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蒜泥灸
將大蒜(以紫皮蒜為優)搗爛如泥,取3~5克塗敷於穴位上,敷灸時間為1~3小時,以局部皮膚灼熱疼痛為度。如敷灸湧泉穴可治療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體炎;敷灸魚際穴可治喉痹等。
2.斑蝥灸
取斑蝥適量研為細末。使用時先取膠布壹塊,中間剪壹小孔如黃豆大,貼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並保護周圍皮膚,將斑蝥粉少許置於孔中,上面再貼膠布固定,以局部皮膚灼熱疼痛為度,然後去除膠布與藥粉;也可用適量斑蝥粉,以甘油調和外敷;或將斑蝥浸於醋或95%酒精中,10天後擦塗患處。適用於牛皮癬、神經性皮炎、關節疼痛、黃疸、胃痛等病癥。
3.白芥子灸
將白芥子研末,醋調為糊膏狀,取5~10克敷貼穴位上,用油紙覆蓋,膠布固定;或將白芥子末1克,放置於5厘米直徑的圓形膠布中央,直接敷貼在穴位上,敷灸時間為1~3小時,以局部皮膚灼熱疼痛為度。適用於風寒濕痹、肺結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癥。
4.天南星灸
將天南星適量研末,用生姜汁調成糊狀貼敷於穴位上。敷灸時間為1~3小時,以局部皮膚灼熱疼痛為度。適用於口眼歪斜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