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微子篇》18.9大師摯適齊

《微子篇》18.9大師摯適齊

18.9大師摯適齊,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註釋

▲大師摯:大同“太”。太師是魯國樂官之長,摯是人名。

▲亞飯、三飯、四飯:都是樂官名。幹、繚、缺是人名。

(亞飯:古代天子﹑諸侯第二次進食時奏樂侑食的樂師。)古代君主和諸侯(祭祀、齋戒、宴飲)用餐時要奏樂,樂師的官名與此有關。

《周禮·天官冢宰·宮正/外饔》:“以樂侑食,膳夫受祭,品嘗食,王乃食。卒食,以樂徹於造。”(用樂助王進食。食前膳夫把當行祭禮的食物授給王,並先為王品賞食物,然後王才吃。食畢,用音樂伴奏把食器徹回原處。)

▲鼓方叔:擊鼓的樂師名方叔。

▲鼗[táo]小鼓。

▲少師:樂官名,副樂師。

▲擊磬襄:擊磬的樂師,名襄。

譯文

太師摯去了齊國,亞飯幹去了楚國,三飯繚去了蔡國,四飯缺去了秦國,打鼓的方叔去了黃河邊,搖小鼓的武去了漢水邊,少師陽和擊磬襄去了海邊。

學而思

《禮記·樂記》:“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象征天地的和諧;禮,象征天地的秩序。)”;“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辯者其禮具。(君王功業創立後就制作樂,政治安定後就制定禮。王道功業偉大的,所制定的樂就完備;治國政績宏大的,所制定的禮就周全。)”,樂師兼掌學政,樂象征著秩序、功業和教化,樂師離開代表了國家的“禮崩樂壞”。

《周禮·春官宗伯·大司樂/小師》:“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大司樂掌管大學的教學法,建立並掌理王國有關學校的政令,聚集國子到學校裏學習。)

知識擴展

班固《白虎通義·上論降神之樂》曰:

王者食所以有樂?樂食天下之太平、富積之饒也,明天子至尊,非功不食,非德不飽,故《傳》曰:“天子食時舉樂。”

王者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時之功也。四方不平,四時不順,有徹膳之法焉,所以明至尊著法戒焉。王者平居中央,制禦四方。平旦食,少陽之始也;晝食,太陽之始也;哺[bū]食,少陰之始也。暮食,太陰之始也。《論語》曰:“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

諸侯三飯,卿大夫再飯,尊卑之差也。《弟子職》曰:“暮食復禮。”士也;食力無數,庶人職在耕桑,戮力勞役,饑即食,飽即作,故無數。

譯文用王道治理天下的君主用膳時為什麽要奏樂呢?奏樂進食是因為天下的太平與財富的豐饒。聖明的君主對天下沒有功業不享用樂食,沒有仁德於天下不飽食。所以《傳》裏說:“天子用膳,此時奏樂。”

王者為什麽每天吃四頓飯呢?表明有來自四方的物品,享受四時的功業。四方不太平,四時不順遂,有減膳的做法,是因為聖人制定了減膳的法令。王者位居中央,統治四方。早晨用膳,這是少陽的開始;上午用膳,這是太陽的開始;下午用膳,這是少陰的開始;晚上用膳,這是太陰的開始。《論語》裏說:“亞飯(第二頓飯的時候奏樂的樂師)幹到了楚國,三飯繆到了蔡國,四飯缺到了秦國。”

諸侯壹天三頓飯,卿、大夫壹天兩頓飯,這是表明對天下功勞大小是有差別的。《管子·弟子職》裏說:“晚飯時仍然要遵守禮儀。”這是說的士。靠力氣吃飯的人沒有次數。庶人的職責在於耕種桑蠶,致力於勞動,餓了就吃,飽了就做,所以沒有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