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的美稱有:圓輪、玉輪、金輪、銀輪、冰輪、霜輪、孤輪、斜輪、桂輪、月輪、圓鏡、玉鏡、金鏡、水鏡、冰鏡、寒鏡、寶鏡、秦鏡、飛鏡、瑤臺鏡等等。
月球形成於約45億年前,在地球形成後不久,有關它的起源有幾種假說,得到更多事實證據支持的說法是它形成於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忒伊亞”之間壹次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圍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說”。?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著由暗色的火山噴出的玄武巖熔巖流充填的巨大撞擊坑,形成了廣闊的平原,稱為“月海”,實際上“月海”中壹滴水也沒有。
月海的外圍和月海之間夾雜著明亮的、古老的斜長巖高地和顯目的撞擊坑。它是天空中除太陽之外最亮的天體,盡管它呈現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實際很暗,反射率僅略高於舊瀝青。由於月球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再加上規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神話傳說、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歷法編制、文學藝術和風俗傳統等產生重大影響。
擴展資料
從地球上看月亮,看到的月球表面並不是正好它的壹半,這是因為月球像天平那樣擺動。地球上的觀測者會覺得:在月球繞地球運行壹周的時間裏,月球在南北方向來回擺動,即在維度的方向像天平般的擺動,這被稱為“緯天平動”,擺動的角度範圍約6°57′。
月球在東西方向上,即經度方向上來回擺動的現象,被稱為“經天平動”,擺動角度達到7°54′。除去這兩種主要的天平動,月球還有周日天平動和物理天平動,前三種天平動都並非月球在擺動,是因為觀測者本身與月球之間得相對位置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現象。只有物理天平動是月球自身在擺動,而且擺動得很小。
由於月球軌道為橢圓形,當月球處於近地點時,它的自轉速度便追不上公轉速度,因此我們可見月面東部達東經98度的地區,相反,當月處於遠地點時,自轉速度比公轉速度快,因此我們可見月面西部達西經98度的地區。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
又由於月球軌道傾斜於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動時,極區會作約7度的晃動,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
再者,由於月球距離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徑之遙,若觀測者從月出觀測至月落,觀測點便有了壹個地球直徑的位移,可多見月面經度1度的地區。
百度百科-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