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根據題目的要求選定了某件事,就要對這件事進行認真的回憶,並仔細琢磨,反復思考,挖掘出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讓讀者明白文章寫的是什麽人,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發生了怎樣的事,具體如下:
走進校園,空氣中彌漫著陣陣墨香,詩卷之氣盈入心中。放眼望去,亭臺,回廊,浮雕,園林,無不充滿智慧。即使是那壹個個小小的樓名,也都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給人以啟迪。《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身為學子,不論出身、相貌、才情,都應以德為首。無德之人,難成大器。我國自古重品德。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以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吏,把道德作為重要標準。因為品行之重,不但關乎個人的前途命運,更關乎江山社稷的安危存亡。
魏征為國薦賢,敢言直諫;嶽飛精忠報國,不畏奸邪,傳為千古佳話。而李斯妒殺韓非,玷汙壹世英名;秦檜結納私黨,陷害忠良,被千夫所指,萬人唾棄。
思及今人,自當心憂天下,胸存懿德,踐行“仁義禮智信”,提高自身修養。待師以敬,待友以誠,孝親尊長,三省吾身,以美德立於天地之間。看到“行知樓”,不禁讓我想起了《禮記》中的“格物致知”。
學習,不應淺嘗輒止,走馬觀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應從實踐中探求真知。遠古時期,人們認知能力低下,更沒有如今這般豐富的知識資源。我們的祖先正是在不斷的實踐中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
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數十年如壹日搜集、整理資料,修先人之古籍,終成藥學巨著《本草綱目》;而那些文學巨擘也不是蝸居在小小鬥室裏完成鴻篇巨制的。只有體味生活,才會在文章中描摹人生百味。
現代作家余秋雨,辭去北京工作,拋下政治、社會地位,去大漠中看古戰場,去甘肅觀莫高窟,渡趙州橋,遊歷三峽,只壹身破衣,足跡遍及文化古跡,歷盡艱辛,終於釀出了醇美的《文化苦旅》。
閱萬卷書,行千裏路,才能獲取真知,成就大業。然而,懂得了“厚德”與“知行合壹”還不夠,還需輔以堅定的誌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忍。
大雪封山,而宋濂仍然“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只為求得老師的指點。看到老師不高興,他就站在壹旁,耐心等待。等到老師臉色好些,便屈身恭敬討教,終於登堂入室,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受到萬人敬仰。
縱觀歷史,有多少人像宋濂那樣,不慕錦衣華服,壹心向學,矢誌不渝;鍥而不舍,名就功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們生來恰似璞玉,只有不斷地磨礪、修正,才能變得圓潤、華美。
正像古詩所雲:“玉藏璞內少人知,識者難逢嘆數奇。有日琢磨成大器,惟期卞氏獻丹墀。”凡欲成為國之棟梁者,務必謹記:明德以修身,篤誌而行知。
擴展資料
寫作文註意事項:
1、壹件事情的發生,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是“記敘文六要素”。把這六個方面寫清楚了,才能讓讀者明白究竟是壹件什麽事。
2、通過壹件事來寫人,通常是表現人物的壹種品質或性格的壹個方面。最好是選擇壹件最能反映此人某壹特點的事,這件事能夠表現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質、美好情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