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諸葛亮用的木牛流馬是什麽原理?為什麽會制動走運軍糧?

諸葛亮用的木牛流馬是什麽原理?為什麽會制動走運軍糧?

木牛流馬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的發明,功用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獨輪車,在作戰時可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到了祖沖之的年代,木牛流馬的制作方法已經失傳。他四處考察,從民間收集資料,再運用自己豐富的機械知識和經驗,重新制作木牛流馬。

究竟祖沖之的木牛流馬與諸葛亮的有多接近,由於他的創作亦已失傳,所以現在已經無從稽考了。近年來,不少有心人希望把這種古代機械重現人間,他們根據歷史資料,再加上豐富的想像力,造出像馬、牛或獨輪車等各種不同形狀的木牛流馬。木牛流馬的愛好者,還成立了多個木牛流馬的研究會哩!

雞公車又名嘰咕車。交通運輸工具。據說是諸葛亮所創的“木牛流馬”。結構簡單,形似雞頭,壹般長4尺,前裝木制單輪,輪緣裹以鐵皮或硬質橡膠圈。輪上部裝有凸形護輪板,可坐人載物,車身後部有支架,便於停放。有燕尾形手柄,車夫以兩手持之前推。分寬架、窄架兩種。寬架載重量可達500kg,窄架能載200kg左右。輕便靈活,制作簡便。

廣元市區內有150km的古棧道,是三國蜀相諸葛亮出師伐的必經主道。諸葛亮為解決在這“天梯石棧”道上人背畜馱的運輸困難,研究制造了“木牛流馬”以代運餉。[清代]《昭化縣誌》載:“木馬山俗名大高山,在崐昭化八十裏……孔明造木牛流馬處”。這說明今廣元市中區三堆境內大高山,是諸葛亮北伐制造木牛流馬的場地之壹。《三國誌》亦有:“九年(231),亮復出伊山,以木牛運……。十二年(234),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說明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高伐魏時,為適應棧道所制造和使用的運輸工具。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創造。因而廣元人民傳頌至今,也是理所當然。

究竟木牛流馬是什麽樣的運輸工具?它和現在所使用的雞公車有什麽關系?這是鄉人時有議論的話題,也是我國機械工程發明史上至今仍是壹個有益的問題。

《宋史》楊允恭傳:“允恭因建議曰……莫若用諸葛木牛之制,以小車發卒,分鋪運之,每壹車四人挽之,旁設兵衛,另戈地其上,寇至,則聚四於中,合士卒之力禦寇於外。”宋《事務紀原》小車壹節說:“蜀相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蓋巴蜀道阻,便於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宋《陳後山集》載:“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出”。稗清《河工器具圖說》土車壹則:“土四,獨輪,料、土兼載。《稗編》蜀相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木牛,即今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根據上述史學、學者的著作,可以斷定:所謂木牛流馬,就是今日的雙輪架車和獨輪小車,廣元人民乃至四川農村都將獨輪小車叫雞公車。這種獨輪小車,經過壹千七百多年壹直在廣元山區沿用下來。據1959年廣元縣農具改革辦公室統計,全縣的雞公車近兩千部。車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同崐1958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宋代]張擇端所畫《清明上河圖》上的獨輪小車相似,都是壹人在後面推,或加壹人在前面拉,也有在前面用壹頭驢拉的。但現今雞公車在結構上已改進成雙輪,或三輪、四輪的,輪子有鐵木結構的膠輪,或鋼料結構的膠輪,由人力、畜力發展成機械動力推拉。要說由生活起著重要作用,是現代科學成果,還必須說,古代比人力背挑大過好幾倍,而且靈便得多的木牛流馬,更是壹種了不起的發明創造。

那麽,木牛馬究竟是否諸葛亮發明?《快史拾遺》蒲元傳有:“蒲元造木牛流馬,今人皆謂武侯所創。按蒲元別傳,元牒杜佑《通典》說:“亮集督軍廖立、杜睿、胡忠等,推意作木牛流馬。據此,則蒲元諸人實創之,非亮自創也”。廣元大高是其制造點之壹,山腳下便是著名魯班峽棧道(遺跡尚存)。這可以作木牛流馬的試用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