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同治到底經歷了什麽,19歲便早早崩逝?荒唐如此,19已屬高壽

同治到底經歷了什麽,19歲便早早崩逝?荒唐如此,19已屬高壽

自從1840年第壹次鴉片戰爭爆發以來,清朝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不斷,之後持續十余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更是耗盡了清朝的國力。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已經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在1862年至1874年之間竟然出現了壹個短暫的中興時代,這壹時期正是同治皇帝在位期間,因此也被稱為 “同治中興”

“同治中興”對於正處於彌留之際的清朝來說十分重要,成功地給清朝又延續了近半個世紀的國祚。然而有意思的是,雖然“同治中興”掛的是同治皇帝的名號,但是與同治皇帝卻並沒有什麽關系。同治皇帝6歲登基,壹直到18歲之前都是由慈禧太後垂簾聽政,等到同治皇帝18歲開始親政後,剛剛親政了壹年時間就去世了。

同治皇帝去世的時候才19歲,正是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他的去世對清朝來說是壹次重大打擊。在短短十余年的時間裏,清朝的鹹豐和同治這兩位年輕帝王先後去世,間接導致慈禧太後統治清朝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而慈禧太後根本不是壹個合格的統治者,她與 歷史 上那些著名的女性統治者如武則天、呂雉、劉娥等人差得實在太遠。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清實錄·穆宗實錄》中是這樣記載的: “適出天花,元氣日虧,以致彌留不起。” 也就是說,在正史裏同治皇帝是因為得了天花而死的。但是這個說法卻遭到了很多史學家的質疑,因為同壹時期的其他史書中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另有說法,無論是清人筆記還是清朝野史,都記載同治皇帝的死因是因為梅毒而不是天花。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在《清代野記》中是這麽記載的:

在同治皇帝駕崩之後,當時的人們對於小皇帝的死因也是議論紛紛,更有人稱“自古帝王以色而夭者不知凡幾,然未有死於淫創者”。作為壹個皇帝來說,身份自然是尊貴至極,可是最後卻因身患腌臜之病而死,為了保全皇室的名譽,這樣的死法顯然是不能寫進正史中的,所以在正史中就只能以天花來掩飾。

那麽,同治皇帝的人生到底經歷了什麽?為何19歲便早早崩逝?根據史書上的記載來看,如此荒唐的同治皇帝,能活到19歲已屬高壽了。同治皇帝如此小的年紀就去世,有兩個人脫不開關系,壹個是慈禧太後另壹個是恭親王奕欣長子載澄,這兩人對於同治皇帝的死都應該負責。

同治皇帝6歲登基,在他18歲親政之前,壹直是由慈禧太後垂簾聽政。而慈禧太後這個人做事比較獨斷專行,對同治皇帝的管束也比較嚴格,甚至到了連同治皇帝的婚姻瑣事都要親自過問的地步。正是因為慈禧太後管得太過嚴厲,讓正值年少的同治皇帝產生了逆反心理,最後在載澄的帶領下誤入歧途。

同治皇帝在少年時期還是比較勤勉的,《清史稿》中記載其: “遇變修省,至勤也;聞災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 雖然這樣的記載有誇大其詞的嫌疑,但是也間接地證明了同治皇帝是壹個通情達理之人。可是當同治皇帝大婚之後,他的性格就逐漸變得偏執起來,行為也變得十分放縱。

同治皇帝17歲大婚時,娶了 “端莊貞靜,美而有德”的孝哲毅皇後為妻 ,兩人夫妻恩愛感情甚篤。然而慈禧太後卻看不慣同治皇帝專寵皇後,經常以 “慧妃賢明,宜加眷遇;皇後年少,未嫻禮節。皇帝毋輒至宮中,致妨政務” 為由對同治皇帝進行訓斥。同治皇帝和皇後的感情很好,但是卻因此遭到慈禧太後的屢屢訓斥,可是他又無法反抗慈禧太後,於是就自暴自棄般地放縱自我,整日跟隨載澄流連於“酒肆私坊縱樂”。

載澄是恭親王奕欣的長子,他比同治皇帝小三歲,從皇族輩分上來算的話,他應該是同治皇帝的堂弟。這個載澄雖然年歲不大,但是對於吃喝嫖賭卻樣樣精通,連他父親恭親王奕欣也無法管教。在載澄的帶領下,這堂兄弟兩人度過了壹段 “率其黨,狎遊於街坊,年少縱欲,狂淫無度” 的荒唐歲月。

同治皇帝在宮外的荒唐行徑,可以說是由這個載澄壹手帶起來的。當慈禧太後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立刻下旨將載澄罷官奪爵,還將其關入宗人府圈進。雖然慈禧太後想通過懲戒載澄來挽救同治,但是卻為時已晚,此時的同治皇帝已經身染重疾無藥可醫,沒過多久就在悔恨交加中駕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