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現代國學大師有哪些?

中國現代國學大師有哪些?

最著名的有十位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漢族,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壹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辟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壹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壹、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壹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壹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壹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逃亡日本後,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遊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壹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學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

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小學大師,樸學大師,國學大師,民族、民主主義革命者。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佛學、醫學等等,著述甚豐。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壹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壹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壹、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筼,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黃侃,男,字季剛,湖北蘄春青石嶺大樟樹人。原名喬馨,字梅君,後改名侃,又字季子,號量守居士。1886年4月3日生於成都,1935年月10月8日歿於南京,年僅49歲。

黃侃治學勤奮,以愚自處,主張“為學務精”、“宏通嚴謹”。他重視師承,但不墨守師說,常以“刻苦為人,殷勤傳學”以自警。雖是名聲赫赫之學者,且身體虛弱,仍致力學術而不倦,“惟以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發願50歲後才著書。

黃侃所治文字、聲韻、訓詁之學,遠紹漢唐,近承乾嘉,多有創見,自成壹家。在音韻學方面對古音作出了切合當時言語實際的分類。晚年主要從事訓詁學之研究。黃侃著作甚豐,其重要著述有《音略》、《說文略說》、《爾雅略說》、《集韻聲類表》、《文心雕龍劄記》、《日知錄校記》、《黃侃論學雜著》等數十種。

黃侃和他的老師章太炎被***稱為“乾嘉以來小學的集大成者”,“傳統語言文字家的承前啟後人”,他是章太炎弟子中最有成就者,繼太炎先生之後著名的國學大師。

劉師培(1884—1919)

劉師培

字申叔,號左盦,是劉貴曾之子、劉文淇的曾孫。江蘇儀征人。1884年農歷閏五月初二出生。在母親李汝諼的教授下,他8歲就開始學<周易>變卦,12歲讀完四書五經,並開始學習試帖試,有《水仙花賦》、《鳳仙花詩壹百首》等。1897年起開始研究《晏子春秋》。19歲參加南京府試,中第13名經魁。1904年在上海與章炳麟交遊,傾向革命,著有《中國民約精義》,抵制專制。後來與章炳麟發生齟齬,由革命派走向反動派,參加籌安會,為袁世凱陰謀稱帝效力。1917年,蔡元培聘他為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1月,與黃侃、朱希祖、馬敘倫、梁漱溟等成立“國故月刊社”,成為國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結核病逝於北京,年僅36歲。其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錢玄同等搜集整理,計74種,稱《劉申叔先生遺書》。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壹,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人。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壹。

1926年考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1927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1954年調北京大學任教授;1956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王力壹直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發展中國語言科學、培養語言學專門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在語言學方面的專著有40多種,論文近 200篇,***約1000萬余字,內容幾乎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有許多且具有開創性。其代表作有《中國音韻學》、《中國現代語法》等等。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壹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壹。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徐復,字士復,壹字漢生,號鳴謙,江蘇省武進縣人。1912年1月8日出生於江蘇武進。1929年就讀於金陵大學,從黃侃攻文字、音韻、訓詁。1933年畢業於金陵大學,1935年入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後轉至章太炎門下求學。曾任教於國立邊疆專科學校、金陵大學、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等校。歷任副教授、教授、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整理研究所名譽所長、《辭海》編委、《辭海》語詞學科分科主編之壹、《漢語大詞典》副主編之壹、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江蘇省語言學會會長、 <傳世藏書>主編等。2006年7月24日21時55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6歲。徐復教授壹生淡泊名利,七十餘年默默地耕耘,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畢生致力於語言文字和古典文獻的研究,為國家培養了壹大批學有專長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具有深遠的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徐復先生為黃侃和章太炎的嫡傳弟子,成為國學界章黃學派的傳人。建國後,徐復名列當時赫赫有名的南師中文系八大教授之列。徐復先生是中國德高望重的國學大師,在學術界教育界享有極高的聲望,培養了壹大批古籍整理研究人才。以徐復先生為代表的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其綜合實力和學術聲譽為列中國高校前五。

錢鐘書(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鐘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壹文獲牛津大學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註》,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鐘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76年,由錢鐘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