的佛牙舍利怎麽會出現在萬裏之外的中國山東汶上呢?記者了解到這其中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據傳,在公元前485年的壹個月圓之夜,佛祖釋迦牟尼在禪定中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進入永恒的涅盤,佛的弟子們悲痛萬分。按照導師臨終遺言,進行了荼毗(特指佛的火化)儀式。佛的真身化作五色佛光,直沖霄漢。
這時住在三十三天忉利天的眾神之神帝釋天,看到佛光,知道是佛祖涅盤了,隨即騎白象、駕祥雲、持法器,攜天龍八部,準備了儲存佛舍利的七寶瓶,迅疾趕往大千世界。
帝釋天的到來讓佛弟子們手足無措。這時猛烈的火焰忽然熄滅。帝釋天揭開了佛陀火化的寶棺,他看到佛的肉身已化作無數圓潤晶瑩的五色舍利和不損的牙齒。他用雙手恭敬地捧起壹顆牙舍利,這顆舍利長壹寸多,顏色呈黃白,晶瑩潔凈。帝釋天細心地包裹起佛牙舍利,置入銀槨,又套金棺,恭放入三尺純金覆缽七寶塔內的舍利瓶。帝釋天命天龍八部護持佛牙塔。
這時,百花齊放,孔雀開屏,青龍吐霧,彩虹架橋。鑾駕緩緩升騰,只見五色光環顯現半天中,祥雲繚繞,佛光普照,梵音盈耳,香氣撲鼻!
而在天地界分之處,生活著壹對捷疾夜叉(夜叉是壹種半神,出現在印度神話和佛教神話中,與中國“母夜叉”的概念不同)。此二夜叉得知供奉佛牙舍利可祛除種種病魔邪惡,隨身供奉可使肉身金剛不壞,萬劫輪回不滅!隨即商量如何設法取得。帝釋天迎取佛牙後在忉利天須彌山壹夜間起造十三級黃金寶塔,供奉佛牙舍利。日日頂禮膜拜,四時香花不絕。
這樣過了十壹個晝夜,兩個夜叉趁守護神不備,從金塔內盜取了佛牙舍利。帝釋天大怒,命護法金剛韋馱即刻捉拿盜賊。為了逃避韋馱的追捕,兩個夜叉迅疾飛往三千大千世界。
此時天竺國犍陀羅有位得道高僧名叫舍利越摩。這日深夜,舍利越摩正在禪房入定,冥悟佛牙遭劫,開天眼細看,只見護法金剛窮追二夜叉不舍,化作壹道五色光從天庭向地界飛墜。閃電連連,雷鳴不絕,忽聽壹聲巨響,天崩地裂,眼見壹顆流星落在禪房後不遠處的小山丘上,舍利越摩尋光上山,兩個夜叉已經漸漸萎縮湮滅。所幸的是,佛牙舍利依然光彩四射,耀人眼目。舍利越摩恭敬地捧出佛牙。
從此聖物佛牙就來到了人間,供奉在犍陀羅。雖然這只是壹個神奇的傳說,但是唐朝著名的翻譯家義凈記載:“佛有四顆牙舍利,有壹顆在犍陀羅”。
佛牙東來,“悟空”立奇功
傳說歸傳說,佛牙舍利如何來到東土,歷史的真相又是如何?這還要感謝壹位叫“悟空”的高僧。《大正藏》卷五壹收錄《十力經序》即《悟空入竺記》記載:上都章敬寺沙門悟空,俗姓車,字奉朝。唐天寶九年,天竺(印度)壹個小國派使臣來唐朝,表示願意歸附。次年,唐玄宗派大臣張韜光前往安撫,悟空時任左衛之職。在天寶十二年二月到達該國。張韜光在交付唐朝賜給國王的信物後啟程回國。悟空因患重病,無法隨行。病愈後,誓心歸佛,投在當地高僧門下出家,這名高僧正好保管著釋迦牟尼佛牙。悟空在印度那爛陀寺住了三年,因懷念家鄉,再三請求回國,最後攜帶高僧贈送的釋迦牟尼佛牙舍利和梵文貝葉經,歷盡艱辛,於貞元六年二月回到長安,將佛牙舍利及譯經進奉給朝廷。這樣佛牙舍利就隨著悟空法師不遠萬裏來到了中國。
得到佛牙後唐朝在大莊嚴寺造佛牙寶塔供奉;唐武宗滅佛,不許供奉佛牙,佛牙隱匿不明;至五代後晉天福三年,佛牙輾轉至汴京;沈括於熙寧五年在京城附近看到過佛牙,此後佛牙幾經輾轉來到了寶相寺。在《宋高僧傳·唐京兆西明寺道宣傳》、《宋高僧傳》、《夢溪筆談》、《宋史·王安石傳》等古籍著作中都有相似的記述。
佛牙價值,宗教聖物無價之寶
我們了解了佛牙來到中國的曲折經歷,同時記者還了解到,在佛牙的挖掘過程中,也有其他寶物壹同出現。地宮***有供奉文物114件,以質地分有:骨、鐵、金、銀、玉、水晶、瑪瑙、綠松石、玻璃等。以器類分有:金棺、銀槨、佛牙、舍利、石匣、捧真身菩薩像、石造像、鎦金銅錢、銅盒、琉璃凈瓶、水晶凈瓶、銀菩薩像等。這壹重大發現進壹步明確了寶相寺塔的來歷及建造年代。據考證,寶相寺始號昭空寺,建於唐代,當時是壹座氣勢宏偉的大寺院。宋鹹平五年,真宗皇帝封禪泰山時曾在此駐留,並改昭空寺為寶相寺。
據石匣上的銘文記載,塔內供奉的佛牙舍利,為北宋熙寧六年二月,宋太祖趙匡胤的玄孫趙世昌到宋都開封,在宋英宗之子的王府內求得的。對此佛牙的情況,現已從有關資料中得以查證,北宋年間確有壹顆佛牙在嘉王府內傳藏。據史料記載,此佛牙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靈骨,又因釋迦牟尼為壹王國的太子,故供奉佛牙的寶相寺塔原名為太子靈蹤塔。太子靈蹤塔高13層,這種建築規格在佛教中只有在供奉最高名位的神明時才能使用,寶相寺地宮佛牙舍利為釋迦牟尼佛真身佛牙舍利,是世界佛教信仰的聖物,由此也可看出這批聖物彌足珍貴。
此外這次發掘出土的文物保存完整,數量大,種類多,制作精,等級高,可說是唐宋時期該地域文化高度發達的集中表現。出土的金銀器及水晶、琉璃等器物,綜合運用多種工藝技術,工藝水平甚為高超,藝術風格甚為瀟灑、雋秀,是研究唐宋時期金銀器制作工藝技術的珍貴資料,絲織品的發現也為研究宋代紡織工藝提供了實物資料。
寶相寺塔修繕中地宮出土的各類文物,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遺存,是佛教文化至高無上的聖物,為研究寶相寺塔的始建年代,宋代時期鄆州地區,特別是中都縣(今汶上縣)佛教的盛行情況及宋代的物質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9日,在山東省博物館開展的山東文物精品大展中,眾多寶物齊聚壹堂,交相輝映、熠熠生輝,在這眾多寶物之中,最具傳奇色彩,也最吸引參觀者的莫過於來自山東汶上的佛牙舍利。佛牙舍利相傳為佛祖釋迦牟尼的牙齒,它既是佛教最高等級的聖物,又極具文物價值,而記者采訪中發現,在佛牙背後還有很多充滿傳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