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剃光頭發微》高二冊語文教案

《剃光頭發微》高二冊語文教案

  第壹學時

  教學過程:

  壹、目標揭示,學法指導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發微、睥睨、豐姿、濯濯、差池”等詞的讀音、詞義,並學會運用。

 2、理清行文脈絡,整體地把握文意。

 教學重點:理解本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學習作者善用類比,聯類引申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1、3、4段與課文主旨的關系。

 學法指導:默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合作研討,探究本文所包含的道理,體會其思想性;揣摩語句,品味本文語言的幽默與諷刺意味,體會雜文的文學性。

  二、學生自學,教師巡導

 1、學生初讀課文,給下列加橫線的詞註音並解釋下列詞語

 發微:睥睨():豐姿:

 濯濯():差池():

 2、、學生看資料了解作者及相關背景。

 何滿子

 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壹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何滿子,曲名。這是壹首描寫宮女哀怨感嘆的詩。詩歌沒有正面批判葬送宮女青春、生命力的皇帝,但從詩人對宮女的這種深刻同情中,人們不是會很自然地厭惡那深鎖的宮門和作威作福的皇帝麽?)

 作者簡介:何滿子,1919年生,浙江富陽人。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論著及隨筆雜文等30余種,另有三卷本行世。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曾參編《唐宋詞鑒賞辭典》等書。

 3、弄清題意:標題中的“發微”是什麽意思?

 4、課文分析: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著重談了哪兩項內容?(2)第壹段中作者由“剃光頭”聯想到哪些事情?

 (3)古代的“髡”刑實施的目的是什麽?

 (4)“既不是”後呼應的常常是“也不是”,為什麽作者不用,卻用了個“也肯定不會是”

 (5)作者說理發師不給鄉下佬剃平頭,“倒是從美觀這面著眼的”,有什麽意味?

 (6)括號中為什麽說這裏面“大有文章”?作者為什麽不把這“文章”揭示出來呢?

 (7)理發師本來就沒有大權,作者為什麽要說“幸虧他只有這麽點兒小權”?

 (8)“直到像剃光頭那樣地把他剃下去”用了什麽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學生展示,教師精導

 教師精導:分析第壹問題理清行文脈絡,分析後面問題抓住以小見大的寫法。本文以小見大,從平凡的生活現象談起,談到重大的社會問題,舉重若輕;善用類比、聯類引申的寫法讓人嘖嘖稱奇;雜而不亂,漫而有序的結構、平易而又不乏幽默與諷刺的意味的語言以及那濃濃的文化氣息更讓人不忍釋卷。這是壹篇不可多得的雜文佳作,也是壹篇極好的寫作範文。

  四、邊練邊清、鞏固提高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與所給讀音全部相同的壹組是(?)。

 A、模(mǘ)模具模子裝模作樣模棱兩可

 B、差(chā)差池差別差可告慰差強人意

 C、弄(nng)弄權裏弄弄假成真弄巧成拙

 D、解(jiě)解決押解渾身解數不求甚解

 2、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與所給字的讀音全相同的壹組是

 A、將jiānɡ將軍將來將領將計就計

 B、嚼jiáo嚼舌嚼碎嚼子咬文嚼字

 C、強qiánɡ強烈強調堅強強詞奪理

 D、蔓màn蔓菁蔓延瓜蔓蔓生植物

 3、沒有錯別字的壹項是()。

 A、破綻涇渭分明收訖得不嘗失B、貿然各行其是沾汙湮沒無聞

 C、馳騁拾人牙惠矯正旁征博引D、協議事必躬親懾服絕無僅有

 4、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壹組是

 A、觀模貿然行事遴選百感交積

 B、軼事歃血為盟演繹無恥讕言

 C、辨駁寸草春輝淳樸勉為其難

 D、瑣屑始作傭者磋商莫不關心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壹組是

 ①漢字使用了幾千年,壹直到現在,在本民族沒有_____________為表音文字,傳播到外民族中才成為表音文字。

 ②文化是傳承的,但也是發展的,這是壹個不斷_____________與改變的過程,因此,研究文化現象,必須註意其時空背景,切忌在大時段上籠統言之。

 ③艾滋病在全球呈現蔓延的趨勢,成為人類的公害,這已經是不容_____________的事實,因而防治艾滋病的行動,也已經不是壹個國家、壹個地區的事情。

 A、演化延伸質疑B、演變延伸置疑

 C、演變延展質疑D、演化延展置疑

 6、數詞的使用不正確的壹項是()。

 A、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大會。

 B、這批貨有十三、四噸重,壹條船怕是裝不了。

 C、中華人民***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

 D、這次地震的震中在東經23°5′北緯20°5′。

 7、下列句子有語病的壹項是()。

 A、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不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快不是改革開放的結果。

 B、在這個座談會上,五位少數民族學生代表都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

 C、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字表明,春節以來,我國城市居民用於文化教育和外出旅遊方面的消費開支,已呈明顯上升趨勢。

 D、這個問題妳應該原原本本解釋清楚,否則不可能不讓人產生懷疑。

 8、下列各句中加點熟語使用不正確的壹項是()

 A、就連和東方文化八竿子打不著的情人節、愚人節,也大有席卷華夏之勢。

 B、***同犯罪,特別是重大經濟犯罪,案犯之間盤根錯節,每個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為條件。借用“拖泥帶水”的說法,他們互為蘿蔔,又互為泥土。在這種情況下,“拖泥帶水”就不可避免。

 C、或者是他們飽漢不知餓漢饑,不知道民工等著這錢去治病救命,等著這錢給兒子交學費。

 D、這次深圳市有關方面之所以安排曾在中國證券市場翻雲覆雨的兩位重量級人物出山,標準也就是這壹條,“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

  五:課後反思

  第二學時

  教學過程:

  壹、目標揭示,學法指導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體會本文因小見大的寫法,理解文章借“剃光頭”這壹平凡的生活現象所闡發的深刻道理。

 教學重點:品味本文語言的幽默與諷刺意味,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品味本文語言幽默諷刺,富含深意的特點。

 學法指導:采用品讀法。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作品,既體會雜文的思想性,又賞析其文學性,逐步提高閱讀鑒賞能力。

  二、學生自學,教師巡導

 1、學生齊讀最後兩段。

 2、提問:本文所談的重大的.社會問題是指什麽?

 3、合作研討,突破難點

 提問:如果只保留關於剃光頭的讀者來信和結尾處談掌權這兩部分文字,把其他內容全部刪去,也能構成壹篇文章,妳覺得這樣改好不好?為什麽?

 學生思考。

 教師要求學生舉手示意,統計認可這種改法的人數,然後持相同觀點的人組成壹個方隊,兩個方隊展開現場辯論,各自陳述理由。

 甲方:我方認可這種改法。

 乙方:我方不認可這種改法。

  教師總結:

 4、品讀鑒賞:雜文是用文字描繪的漫畫,寓深意於諷刺與幽默之中。試體會下列句子的諷刺與幽默意味。

 1、“鄉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頭,以及什麽模樣的人才配剃平頭,這問題是夠深奧的,我答不上來。

 2、……但要我“小心求證”卻求不到。這很抱歉,胡適博士的考據方法只能學到壹半。

 3、如果有權就想弄權,就想順著自己的意思胡來,那麽,至少要在“讀者來信”欄裏讓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頭那樣地把他剃下去,這才叫做“試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學生自選幾例仔細涵詠品味,體會語言中諷刺與幽默的意味。

  三、學生展示,教師精導

 教師精導:壹件細微的剃光頭事件引發作者的感慨:要警覺改革開放中“有權就耍”的現象不能任其泛濫。文章起筆從古代壹些關於頭發驚心動魄的故事寫起,聯想到與頭發關系最密切的理發工人,轉錄了《人民日報》刊登的壹封讀者來信,即“剃光頭”事件。並對其原因進行考證、分析,壹針見血地指出這是“權”在作怪。文章結尾指出要對“權”進行監督。

  四、邊練邊清、鞏固提高

 閱讀下文,完成(1)~(5)題。

 記得有壹位詩人說過這樣的話:詩人要做詩,就如植物要開花,因為它非開不可的緣故,(甲)如果妳摘去吃了,即使中了毒,也是妳自己的錯。

 這比喻很美,也仿佛很有道理的。但再壹想,卻也有錯誤。錯的是詩人究竟不是壹株草還是社會裏的壹個人,況且詩集是賣錢的,何嘗可以摘。壹賣錢,這就是商品,買主也有了說好說歹的權利。

 即使真是花罷,倘不是開在深山幽谷,人跡不到之處,如果有毒,那是園丁之流就要想法的。花的事實,也並不如詩人空想。

 現在可是換了壹個說法了,連並非作者,也憎惡了批評家。他們裏有的說道:妳這麽會說,那麽,妳倒來做壹篇試試看!(乙)

 這真要使批評家抱頭鼠竄。因為批評家兼能創作的人,向來是很少的。

 我想:作家和批評家的關系,頗有些像廚師和食客。廚師做出壹味食品來,食客就要說話,或是好,或是歹。廚師如果覺得不公平,可以看看他是否,是否厚舌苔,是否挾夙嫌,是否想賴賬。或者他是否廣東人,想吃蛇肉;是否四川人,還要辣椒。於是提出解說或抗議來;自然,壹聲不響也可以。但是,倘若他對著客人大叫道:“那麽,妳去做壹碗來給我吃吃看!”那未免有些可笑了。

 誠然,四五年前,用筆的人以為壹做批評家,便可高踞文壇,所以速成和亂評的也不少。但要矯正這種風氣,是須用批評的,只在批評家這名目上,塗上爛泥,並不是好辦法。不過我們的讀書界,是和平的多,壹見筆戰,便是什麽“文壇的悲哀”呀,“文人相輕”呀,甚至於不問是非,統謂之“互罵”,指為“漆黑壹團糟”。果然,現在是聽不見說誰是批評家了。但文壇呢,依然如故,不過它不再露出來。(魯迅《看書瑣記》)

 (1)第壹自然段中的詩人所用的比喻,看似有理,實質是錯誤的。錯誤的要害是什麽?

 (2)第六自然段中寫廚師和食客的關系,要說明的是什麽?

 (3)末段“文壇的悲哀”“文人相輕”所指的內容是什麽?

 (4)根據文意,簡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觀點。

 (5)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A、“詩人要做詩,就如植物要開花”,其意是說寫詩是自然產生的,對詩的好壞不必負責。

 B、文中甲、乙兩人的說法實質是壹樣的,只是乙的說法更為無理。

 C、對有害的作品需要批評,如同園丁拔去有毒的花草。

 D、文藝界的“謾罵”會冤屈許多好人,但糊糊塗塗的撲滅“謾罵”也會包庇壹切壞人。

 E、詩與花的本質區別是:詩是商品,可以出賣;花不是商品,可任意采摘。

 補充:鑒賞要點

 1、選材立意大中取小,因小見大:雜文壹般是千字文,因此要求內容特別集中、精粹。這就決定了雜文選材要大中取小。所謂大中取小,不是把大問題壓縮成小問題,而是要求作者高屋建瓴,從重大社會問題中選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那壹點。同時,雜文的立意要因小見大。這就是要求作者從平凡小事著筆,觸類旁通,舉壹反三,透過壹點,上升到壹定的本質高度,收到傳神的藝術效果。本文選材,就做到了大中取小。本文實際上講的是掌權者應該如何用好手中的權的大問題,但作者重點談的卻是剃頭者如何用好剃頭刀的問題。這是大中取小。本文立意,又做到小中見大。談剃光頭問題,不是就事論事,最後水到渠成地說到掌權問題。試想,如果局限於剃光頭問題,說壹千道壹萬,至多也只是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問題,與掌權問題相比就小得多了。

 2、道古論今,縱橫聯系:雜文的壹大特點就是“雜”,表現在材料的運用上,發揮豐富的聯想,從剃光頭聯想到古今中外,各種材料信手拈來,隨意揮灑。請看,作者從剃光頭聯想到清代“留發不留頭”,清末留學生回國後要裝壹根假辮子,聯想到魯迅的《頭發的故事》,聯想到舊社會理發工人被開除宗籍,聯想到石達卉關於理發師的對聯;進而又聯想到古代壹種刑法叫“髡”,聯想到許多國家的罪犯也剃光頭,等等。這些聯想文字談天說地、道古論今,看似閑筆,實質上是進壹步豐富作品的內容,開掘作品的內涵,同時也為最後從剃光頭聯想到掌權做好鋪墊。有了古今中外這些具有鮮明政治色彩的種種關於剃頭的材料,再由剃光頭說到掌權,就水到渠成、自然貼切了。如果沒有這些材料,從剃光頭直接說到掌權,作品的內容不免單薄,結構是直線式的,整篇雜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勢必大打折扣。

 3、精巧的構思:課文用絕大部分篇幅,鋪陳古今中外關於理發的種種掌故,似乎真要做壹篇《剃光頭發微》了。文章到最後,才點明主題是嘲諷那些濫用職權者,卒章顯誌。既放得開,又收得攏,本文構思十分精巧。

 五、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