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科舉考試發現作弊會怎麽處罰考?

古代科舉考試發現作弊會怎麽處罰考?

清朝,京城,考場外面,站滿了壹排排帶枷的人!他們是因為夾帶作弊用品被抓,當場示眾的學子。

為殺壹儆百,清政府還在考場實施嚴打。壹旦發現作弊,按照《大清律例》戴枷三個月示眾,杖壹百,最後還要發往邊疆充軍。盡管如此,壹旦高中,光宗耀祖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作弊之風屢禁不止。

作弊書:先手抄後印刷壹旦查出誅九族

八股取士,所考內容大多是以《四書》、《五經》中的語句為題,讓考生去分析引申。有的考生就摘錄壹些重要章節偷偷地帶進考場,但進考場時要經過嚴密的搜檢,即使僥幸不被當場搜出,也只能帶很少的壹點資料,往往不能滿足作弊需要。

八股文章講究“起承轉合”,有壹整套專門的格式和撰寫方式,如果不飽讀經書,熟記《四書》、《五經》的每個章節,就無法通過科舉考試。朝廷為了防止考生夾帶作弊物,特地規定衣褂、袍褲乃至帽子、襪子都必須是單層的。可不久,考生又想到了新的“絕點子”:如果能將書變小,字壓縮,不就更方便帶進考場嗎?有需要,自有人為了生財而迎合這種需求,於是這種如火柴盒大小的《五經全註》問世了。它可以放在靴底、藏於袖中、匿於硯臺底部攜帶入場。

這種作弊專用的微刻本,僅見於清朝中、後期,應該是我國古籍中字體最小、版面密度最高的私刻本之壹。它售價奇高無比,專供考生作弊參考。在開封露面的這套微型《五經全註》線裝本***分上下兩冊,全書352頁,30萬字。其內容包括了《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傳》五種儒家經書的全部內容及宋代儒學大師的詳盡註釋。

書以黃褐色紙為封面,內文為宣紙印刷,墨色精純,校勘精當,印刷精細,完全是手工抄錄後再印刷的,令人嘆為觀止。標榜為旅途便於攜帶的微型《五經全註》,實際上是為考生作弊提供方便。朝廷對搜出此書的處罰異常嚴厲,壹旦發現,就要株連九族。

由於夾帶這種“袖珍書”要冒著很大的風險,所以數量不多,留傳下來的更是寥寥無幾,目前發現的總***有七八本,繼開封之後,在南京江南貢院和浙江東陽相繼發現了微型版的《五經全註》。南京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中的微型《五經全註》字極小,壹粒米可蓋八個字,然而壹筆壹畫都十分清晰。此書采用的是壹種叫油水分離法的特殊石印技術。該技術是鴉片戰爭前後從德國引進的,這種微印技術已在全世界範圍內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