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姓起源很早,黃帝有二十五子,為四母所生,黃帝把他們分成十二個胞族,賜給他們十二個姓。滕姓就是其中之壹。據通誌氏族略上記載,還有壹支滕姓起源於周朝王族之姓,姬姓。
西周時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錯叔繡於滕(今山東滕州),有天下滕姓出滕州壹說,後來,滕國被越國攻滅,但是,不久復國。後來,又被宋國攻滅,於是子孫後代就以國名“滕”為姓,作為紀念。滕姓後來在開封府發展成望族,世稱開封望。
滕拼音:téng
釋義:
1、水向上騰湧;引申張口放言。
2、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滕縣壹帶。
3、姓。
擴展資料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滕六[téng liù]?
傳說中雪神名。
2、滕口[téng kǒu]?
張口說話。
3、灌滕[guàn téng]?
漢灌嬰與夏侯嬰(滕公)的並稱。
4、竹滕[zhú téng]?
壹種拔契,有四棱的莖,具星狀糠秕形的基部。
5、恩滕灣[ēn téng wān]?
南極洲的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